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37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配料输送机包括电机轴、驱动辊、电机、从动辊、转轴、本体、导料板、输送带、滑座、通轴Ⅰ、支腿Ⅰ、调节手轮Ⅰ、立柱Ⅰ、定位座、通轴Ⅱ、支腿Ⅱ、立柱Ⅱ、调节手轮Ⅱ、顶梁Ⅰ、丝杠Ⅰ、加固梁Ⅰ、顶梁Ⅱ、丝杠Ⅱ和加固梁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输送时稳定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

A construction proportioning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
本技术公开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输送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带式输送机是当前散状物料输送的主要方式,当前,在一些大型的建筑施工工地,皮带输送机是最重要的散状物料输送与装卸设备,可广泛用于矿山、冶金、建材、化工、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领域,在煤矿、金属矿、钢铁企业、港口、水泥厂等地都可以看到皮机的大量应用,运输机械不仅能够完成散状物料的输送,还可以来输送成件物料,但依据使用地点,工作环境,输送物料种类的不同,在其设计和应用中也会有较大的差别。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配料输送机普遍存在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输送时稳定性低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输送时稳定性高的施工配料输送机,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输送时稳定性低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单一,实用性差,且输送时稳定性低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所述输送机包括电机轴1、驱动辊2、电机3、从动辊4、转轴5、本体6、导料板7、输送带8、滑座15、通轴Ⅰ16、支腿Ⅰ17、调节手轮Ⅰ18、立柱Ⅰ19、定位座20、通轴Ⅱ21、支腿Ⅱ22、立柱Ⅱ23、调节手轮Ⅱ24、顶梁Ⅰ28、丝杠Ⅰ29、加固梁Ⅰ30、顶梁Ⅱ31、丝杠Ⅱ32和加固梁Ⅱ33;电机3位于本体6的一端,固定在本体6上,电机3与电机轴1连接,电机轴1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驱动辊2通过过盈方式套在电机轴1外面;多个转轴5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多个转轴5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本体6内,转轴5与电机轴1之间相互平行,从动辊4通过过盈方式套在转轴5外面;驱动辊2与从动辊4之间通过输送带8连接;本体6的两侧设有导料板7,导料板7固定安装在本体6的外部两侧;本体6的下面设有两个支腿Ⅰ17和两个支腿Ⅱ22,四个支腿共同支撑本体6;本体6的一侧设有两个滑座15,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座20,两个滑座15上均设有一个横向的长孔,两个支腿Ⅰ17通过通轴Ⅰ16与滑座15连接,支腿Ⅰ17与滑座15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轴Ⅰ16可在长孔内滑动;两个支腿Ⅱ22通过通轴Ⅱ21与两个定位座20连接,支腿Ⅱ22与定位座20之间为活动连接;支腿Ⅰ17位于立柱Ⅰ19的上端,支腿Ⅰ17的下端插入立柱Ⅰ19内部,支腿Ⅱ22位于立柱Ⅱ23的上端,支腿Ⅱ22的下端插入立柱Ⅱ23内部;两个支腿Ⅰ17之间设有顶梁Ⅱ31,顶梁Ⅱ31与两个支腿Ⅰ17之间为固定连接,顶梁Ⅱ31下面设有加固梁Ⅱ33,加固梁Ⅱ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Ⅰ19固定连接,加固梁Ⅱ33中间设有通孔,丝杠Ⅱ32穿过通孔但不与通孔接触,顶部与顶梁Ⅱ31固定连接;丝杠Ⅱ32上套有调节手轮Ⅰ18,丝杠Ⅱ32与调节手轮Ⅰ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手轮Ⅰ18位于加固梁Ⅱ33的上方,调节手轮Ⅰ18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两个支腿Ⅱ22之间设有顶梁Ⅰ28,顶梁Ⅰ28与两个支腿Ⅱ22之间为固定连接,顶梁Ⅰ28下面设有加固梁Ⅰ30,加固梁Ⅰ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Ⅱ23固定连接,加固梁Ⅰ30中间设有通孔,丝杠Ⅰ29穿过通孔但不与通孔接触,顶部与顶梁Ⅰ28固定连接;丝杠Ⅰ29上套有调节手轮Ⅱ24,丝杠Ⅰ29与调节手轮Ⅱ2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手轮Ⅱ24位于固梁Ⅰ30的上方,调节手轮Ⅱ24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优选的,本技术所述导料板7通过固定座板Ⅰ9、固定座板Ⅱ12、固定座板Ⅲ14固定安装在本体6的外部两侧。