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站除尘系统及沥青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933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和沥青站,其中,沥青站除尘系统包括: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溢料管及与溢料管相连接的吸尘箱,吸尘箱内设置有风机组件;除尘装置,与吸尘箱相连通,除尘装置内设置有除尘装置,溢料管内的粉尘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经过吸尘箱进入除尘装置内,并在除尘装置的作用下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沥青站除尘系统通过吸尘装置与除尘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得骨料内的粉尘得到清理,进而降低沥青站的粉尘污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适应性极高。

Dust Collection System of Asphalt Station and Asphalt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站除尘系统及沥青站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及一种沥青站。
技术介绍
目前,沥青站溢料口的粉尘是整个沥青站重要的粉尘污染源之一,其粉尘来源主要是震动筛及骨料仓中的粉尘、振动筛筛分后产生的超规格骨料、骨料仓内多出的溢料所携带的粉尘。相关技术中,沥青搅拌站溢料管除尘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无任何降尘处理措施,溢料管直接接到溢料棚,溢料时卷帘门关闭,装载机装料时卷帘门开启,但这种方式只能够将粉尘限定在卷帘门内,在装载机装料时仍然存在粉尘外泄的情况,且卷帘门易损坏,反复开启较为麻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工地不会将卷帘门关闭;第二种是在原有沥青站增加有通风通道及除尘设备,但这种方式会增加额外负担,对沥青站的改造较大,同时会将已经烘干的骨料变湿,再次利用时需重新烘干,增加能耗,且除尘能力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沥青站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包括: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包括与沥青站的溢料管相连通的吸尘箱以及设置在吸尘箱的出口处的风机组件;除尘装置,与风机组件的出口端相连通,溢料管内的粉尘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经过吸尘箱进入所述除尘装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沥青站除尘系统通过吸尘装置与除尘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得骨料内的粉尘得到清理,进而降低沥青站的粉尘污染。具体地,吸尘装置包括与沥青站的溢料管相连通的吸尘箱,而吸尘箱的出口处设置有风机组件,在骨料通过溢料管溢料的过程中,风机组件开始工作,骨料所携带的粉尘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被吸入吸尘箱内,然后进入到除尘装置内;在粉尘吸入的过程中,较大颗粒的骨料会在其自身重力的情况下仍在溢料管内正常溢料,而进入除尘装置内的粉尘在除尘装置的作用下实现清理,降低沥青站的粉尘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在粉尘吸入的过程中,由于吸尘箱的存在,即便少量较大颗粒的骨料被吸入至吸尘箱内,其仍然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再次落到溢料管内,而不会直接进入到除尘装置内,进而保证粉尘与骨料的分离,且采用风机组件将粉尘吸入除尘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技术根据本技术上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尘装置还包括:喷淋箱,经风机组件与吸尘箱相连通;喷淋组件,设置于喷淋箱内;出料管,连接在喷淋箱的底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包括喷淋箱、设置于喷淋箱内的喷淋组件及出料管,其中,喷淋箱经风机组件与吸尘箱相连通,将喷淋组件设置于喷淋箱内部,位于喷淋箱的顶部,且喷淋箱的出口处设置有喉箍及出料管。当粉尘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进入到喷淋箱内时,喷淋组件开始工作,将粉尘淋湿,粉尘在喷淋组件的作用下掉落至出料管内,然后通过出料管排出。具体地,粉尘被收集清理于降解池内,而喷淋箱设置为锥桶形,出料管选用塑料管,以便于实际使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除尘装置包括:出料管,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端相连通;喷淋组件,设置于出料管的出口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包括出料管及设置于出料管的出口端的喷淋组件,将出料管与吸尘箱相连通,并将喷淋组件设置于出料管内。当粉尘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进入到出料管内时,喷淋组件开始工作,粉尘在喷淋组件的作用下掉落排出。具体地,粉尘被收集清理于出料管下方的水池内,而出料管选用塑料管,以便于实际使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安装口,位于吸尘箱的出口处;风扇安装座,设置于风扇安装口处;抽风风扇,设置于风扇安装座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吸尘箱内预留有风扇安装口,具体地,风扇安装口位于吸尘箱的出口处,并在风扇安装口设置有风扇安装座,以保证抽风风扇的稳定安装。具体地,采用普通风机作为抽风风扇即可,便于安装及维修,降低成本;抽风风扇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使得多个抽风风扇同时工作,加强对粉尘的吸引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喷淋组件包括:压力水源;喷淋花洒,与压力水源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喷淋组件包括压力水源及喷淋花洒。