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64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及其应用;该分散体由聚碳酸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有机溶剂中制备而成,所述的复合有机溶剂为环己酮和2‑戊酮。该制备方法在一定比例的复合烷基酮条件下,通过改变物料的加入顺序等工艺方法,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以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散体为原料制备成的深加工产品,具有更优异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等理念的提倡,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成为了未来深度化学应用的主导方向;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分散体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耐化学品、耐候性好以及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用途广泛等优点,被誉为“第三代水性聚氨酯”,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工业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材料在在胶粘剂、皮革加工、木材加工、涂料、建筑行业、织物涂饰和染色助剂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因此,研究性能更加优异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在多年的研究,得到一种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一定比例的复合烷基酮条件下,通过改变物料的加入顺序等工艺方法,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以本专利技术分散体为原料制备成的深加工产品,具有更优异的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该分散体由聚碳酸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有机溶剂中制备而成,所述的复合有机溶剂为环己酮和2-戊酮。该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为:取环己酮和2-戊酮,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2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65-70℃,反应2-3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至pH至8.5,搅拌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乙二胺,反应3h,升温至85℃,先加入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保持温度85℃,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分散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环己酮和2-戊酮,即得。其中聚碳酸酯二元醇与环己酮和2-戊酮的重量与体积比为:1:3.4-6.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量与体积比为g与mL的比值其中环己酮与2-戊酮的重量比为0.28-0.48: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的应用。所述的应用包括胶粘剂、皮革加工、木材加工、涂料、建筑行业、织物涂饰或染色助剂。所述的涂料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60-70重量份,去离子水30-40重量份,氟改性流平剂1-4重量份,聚乙二醇4003-5重量份,吐温801-3重量份。制备方法为:取去离子水,加入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500-600转/min分散10分钟,加入聚乙二醇400和吐温80,继续分散15分钟,加入氟改性流平剂,继续分散10分钟,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氟改性流平剂,购自东莞市思诺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购买日期2017年6月2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他实例产品也进行了相同的试验,并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受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均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取环己酮148.8mL和2-戊酮531.2mL,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200g,加入15g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70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65℃,反应3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至pH至8.5,搅拌条件下加入52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乙二胺5g,反应3h,升温至85℃,先加入52g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甲酯、8g丙烯酸丁酯,保持温度85℃,加入0.6g过硫酸钾,搅拌分散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环己酮和2-戊酮,即得。实施例2取环己酮389.2mL和2-戊酮810.8mL,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200g,加入15g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70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70℃,反应2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至pH至8.5,搅拌条件下加入52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乙二胺5g,反应3h,升温至85℃,先加入52g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甲酯、8g丙烯酸丁酯,保持温度85℃,加入0.6g过硫酸钾,搅拌分散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环己酮和2-戊酮,即得。实施例3取环己酮221.5mL和2-戊酮738.5mL,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200g,加入15g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70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65℃,反应2.5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至pH至8.5,搅拌条件下加入520g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乙二胺5g,反应3h,升温至85℃,先加入52g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甲酯、8g丙烯酸丁酯,保持温度85℃,加入0.6g过硫酸钾,搅拌分散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环己酮和2-戊酮,即得。对比例1:先将200g聚碳酸酯二元醇与900mLN-甲基吡咯烷酮在80℃下,加入15g二羟甲基丙酸,升温至105℃分散状态下保持0.5h后,降温至60℃,加入0.15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70g脂肪族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75℃以下,保持反应2.5h,冷却至55℃,加入三乙胺进行中和,反应至pH值达到8.5;在分散条件下加入520g去离子水,保持30min分散均匀,最后加入5g乙二胺,保持反应3h,再加入20g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8g,52g去离子水,分散均匀后,升温至85℃,缓慢滴加0.6g的过硫酸铵,2h滴完,保持1.5h后,得到分散体。对比试验: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分散体,在UV固化机上以80mW/cm2的固化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表1性能测试结果试验结论:上述性能测试比较试验表明,采用不同反应溶剂,以及原料的加入的次序等,对于分散体的性能影响很大,本专利技术采用复方烷基酮(环己酮和2-戊酮),以及在反应开始时,先将溶剂加热至一定温度,再加入原料等反应工艺,与对比例显著不同,虽然,与对比例的反应原料有部分相同,但在高分子材料反应中,反应溶剂以及加入原料的次序,显然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得到聚氨酯后,本专利技术先加入去离子水,再加入依次20g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与对比例的加入顺序显然不同,更进一步说明,同样的反应,但反应原料的加入顺序导致反应的环境的微观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60g,去离子水30g,氟改性流平剂1g,聚乙二醇4003g,吐温801g。制备方法为:取去离子水,加入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500转/min分散10分钟,加入聚乙二醇400和吐温80,继续分散15分钟,加入氟改性流平剂,继续分散10分钟,即得涂料。实施例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7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为:取环己酮和2‑戊酮,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2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65‑70℃,反应2‑3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醇胺至pH至8.5,搅拌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加入乙二胺,反应3h,升温至85℃,先加入去离子水,再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保持温度85℃,加入过硫酸钾,搅拌分散1小时,减压蒸馏去除环己酮和2‑戊酮,即得;其中聚碳酸酯二元醇与环己酮和2‑戊酮的重量与体积比为:1:3.4‑6.0;其中环己酮与2‑戊酮的重量比为0.28‑0.4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散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为:取环己酮和2-戊酮,加热至70℃,加入聚碳酸酯二元醇,加入二羟甲基丙酸,先升温至90℃,搅拌分散10-20min,再升温至105℃搅拌条件下保持30min,降温至6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温度保持65-70℃,反应2-3h,冷却至55℃,加入二甲基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涛梁已超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保鸿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