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8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两个前扑动翼、两个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两个后扑动翼、两个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主动齿轮、轴齿轮、一级齿轮、两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两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两个前球头连杆、两个后球头连杆、两个舵机连杆、两个舵机、一个直流无刷电机。该仿蜻蜓微型扑翼飞行器基于仿生学设计,相较于现有的固定翼及旋翼飞行器,整体轻便,能源利用效率高,适应低雷诺数飞行环境,可广泛用于低速高机动性飞行的场景中。

Dragonfly-like four-wing flapping-wing micro ai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模仿鸟类或昆虫飞行的新型飞行器,与传统的固定翼或旋翼飞行器相比,扑翼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合为一体,将飞行控制集成在扑动系统中,具有很高的机械效率。通过扑翼机翼的高频率扑动、扭转等动作,微型扑翼飞行器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在体积上,昆虫与鸟类的尺寸远小于常规飞机,飞行时,翅膀扑动频率高,产生的气动力较小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周围流场呈现尺度小、变化快的特点。目前对于扑翼飞行器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于双翼型的单自由度扑动的气动方面,对于四翼型扑翼的飞行机制尚且鲜有进行深入研究和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技术方案,包括:机身、两个前扑动翼、两个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两个后扑动翼、两个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主动齿轮、轴齿轮、一级齿轮、两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两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两个前球头连杆、两个后球头连杆、两个舵机连杆、两个舵机、一个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与主动齿轮固连安装在机身外表面一侧,一级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轴齿轮与一级齿轮相连,在机身的每一侧各有一二级齿轮与轴齿轮啮合,同侧有一三级齿轮与该侧二级齿轮啮合;两个前扑动翼安装在机身前部两侧,两个后扑动翼安装在机身后方两侧;前扑动翼只有绕轴扑动的一个自由度,后扑动翼有绕轴扑动和前后翻转两个自由度;在机身每一侧均有:前球头连杆一端与前翼连接件上的连杆连接,另一端与三级齿轮上的连杆相连,后球头连杆一端与后翼连接件上的连杆连接,另一端与二级齿轮上的连杆连接;舵机连杆一端与舵机相连,另一端与后翼连接件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一级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齿数比为54:20。二级齿轮与轴齿轮的齿数比为64:8,三级齿轮与二级齿轮的齿数比为1:1。进一步的,所述扑翼飞行器还包括遥控接收器、电子调速器、锂电池。电子调速器与锂电池、遥控接收器、直流无刷电机相连。舵机通过舵机连杆控制后扑动翼的旋转角。进一步的,所述的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使用碳纤维或合成树脂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总质量轻(可至50克),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现对称仿蜻蜓扑动,采用舵机控制飞行器姿态,实现飞行器前进、转向、上升、下降等复杂运动的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总计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所述齿轮传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所述扑翼机构后扑动翼翻转示意图;图中包括机身101、前扑动翼102、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103、后扑动翼104、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105、主动齿轮106、轴齿轮107、一级齿轮108、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109、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114、前球头连杆110、后球头连杆111、舵机连杆112、舵机1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101、两个前扑动翼102、两个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103、两个后扑动翼104、两个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105、主动齿轮106、轴齿轮107、一级齿轮108、两个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109、两个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114、两个前球头连杆110、两个后球头连杆111、两个舵机连杆112、两个舵机113、一个直流无刷电机。