具体地,采用自来水和普通花洒的喷淋方式实现对粉尘的清理,方便安装及日后维修替换,成本较低,而加湿后的粉尘随出料管进入到降解池或水箱内,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力水源包括:水管,与水源及喷淋花洒相连接;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水管上;控制器,与流量调节阀相连接,用于控制水管内的液体流量。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水管上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控制器及流量调节阀,控制器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水管内液体流量进行控制。具体地,在沥青站除尘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流量调节阀,使得液体在喷淋花洒的作用下雾化,只需湿润粉尘起到沉淀的作用即可;当沥青站除尘系统使用一段时间需进行清理时,控制器调整流量调节阀,使得液体流量增大,此时可对喷淋箱或出料管内部进行清理,达到清理水路的作用。通过控制器及流量调节阀的设置,使得沥青站除尘系统自身具备清洗能力,而无需外部清洗装置,便于日常维护。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沥青站,包括溢料管,还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溢料管包括:竖直管体;倾斜管体,与竖直管体相连接;其中,所述吸尘箱与所述竖直管体和/或所述倾斜管体相连接。本技术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沥青站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因此具有上述沥青站除尘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此外,溢料管包括竖直管体及倾斜管体,其中,竖直管体与倾斜管体相互配合,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进而降低骨料所携带的粉尘;进一步地,可在倾斜管体内设置有隔网结构,且隔网结构与倾斜管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预设距离,当骨料进入到倾斜管体内时,中小型骨料填充于隔网结构与倾斜管体之间的空隙内,当后续骨料溢出时,大粒径骨料会与隔网结构及间隙内的骨料进行碰撞,从而被吸收能量,降速后的大粒径骨料随隔网结构下落过程中反复阻碍降低速度,达到降速及降低粉尘的目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溢料管还包括:第一缓冲口,设置于竖直管体的侧壁,吸尘箱的侧壁通过第一缓冲口与竖直管体相连通;第二缓冲口,设置于倾斜管体的顶壁,吸尘箱的底壁通过第二缓冲口与倾斜管体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吸尘箱的侧壁通过第一缓冲口与竖直管体相连通,吸尘箱的底壁通过第二缓冲口与倾斜管体相连通,在风机组件工作的过程中,骨料所携带的粉尘通过可通过第一缓冲口及第二缓冲口进入至吸尘箱内;此外,当部分大颗粒骨料由第一缓冲口进入到吸尘箱内时,还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进而通过第二缓冲口重新回到溢料管内,避免大颗粒骨料进入除尘装置,确保喷淋组件不会淋湿已经烘干好的骨料,重复利用时节能,不必再次烘干。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主楼,除尘装置为主楼的主除尘器,风机组件的出口端通过主楼的吸尘管道与主除尘器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沥青站还包括主楼,且将除尘装置设置为主楼的主除尘器,而风机组件的出口端通过主楼的吸尘管道与主除尘器连通,充分利用现有沥青站的除尘功能,实现对沥青站的直接改造,适应性极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沉降池,除尘装置的出口端通向沉降池。在该技术方案中,除尘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与沥青站的溢料管相连通的吸尘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吸尘箱的出口处的风机组件;除尘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溢料管内的粉尘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吸尘箱进入所述除尘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与沥青站的溢料管相连通的吸尘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吸尘箱的出口处的风机组件;除尘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溢料管内的粉尘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经过所述吸尘箱进入所述除尘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喷淋箱,经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吸尘箱相连通;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喷淋箱内;出料管,连接在所述喷淋箱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出料管,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口端相连通;喷淋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料管的出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安装口,位于所述吸尘箱的出口处;风扇安装座,设置于所述风扇安装口处;抽风风扇,设置于所述风扇安装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沥青站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压力水源;喷淋花洒,与所述压力水源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周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