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87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涉及车辆安装技术领域,该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升降箱,升降箱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底端,螺纹杆的下端外侧套接有滑动件,滑动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的一端,两个限位杆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推杆的底端,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板的下表面一端,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载平台,推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该车辆安装升降平台,通过伺服电机和螺纹杆的配合设置,能够使负载平台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螺纹杆传动能够实现精确控制负载平台的升降高度,使得负载平台准确停留在设定位置。

A Lifting Platform for Vehicle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
本技术涉及车辆安装
,具体为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客车业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车间在客车零件组装时,需要通过升降平台将客车车架运送至一定高度,以方便组装各种客车配件,现有常用的升降平台多通过液压方式驱动,这种升降平台存在体积大,系统复杂,不易维护,升降高度不能精确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解决了现有的升降平台,体积大,系统复杂,不易维护,升降高度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升降箱,所述升降箱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底端,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外侧套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的一端,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推杆的底端,所述推杆的顶端贯穿升降箱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的上方,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板的下表面一端,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载平台;所述推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负载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相靠近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限位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轨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升降箱的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与升降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升降箱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的上方,所述固定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负载平台的下表面一端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滑动件的中部并位于滑动件的上方;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轴承座与升降箱的顶端内壁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滑动件的中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螺纹杆相适配;所述滑轨和滑道的底端均与升降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和滑道的顶端均与升降箱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贯穿升降箱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柱的一端;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道相适配。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贯穿固定杆的顶端并位于凹槽内,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固定杆的内壁活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车辆安装升降平台,通过伺服电机和螺纹杆的配合设置,能够使负载平台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螺纹杆传动能够实现精确控制负载平台的升降高度,使得负载平台准确停留在设定位置,所述驱动通过限位杆、第一滑动块、滑轨、和推杆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滑动件起到限位作用。(2)、该车辆安装升降平台,通过支撑柱、连接柱、滑轮和滑道的配合设置,既能够对负载平台起到支撑作用,又能够方便负载平台的移动,通过第二滑动块的配合设置,能够方便活动杆的移动,通过固定杆、活动杆、支撑柱和推板的配合设置,能够对负载平台起到支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箱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底座;2、升降箱;3、伺服电机;4、螺纹杆;5、滑动件;6、限位杆;7、推杆;8、推板;9、负载平台;10、支撑柱;11、滑轨;12、第一滑动块;13、滑道;14、固定杆;15、活动杆;16、连接柱;17、滑轮;18、凹槽;19、第二滑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升降箱2,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底端,螺纹杆4的下端外侧套接有滑动件5,滑动件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6的一端,两个限位杆6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推杆7的底端,推杆7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板8的下表面一端,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载平台9,通过伺服电机3和螺纹杆4的配合设置,能够使负载平台9达到调节高度的效果,螺纹杆4传动能够实现精确控制负载平台9的升降高度,使得负载平台9准确停留在设定位置;推板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顶端与负载平台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伺服电机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11,两个滑轨11相靠近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2,第一滑动块12与限位杆6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杆6、第一滑动块12、滑轨11、和推杆7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滑动件5起到限位作用,两个滑轨11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13;升降箱2的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底端与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14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固定杆1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5,活动杆15的顶端与负载平台9的下表面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杆14、活动杆15、支撑柱10和推板8的配合设置,能够对负载平台9起到支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螺纹杆4的顶端贯穿滑动件5的中部并位于滑动件5的上方;螺纹杆4的顶端通过轴承座与升降箱2的顶端内壁活动连接,通过轴承座的设置,方便了螺纹杆4的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滑动件5的中部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螺纹杆4相适配,螺纹杆4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螺纹槽能够带动滑动件5移动;滑轨11和滑道13的底端均与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滑轨11和滑道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升降箱(2),所述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底端,所述螺纹杆(4)的下端外侧套接有滑动件(5),所述滑动件(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6)的一端,两个所述限位杆(6)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推杆(7)的底端,所述推杆(7)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所述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板(8)的下表面一端,所述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载平台(9);所述推板(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顶端与负载平台(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11),两个所述滑轨(11)相靠近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2),所述第一滑动块(12)与限位杆(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轨(11)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13);所述升降箱(2)的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底端与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所述固定杆(1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的顶端与负载平台(9)的下表面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安装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升降箱(2),所述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的底端,所述螺纹杆(4)的下端外侧套接有滑动件(5),所述滑动件(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6)的一端,两个所述限位杆(6)的上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推杆(7)的底端,所述推杆(7)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所述推杆(7)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板(8)的下表面一端,所述推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负载平台(9);所述推板(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顶端与负载平台(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11),两个所述滑轨(11)相靠近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2),所述第一滑动块(12)与限位杆(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轨(11)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滑道(13);所述升降箱(2)的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底端与升降箱(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的顶端贯穿升降箱(2)的顶端并位于升降箱(2)的上方,所述固定杆(1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力升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