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16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三电框架包括:第一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放置;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多个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电框架,降低成本,并提高固定连接强度。

Triple Electricity Device and Its Triple Electricity Frame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具体地说,涉及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当中三电装置取代了传统车的发动机装置,因此布置三电装置的空间和安装结构都会不一样。同时前舱前部区域的布置,对碰撞安全性能影响很大,对侵入量的大小起很大的作用。将蓄电池、PEU、车载充电器、塑料壶、PTC三通阀、线束等电器设备布置在前舱位置,更好的利用了空间,以便于后期维护。为了更好的固定这些装置,在保障汽车安全性和其他基本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整体框架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良好的选择。然而,现有的三电装置的框架只有两个独立的横梁用来辅助布置一些三电装置,集成安装程度较低;采用两根横梁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车身大梁上,其结构在安装电器元件时容易发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框架连接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三电框架,包括:第一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放置;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多个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避让槽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4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且该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另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且该另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及多个第一螺纹套筒,所述第一横梁本体上设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螺纹套筒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及多个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上设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二螺纹套筒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相同,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可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垂直于第一纵梁的延伸方向的截面相同,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三支架为多腔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三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三电框架;充电模块,至少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动力控制单元,至少固定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上;电池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三通阀,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可选地,包括:塑料壶,固定在所述第二纵梁上。本技术的提供的三电装置及其三电框架具有如下优势:本技术通过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组成一个类似“井”字形框架,结构稳定可靠,不容易变形,模态较好;高度集成式安装的功能,将三电装置中的蓄电池、PEU、车载充电器、塑料壶、PTC三通阀、线束等零件集成安装于框架,实现模块化;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截面相同,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截面相同,制造成本低;与通过套筒螺栓连接各部件,整体强度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三电框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横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纵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三支架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三电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首先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三电框架。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三电框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横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纵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三支架的示意图。三电框架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多个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及第三支架7。第一横梁1沿第一方向(图1中示出为X方向)延伸。第一横梁1可以是铝型材。第一横梁1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的截面为日字型腔体。所述第一横梁1包括第一横梁本体1a及多个第一螺纹套筒1b。所述第一横梁本体1a上设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通孔1c,各所述第一螺纹套筒1b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1c内。具体而言,各所述第一螺纹套筒1b可以焊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c内,以与第一横梁本体1a连接固定。第二横梁2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放置。第二横梁2可以是铝型材。第二横梁2的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2的截面为日字型腔体。优选地,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相同,由此,可以减少制程成本。所述第二横梁2包括第二横梁本体2a及多个第二螺纹套筒2b。所述第二横梁本体2a上设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通孔2c,各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b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2c内。具体而言,各所述第二螺纹套筒2b可以焊接在所述第二通孔2c内,以与第二横梁本体2a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横梁2上还可以设置有避让槽9。避让槽9可以根据安装三电框架的车身内的结构来确定其尺寸。第一纵梁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所述第一纵梁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第一纵梁3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横梁1。第一纵梁3可以是铝型材。第一纵梁3的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3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3的截面为口字型腔体。第二纵梁4与所述第一纵梁3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1,所述第二纵梁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第二纵梁4可以是铝型材。第二纵梁4的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3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日字型或口字型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纵梁4的截面为口字型腔体。优选地,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4垂直于所述第一纵梁3延伸方向的截面相同,由此,可以减少制程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纵梁4可以包括第二纵梁本体及多个第三螺纹套筒8。所述第二纵梁本体上设有多个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通孔,各所述第三螺纹套筒8穿设并固定于所述第三通孔内。具体而言,各所述第三螺纹套筒8可以焊接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与第二纵梁本体连接固定。多个第一支架5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1及所述第二横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电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放置;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多个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电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平行放置;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一纵梁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纵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多个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及所述第二横梁上;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向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三支架固定于所述避让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4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且该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另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且该另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纵梁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框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