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所述固定座板Ⅰ9为板状结构,固定座板Ⅰ9下端设有多个螺孔,固定座板Ⅰ9上端设有一个长孔,固定座板Ⅱ12、固定座板Ⅲ14的结构与固定座板Ⅰ9相同,固定座板Ⅰ9、固定座板Ⅱ12、固定座板Ⅲ14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本体6的两侧,且均匀的分布;导料板7上依次固定有调节螺杆Ⅰ10、调节螺杆Ⅱ11、调节螺杆Ⅲ13,其位置依次与固定座板Ⅰ9、固定座板Ⅱ12、固定座板Ⅲ14上的长孔对应,调节螺杆Ⅰ10、调节螺杆Ⅱ11、调节螺杆Ⅲ13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长孔通过螺栓固定,且可在长孔内上下移动。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本体6的末端设有一个向下倾斜的坡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度,导料板7也对应设有相同的坡度,本体6下面转角的位置设有一个滚轮用于固定输送带8。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本体6的两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电机轴1、转轴5两端分别穿过通孔并用螺栓进行固定。优选的,本技术所述支腿Ⅰ17、支腿Ⅱ22上开设有条状凹槽,立柱Ⅰ19、立柱Ⅱ23内设有条状凸起,凸起与凹槽相配合。优选的,本技术所述两个立柱Ⅰ19和两个立柱Ⅱ23的下端均安装有滚轮26,滚轮26通过轮座25固定在立柱Ⅰ19和立柱Ⅱ23的下端。优选的,本技术所述两个立柱Ⅰ19和两个立柱Ⅱ23之间分别设有横梁27,横梁27的两端固定在立柱Ⅰ19和立柱Ⅱ23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输送机能够实现本体的高度升降动作,满足了物料输送时根据不同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了结构精良的优点。(2)本技术本体的一端向上部做升高动作时,通过滑座内长孔形结构的设计,可以使通轴在滑座内部来回滑动,保证本体升高时不会发生错位的现象,实现了装置实用性强的优点。(3)本技术所述本体两侧开设有多组阵列状与电机轴及转轴相贯穿的通孔,通孔能够使从动辊通过转轴保持直线运行,实现了输送带做输送动作时稳定性高的优点。(4)本技术本体两侧的导料板能够根据输送物料颗粒的大小进行升降调节,保证物料输送时不掉落,实现了装置适用性强的优点。(5)本技术通过对施工配料输送机的改进,具有结构精良,实用性强,且输送时稳定性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腿Ⅱ及立柱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轴;2-驱动辊;3-电机;4-从动辊;5-转轴;6-本体;7-导料板;8-输送带;9-固定座板Ⅰ;10-调节螺杆Ⅰ;11-调节螺杆Ⅱ;12-固定座板Ⅱ;13-调节螺杆Ⅲ;14-固定座板Ⅲ;15-滑座;16-通轴Ⅰ;17-支腿Ⅰ;18-调节手轮Ⅰ;19-立柱Ⅰ;20-定位座;21-通轴Ⅱ;22-支腿Ⅱ;23-立柱Ⅱ;24-调节手轮Ⅱ;25-轮座;26-滚轮;27-横梁;28-顶梁Ⅰ;29-丝杠Ⅰ;30-加固梁Ⅰ;31-顶梁Ⅱ;32-丝杠Ⅱ;33-加固梁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包括电机轴1、驱动辊2、电机3、从动辊4、转轴5、本体6、导料板7、输送带8、滑座15、通轴Ⅰ16、支腿Ⅰ17、调节手轮Ⅰ18、立柱Ⅰ19、定位座20、通轴Ⅱ21、支腿Ⅱ22、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1)、驱动辊(2)、电机(3)、从动辊(4)、转轴(5)、本体(6)、导料板(7)、输送带(8)、滑座(15)、通轴Ⅰ(16)、支腿Ⅰ(17)、调节手轮Ⅰ(18)、立柱Ⅰ(19)、定位座(20)、通轴Ⅱ(21)、支腿Ⅱ(22)、立柱Ⅱ(23)、调节手轮Ⅱ(24)、顶梁Ⅰ(28)、丝杠Ⅰ(29)、加固梁Ⅰ(30)、顶梁Ⅱ(31)、丝杠Ⅱ(32)和加固梁Ⅱ(33);电机(3)位于本体(6)的一端,固定在本体(6)上,电机(3)与电机轴(1)连接,电机轴(1)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驱动辊(2)通过过盈方式套在电机轴(1)外面;多个转轴(5)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多个转轴(5)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本体(6)内,转轴(5)与电机轴(1)之间相互平行,从动辊(4)通过过盈方式套在转轴(5)外面;驱动辊(2)与从动辊(4)之间通过输送带(8)连接;本体(6)的两侧设有导料板(7),导料板(7)固定安装在本体(6)的外部两侧;本体(6)的下面设有两个支腿Ⅰ(17)和两个支腿Ⅱ(22),四个支腿共同支撑本体(6);本体(6