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9468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其中,通径规组件包括:通径规以及驱动装置;通径规包括连接杆以及通径头,连接杆的一端与通径头的顶端固定连接;通径头上设置有刀头;驱动装置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通径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通径头转动,使得通径头上的刀头可以旋转清除管壁上的结蜡、油水垢等堵塞物,保证通井作业顺畅,有效避免通径规遇阻卡死在井内而影响通井作业,提高了通井效率。

Gauge assembly and well op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井
,尤其涉及一种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伴随着结蜡。特别是在自喷井中,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在油气流从井底向井口运移过程中,原油中所含的油蜡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逐渐析出,吸附在油管内壁上,造成油管内径缩小,减小了油流通道,导致油井产液量下降,增加检泵次数。因此,需要及时清除吸附在管壁的油蜡,以保证井筒畅通。一般地,在清蜡之前先进行通井操作,通井主要利用通径规组件进行通井。现有的通径规组件包括上下直径相同的通径规、以及与通径规连接的加重杆,加重杆上面连接有传动件,传动件通过滑轮与绞车连接,通过绞车释放传动件,在加重杆重力的作用下,使通径规前进进行通井。但是,由于井内套管发生变形、弯曲、油水垢、结蜡严重等,容易导致通径规卡死在井内,影响通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以克服现有通径规在通井时容易阻塞卡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包括通径规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通径规包括连接杆以及通径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通径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通径头上设置有刀头;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通径头转动。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通径头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刀头,沿所述通径头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通径头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刀头,沿所述通径头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刀头与所述通径头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通径头开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通径头的底面,所述过流通道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通径头的侧面。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杆、旋转筒以及滚珠;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容纳在所述旋转筒内;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开设有滚珠限位槽,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滚珠限位槽内;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螺旋导槽;所述旋转筒的底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升降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升降杆顶端设置的限位台阶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旋转筒的顶端抵接。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通径规组件还包括加重杆,所述加重杆与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中,所述旋转筒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井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通径规组件;所述动力装置通过传动件与所述通径规组件的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提升或者下放所述通径规组件。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包括通径规以及驱动装置,通径规包括连接杆以及通径头,连接杆的一端与通径头的顶端固定连接;通径头上设置有刀头;驱动装置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通径头转动。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通径头转动,使得通径头上的刀头可以旋转清除管壁上的结蜡、油水垢等,保证通井作业通畅,有效避免通径规遇阻卡死在井内而影响通井作业,提高了通井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1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通径规;11:连接杆;12:通径头;121:过流通道;1211:进液口;1212:出液口;122:侧面;123:顶面;13:刀头;2:驱动装置;21:升降杆;211:滚珠限位槽;212:传动头;2121:上棘齿;213:旋转头;2131:下棘齿;214:堵头;215:限位台阶;22:旋转筒;221:螺旋导槽;23:滚珠;2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伴随着结蜡。特别是在自喷井中,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在油气流从井底向井口运移过程中,原油中所含的油蜡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逐渐析出,吸附在油管内壁上,造成油管内径缩小,减小了油流通道,导致油井产液量下降,增加检泵次数,抽油机载荷增加,增加能耗,当结蜡严重时会堵死油管,油井产不出液,更严重时,会造成抽油杆断裂,造成事故。因此,需要及时清除吸附在管壁的油蜡,以保证井筒畅通。一般地,在清蜡之前先进行通井操作。通井的目的一是清除套管内壁上粘附的固体物质,例如钢渣、毛刺等,二是检查套管通径及变形、破损的情况,三是检查固井后形成的人工井底是否符合试油要求,四是调整井内的压井液,使其符合射孔要求。因此,通井时油气井测压作业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通井主要利用通径规组件进行通井。现有的通径规组件包括上下直径相同的通径规、以及与通径规连接的加重杆,加重杆上面连接有传动件,传动件通过滑轮与绞车连接,通过绞车释放传动件,在加重杆重力的作用下,使通径规前进进行通井。但是,由于井内套管落物、油水垢、结蜡严重等,容易导致通径规卡死在井内,影响通井作业。受阻过大容易造成传动件打扭拉断,从而导致工具或传动件掉入井内,这给打捞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甚至无法打捞,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油井报废。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及通井装置,以克服现有通径规在通井时容易阻塞卡死的技术问题。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通径规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1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方位词“上”“顶”指的是靠近地面井口的一侧,方位词“下”“底”指的是靠近井底的一侧。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包括通径规1以及驱动装置2;通径规1包括连接杆11以及通径头12,连接杆11的一端与通径头1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径头12上设置有刀头13;驱动装置2与连接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通径头12转动。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径规组件,用于油杆、钻杆、套管等通井作业中,保证油杆、钻杆或者套管内部流动通道畅通。本实施例通径规组件包括通径规1以及驱动装置2。其中,通径规1包括连接杆11以及通径头12,连接杆11的下端与通径头12的顶面123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杆11的下端可以与通径头12的顶面123不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焊接、铸造一体成型等;或者,连接杆11的下端可以与通径头12的顶面123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连接杆11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通径头12的顶面朝向底面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和的内螺纹孔;或者,接杆11的下端可以与通径头12卡接等。优选地,连接杆11与通径头12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连接杆11的横截面积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本实施例优选连接杆11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径规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通径规包括连接杆以及通径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通径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通径头上设置有刀头;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通径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径规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通径规包括连接杆以及通径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通径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通径头上设置有刀头;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通径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径头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刀头,沿所述通径头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径头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刀头,沿所述通径头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与所述通径头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径头开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通径头的底面,所述过流通道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通径头的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径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珍珍金子涵王宏曹鹏杜洋南雨岑林莹刘敏谷雨杨小华钟平强曹宏谷尚震王鹏曹文苑仁慧董丰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