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075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13
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温热源、汽轮机、回热系统、冷却系统、压缩机和低温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系统的工作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热力循环系统,系统理论计算循环效率远远超过了同条件下现有的热力循环系统,且实现了零成本、100%的碳捕集;与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相比,仅低温泵到汽轮机入口段为高压运行,其余设备均为低压运行,高压设备数量大大减小,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安全性大幅提高;液化天然气、太空环境可在冷却系统中作为低温热源,在航天、航海等领域应用中性能优异、潜力巨大。

A Transcritical Transfluidic Thermal Cycle System for Carbon Diox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能动力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凭借其能量密度大、系统结构紧凑、循环效率较高的特点,有望取代蒸汽动力循环。但由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工质不能被加热到很高温度(低于620℃),系统效率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压缩机功耗占比太大,严重影响系统效率;循环过程中工质压力全部位于临界压力以上,对各部件的材料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新设计设备,投资成本很大。关于Allam循环,Allam循环实际上就是一个富氧燃烧的布雷顿循环,其效率达到了59%,但这是在初温为1500℃、初压为30MPa的条件下得到的,且其循环过程工质压力全部大于临界压力,对设备的抗高温能力和承压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实现的难度极大,不易于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高温热源可以将工质加热到600~1500℃;将以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汽轮机的出口压力降到临界压力以下,从而提高汽轮机的比焓降;将二氧化碳冷却为饱和液体后再用低温泵加压,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源(A)、汽轮机(B)、回热系统(C)、冷却系统(D)、压缩机(E)和低温泵(F);具体连接关系为:高温热源(A)出口连接汽轮机(B)入口,汽轮机(B)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放热侧一级入口,回热系统(C)放热侧的一级出口连接冷却系统(D)的放热侧一级入口,冷却系统(D)放热侧一级出口连接压缩机(E)入口,压缩机(E)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放热侧二级入口,回热系统(C)放热侧二级出口连接冷却系统(D)放热侧二级入口,冷却系统(D)放热侧二级出口连接低温泵(F)入口,低温泵(F)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吸热侧入口,回热系统(C)吸热侧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源(A)、汽轮机(B)、回热系统(C)、冷却系统(D)、压缩机(E)和低温泵(F);具体连接关系为:高温热源(A)出口连接汽轮机(B)入口,汽轮机(B)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放热侧一级入口,回热系统(C)放热侧的一级出口连接冷却系统(D)的放热侧一级入口,冷却系统(D)放热侧一级出口连接压缩机(E)入口,压缩机(E)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放热侧二级入口,回热系统(C)放热侧二级出口连接冷却系统(D)放热侧二级入口,冷却系统(D)放热侧二级出口连接低温泵(F)入口,低温泵(F)出口连接回热系统(C)吸热侧入口,回热系统(C)吸热侧出口连接高温热源(A)入口形成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B)出口压力为0.005~0.5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跨临界跨流态热力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刚马文友张哲维王弈然朱清民刘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