)的一侧设有两个滑座(15),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座(20),两个滑座(15)上均设有一个横向的长孔,两个支腿Ⅰ(17)通过通轴Ⅰ(16)与滑座(15)连接,支腿Ⅰ(17)与滑座(15)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轴Ⅰ(16)可在长孔内滑动;两个支腿Ⅱ(22)通过通轴Ⅱ(21)与两个定位座(20)连接,支腿Ⅱ(22)与定位座(20)之间为活动连接;支腿Ⅰ(17)位于立柱Ⅰ(19)的上端,支腿Ⅰ(17)的下端插入立柱Ⅰ(19)内部,支腿Ⅱ(22)位于立柱Ⅱ(23)的上端,支腿Ⅱ(22)的下端插入立柱Ⅱ(23)内部;两个支腿Ⅰ(17)之间设有顶梁Ⅱ(31),顶梁Ⅱ(31)与两个支腿Ⅰ(17)之间为固定连接,顶梁Ⅱ(31)下面设有加固梁Ⅱ(33),加固梁Ⅱ(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Ⅰ(19)固定连接,加固梁Ⅱ(33)中间设有通孔,丝杠Ⅱ(32)穿过通孔但不与通孔接触,顶部与顶梁Ⅱ(31)固定连接;丝杠Ⅱ(32)上套有调节手轮Ⅰ(18),丝杠Ⅱ(32)与调节手轮Ⅰ(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手轮Ⅰ(18)位于加固梁Ⅱ(33)的上方,调节手轮Ⅰ(18)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两个支腿Ⅱ(22)之间设有顶梁Ⅰ(28),顶梁Ⅰ(28)与两个支腿Ⅱ(22)之间为固定连接,顶梁Ⅰ(28)下面设有加固梁Ⅰ(30),加固梁Ⅰ(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Ⅱ(23)固定连接,加固梁Ⅰ(30)中间设有通孔,丝杠Ⅰ(29)穿过通孔但不与通孔接触,顶部与顶梁Ⅰ(28)固定连接;丝杠Ⅰ(29)上套有调节手轮Ⅱ(24),丝杠Ⅰ(29)与调节手轮Ⅱ(2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手轮Ⅱ(24)位于固梁Ⅰ(30)的上方,调节手轮Ⅱ(24)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配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1)、驱动辊(2)、电机(3)、从动辊(4)、转轴(5)、本体(6)、导料板(7)、输送带(8)、滑座(15)、通轴Ⅰ(16)、支腿Ⅰ(17)、调节手轮Ⅰ(18)、立柱Ⅰ(19)、定位座(20)、通轴Ⅱ(21)、支腿Ⅱ(22)、立柱Ⅱ(23)、调节手轮Ⅱ(24)、顶梁Ⅰ(28)、丝杠Ⅰ(29)、加固梁Ⅰ(30)、顶梁Ⅱ(31)、丝杠Ⅱ(32)和加固梁Ⅱ(33);电机(3)位于本体(6)的一端,固定在本体(6)上,电机(3)与电机轴(1)连接,电机轴(1)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驱动辊(2)通过过盈方式套在电机轴(1)外面;多个转轴(5)通过嵌入方式固定在本体(6)内,多个转轴(5)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本体(6)内,转轴(5)与电机轴(1)之间相互平行,从动辊(4)通过过盈方式套在转轴(5)外面;驱动辊(2)与从动辊(4)之间通过输送带(8)连接;本体(6)的两侧设有导料板(7),导料板(7)固定安装在本体(6)的外部两侧;本体(6)的下面设有两个支腿Ⅰ(17)和两个支腿Ⅱ(22),四个支腿共同支撑本体(6);本体(6)的一侧设有两个滑座(15),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定位座(20),两个滑座(15)上均设有一个横向的长孔,两个支腿Ⅰ(17)通过通轴Ⅰ(16)与滑座(15)连接,支腿Ⅰ(17)与滑座(15)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轴Ⅰ(16)可在长孔内滑动;两个支腿Ⅱ(22)通过通轴Ⅱ(21)与两个定位座(20)连接,支腿Ⅱ(22)与定位座(20)之间为活动连接;支腿Ⅰ(17)位于立柱Ⅰ(19)的上端,支腿Ⅰ(17)的下端插入立柱Ⅰ(19)内部,支腿Ⅱ(22)位于立柱Ⅱ(23)的上端,支腿Ⅱ(22)的下端插入立柱Ⅱ(23)内部;两个支腿Ⅰ(17)之间设有顶梁Ⅱ(31),顶梁Ⅱ(31)与两个支腿Ⅰ(17)之间为固定连接,顶梁Ⅱ(31)下面设有加固梁Ⅱ(33),加固梁Ⅱ(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Ⅰ(19)固定连接,加固梁Ⅱ(33)中间设有通孔,丝杠Ⅱ(32)穿过通孔但不与通孔接触,顶部与顶梁Ⅱ(31)固定连接;丝杠Ⅱ(32)上套有调节手轮Ⅰ(18),丝杠Ⅱ(32)与调节手轮Ⅰ(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手轮Ⅰ(18)位于加固梁Ⅱ(33)的上方,调节手轮Ⅰ(18)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两个支腿Ⅱ(22)之间设有顶梁Ⅰ(28),顶梁Ⅰ(28)与两个支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良王臣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