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管悬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73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筛管悬挂器,包括:内管组件,与冲砂管路连通;丢手外管组件,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和卡瓦,均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能够延内管组件的轴向滑动,锥体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大径端、内管组件的外壁和丢手外管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压空间,液压空间与内管组件的内部连通,小径端朝向卡瓦并能够穿入卡瓦与内管组件之间的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管组件连接冲砂管路,外部连接非金属筛管,可在整个管柱入井作业过程中建立泥浆循环,实现管柱边冲边下,可有效处理非金属筛管下入过程中的遇阻现象,更大限度的降低前期作业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同时设置锥体和卡瓦可实现对管柱的悬挂功能。

Screen tube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筛管悬挂器
本技术涉及井下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筛管悬挂器。
技术介绍
煤层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易受污染等特点,采用筛管完井工艺具有维护井壁稳定、高效防砂、防锈耐腐、安全经济、可实现管柱重入完成通洗井等优点,而非金属筛管较低的摩擦因数更利于管柱下入作业,较高的强度有利于保证水平段通道的完整,实现后期水平井段的通洗井作业,非金属的材质有利于煤矿后期的开采作业安全。但当发生井眼沉沙、井眼状况不好造成摩阻较大,筛管下入困难时,一方面非金属筛管相对较低的强度不能进行上提下压解卡,另一方面筛管完井管柱只能短路循环,无法进行有效洗井。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建立循环通道,实现边冲边下、性能可靠的非金属筛管悬挂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筛管悬挂器,以达到解决下入过程中的遇阻现象并能够实现悬挂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筛管悬挂器,包括:内管组件,与冲砂管路连通;丢手外管组件,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和卡瓦,均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能够延内管组件的轴向滑动,锥体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大径端、内管组件的外壁和丢手外管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压空间,液压空间与内管组件的内部连通,小径端朝向卡瓦并能够穿入卡瓦与内管组件之间。进一步地,内管组件包括上内管、密封内管和中心管,密封内管的上端与上内管的下端连接;中心管套设在密封内管外。进一步地,丢手外管组件包括丢手爪簧和丢手接头,丢手接头的上端与丢手爪簧的下端连接,中心管的上端与丢手接头的内壁连接,锥体的大径端与丢手接头的下端抵接。进一步地,液压空间由丢手接头的下端内壁、中心管的外壁和锥体的大径端围成。进一步地,丢手接头与上内管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与上内管的内部连通,且容纳空间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撞击套和支撑环,撞击套上端通过丢手剪钉与上内管连接,支撑环套装在撞击套的下端,且支撑环的外壁与丢手接头的内壁抵接。进一步地,支撑环为锥形环,沿竖直方向向下,支撑环的外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液压空间通过传压通孔与密封内管的内部连通,筛管悬挂器还包括球座,球座能滑动地设置在密封内管内并位于传压通孔处,球座能够封堵传压通孔。进一步地,筛管悬挂器还包括上接头,上内管的上端与上接头的内壁连接,丢手爪簧的上端与上接头的外壁连接。进一步地,筛管悬挂器还包括:卡瓦座,套设并固定在中心管的外壁上;下接头,与中心管的下端连接固定,下接头位于卡瓦座的竖直方向下方。进一步地,密封内管的下端与冲砂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管组件连接冲砂管路,外部连接非金属筛管,可在整个管柱入井作业过程中建立泥浆循环,实现管柱边冲边下,可有效处理非金属筛管下入过程中的遇阻现象,更大限度的降低前期作业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同时设置锥体和卡瓦可实现对管柱的悬挂功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上接头;2、丢手爪簧;3、丢手剪钉;4、撞击套;5、上内管;6、支撑环;7、丢手接头;8、密封球;9、球座;10、锥体剪钉;11、球座剪钉;12、锥体;13、卡瓦;14、卡瓦座;15、中心管;16、密封内管;17、下接头;18、冲砂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筛管悬挂器,包括内管组件、丢手外管组件、锥体12和卡瓦13。内管组件与冲砂管路连通。丢手外管组件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12和卡瓦13均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12能够延内管组件的轴向滑动,锥体12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大径端、内管组件的外壁和丢手外管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压空间,液压空间与内管组件的内部连通,小径端朝向卡瓦13并能够穿入卡瓦13与内管组件之间的间隙。