机身101通过3D打印制作;两个前扑动翼102连接在前翼连接件103的轴孔中;两个后扑动翼104连接在后翼连接件的105两个轴孔中;直流无刷电机选用型号为XXD1504的KV2200款电机。两个舵机113安装在机身101后悬臂的两侧。直流无刷电机安装在机身左侧靠后位置。如图2,主动齿轮106安装在机身101内侧与直流无刷电机相连,与一级齿轮108啮合。轴齿轮107与一级齿轮108同轴固定。轴齿轮107与二级齿轮109啮合。当直流无刷电机转动时,带动齿轮组转动,带动前后扑动翼102、104形成扑动运动。齿轮参数见下表。主动齿轮一级齿轮轴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模数(mm)0.50.40.40.40.4齿数205486464如图3,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109和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114分布在机身101两侧并相互啮合,传动比为1:1,分别通过球头连杆111、110与后翼连接件105和前翼连接件103相连,形成两组曲柄连杆机构。二级齿轮109转动,通过球头连杆111带动后翼连接件105的末端上下运动,使前扑动翼102绕机身101上的安装轴转动;三级齿轮114与二级齿轮109啮合同时转动,通过球头连杆110带动前翼连接件103的末端上下运动,使后扑动翼104绕机身101上的安装轴转动,产生扑动效果。二级齿轮109与三级齿轮114的传动比为1:1,保证前后扑动翼102、104以同频率扑动,频率即为二级齿轮与三级齿轮的转速。通过调整安装时两个齿轮上连杆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前后扑动翼扑动周期的相位差,改变运动过程中的气动力。舵机113安装在机身101后方两侧,通过舵机连杆112与后翼连接件105连接。当舵机113转动时,舵机连杆112带动后翼连接件105上下翻转,实现后翅的上下翻转。在不同的信号输入下,左右两侧的后扑动翼可以按照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向转动,调节飞行器的俯仰和滚转。整机安装完成后,安装好电子设备便可实现飞行器的遥控飞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1)、两个前扑动翼(102)、两个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103)、两个后扑动翼(104)、两个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105)、主动齿轮(106)、轴齿轮(107)、一级齿轮(108)、两个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109)、两个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114)、两个前球头连杆(110)、两个后球头连杆(111)、两个舵机连杆(112)、两个舵机(113)、动力为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与主动齿轮(106)固连安装在机身外表面一侧,一级齿轮(108)与主动齿轮(106)啮合,轴齿轮(107)与一级齿轮(108)相连,在机身(101)的每一侧各有一二级齿轮(109)与轴齿轮(107)啮合,同侧有一三级齿轮(114)与该侧二级齿轮(109)啮合;两个前扑动翼(102)安装在机身(101)前部两侧,两个后扑动翼(104)安装在机身(101)后方两侧;前扑动翼(102)只有绕轴扑动的一个自由度,后扑动翼(104)有绕轴扑动和前后翻转两个自由度;在机身(101)每一侧均有:前球头连杆(110)一端与前翼连接件(103)上的连杆连接,另一端与三级齿轮(114)上的连杆相连,后球头连杆(111)一端与后翼连接件上的连杆连接,另一端与二级齿轮(109)上的连杆连接;舵机连杆(112)一端与舵机(113)相连,另一端与后翼连接件(10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蜻蜓四翼微型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1)、两个前扑动翼(102)、两个带有连杆的前翼连接件(103)、两个后扑动翼(104)、两个带有连杆的后翼连接件(105)、主动齿轮(106)、轴齿轮(107)、一级齿轮(108)、两个带有连杆的二级齿轮(109)、两个带有连杆的三级齿轮(114)、两个前球头连杆(110)、两个后球头连杆(111)、两个舵机连杆(112)、两个舵机(113)、动力为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与主动齿轮(106)固连安装在机身外表面一侧,一级齿轮(108)与主动齿轮(106)啮合,轴齿轮(107)与一级齿轮(108)相连,在机身(101)的每一侧各有一二级齿轮(109)与轴齿轮(107)啮合,同侧有一三级齿轮(114)与该侧二级齿轮(109)啮合;两个前扑动翼(102)安装在机身(101)前部两侧,两个后扑动翼(104)安装在机身(101)后方两侧;前扑动翼(102)只有绕轴扑动的一个自由度,后扑动翼(104)有绕轴扑动和前后翻转两个自由度;在机身(101)每一侧均有:前球头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昌平叶志贤曹哲锋刘青松陈彦泓杨睿廖伟宋广华郑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