通过内管组件连接冲砂管路,外部连接非金属筛管,可在整个管柱入井作业过程中建立泥浆循环,实现管柱边冲边下,可有效处理非金属筛管下入过程中的遇阻现象,更大限度的降低前期作业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同时设置锥体12和卡瓦13可实现对管柱的悬挂功能。内管组件包括上内管5、密封内管16和中心管15,密封内管16的上端与上内管5的下端连接;中心管15套设在密封内管16外。丢手外管组件包括丢手爪簧2和丢手接头7,丢手接头7的上端与丢手爪簧2的下端连接,中心管15的上端与丢手接头7的内壁连接,锥体12的大径端与丢手接头7的下端抵接。本技术实施例中,锥体12上设置均布的四个斜面槽,卡瓦13上端嵌装在所述锥体12的斜面槽内,卡瓦13在中心管15上均布设置四个。丢手接头7与上内管5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与上内管5的内部连通,且容纳空间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撞击套4和支撑环6,撞击套4上端通过丢手剪钉3与上内管5连接,支撑环6套装在撞击套4的下端,且支撑环6的外壁与丢手接头7的内壁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环6为锥形环,沿竖直方向向下,支撑环6的外径逐渐增大。上述容纳空间通过传压通道与上内管5的内部导通,且传压通道位于撞击套4的上端位置处。本技术实施例中,筛管悬挂器还包括上接头1,上内管5的上端与上接头1的内壁连接,丢手爪簧2的上端与上接头1的外壁连接。丢手剪钉3连接并固定撞击套4与上内管5的相对位置。支撑环6套装在撞击套4上,并与丢手爪簧2实现锥面配合。丢手接头7通过特殊左旋偏梯扣(左旋偏梯扣是针对常规的右旋扣而言的,即不是正扣而是反扣)与丢手爪簧2连接安装。液压空间由丢手接头7的下端内壁、中心管15的外壁和锥体12的大径端围成。液压空间通过传压通孔与密封内管16的内部连通,筛管悬挂器还包括球座9,球座9能滑动地设置在密封内管16内并位于传压通孔处,球座9能够封堵传压通孔。如图1所示,密封内管16通过螺纹上端连接上内管5,密封内管16的下端连接冲砂管18。球座9套装在密封内管16内部,通过球座剪钉11实现相对密封内管16的位置固定。密封球8从井口投放并坐封在球座9锥形面上。中心管15通过螺纹上端与丢手接头7连接,下端与下接头17连接。锥体12、卡瓦13和卡瓦座14套装在中心管15上,三者嵌入配合,卡瓦座14通过螺纹连接套装在中心管15上,卡瓦座14上设置均布的四个斜面槽,卡瓦13的下端嵌装在卡瓦座14的斜面槽内。下接头17通过螺纹安装在中心管15下端。冲砂管18通过螺纹安装在密封内管16的下端。具体实施时,非金属筛管悬挂器工具上端通过螺纹连接送入钻杆,下端内外两层分别连接安装冲砂管18和非金属筛管。当管柱到达设计位置后,从井口将密封球8投下并坐封在球座9的锥形面上,管内升压直至推动球座9将球座剪钉11剪断。此时密封球8与球座9向下移动,并暴露出密封内管16的传压通孔。管内继续升压,直至压力通过传压通孔推动锥体12将锥体剪钉10剪断。此时锥体12向下移动,迫使卡瓦13沿锥体12的斜面槽向外侧凸起并坐挂在外层套管内壁上。此时悬挂器完成悬挂功能。当管柱悬挂完成并验挂后,管内继续升压,直至压力通过上内管5的传压通_道推动撞击套4将丢手剪钉3剪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组件,与冲砂管路连通;丢手外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外;锥体(12)和卡瓦(13),均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12)能够延所述内管组件的轴向滑动,锥体(12)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壁和所述丢手外管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压空间,所述液压空间与所述内管组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小径端朝向卡瓦(13)并能够穿入卡瓦(13)与所述内管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组件,与冲砂管路连通;丢手外管组件,套设在所述内管组件外;锥体(12)和卡瓦(13),均套设在内管组件外,锥体(12)能够延所述内管组件的轴向滑动,锥体(12)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所述内管组件的外壁和所述丢手外管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液压空间,所述液压空间与所述内管组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小径端朝向卡瓦(13)并能够穿入卡瓦(13)与所述内管组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上内管(5)、密封内管(16)和中心管(15),密封内管(16)的上端与上内管(5)的下端连接;中心管(15)套设在密封内管(16)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丢手外管组件包括丢手爪簧(2)和丢手接头(7),丢手接头(7)的上端与丢手爪簧(2)的下端连接,中心管(15)的上端与丢手接头(7)的内壁连接,锥体(12)的大径端与丢手接头(7)的下端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空间由丢手接头(7)的下端内壁、中心管(15)的外壁和锥体(12)的大径端围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管悬挂器,其特征在于,丢手接头(7)与上内管(5)间隔设置并形成容纳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磊董胜祥何爱国杨干张冬杰陈刚王开龙刘奕杉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