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转型旋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97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倾转型旋翼,更详细地涉及能够以使在两个方向上形成的旋翼朝向相同方向产生推进力的方式倾转并可防止因受到外力而导致倾转角度产生变化的现象的旋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包括:主体部,朝向两侧并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在两个端部的内侧下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贯通孔形状的滑动孔;马达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中间,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倾转部,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两个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旋翼部,以能够产生推进力的方式设置,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以及连杆部,以与上述马达部相连接的状态朝向两侧延伸,来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具有如下效果,即,以最低限度的结构使多个旋翼同时、有效地倾转,来可实施垂直起降及飞行,能够以不使已倾转的旋翼因受到外部压力而导致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稳定地进行固定。

Tilting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倾转型旋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倾转型旋翼,更详细地涉及能够以使在两个方向上形成的旋翼朝向相同方向产生推进力的方式倾转并可防止因受到外力而导致倾转角度产生变化的现象的旋翼。
技术介绍
通常,可使航空器垂直起降及飞行的倾转型旋翼以仅向单一方向倾转的方式设置或单个旋翼单独设置有倾转系统,这导致航空器的重量增加、效率降低等,已倾转的旋翼因受到外部压力而导致角度产生变化等的缺陷也频繁发生。与之相关的现有技术有美国公开专利US2016/0229531号的“倾转旋翼飞行器(TILTROTORAIRCRAFT)”,但这仅适用于单一旋翼个体,并没有使已倾转的旋翼能够轻松应对外部压力的结构,很难用作实际的倾转旋翼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使双向旋翼同时倾转的倾转型旋翼。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结构上可防止已倾转的旋翼因受到外部压力而转动的现象的倾转型旋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说明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的记载来明确理解未在此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包括:主体部,朝向两侧并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在两个端部的内侧下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贯通孔形状的滑动孔;马达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中间,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倾转部,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两个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旋翼部,以能够产生推进力的方式设置,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以及连杆部,以与上述马达部相连接的状态朝向两侧延伸,来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具有如下效果,即,以最低限度的结构使多个旋翼同时、有效地倾转,来可有效地实施航空器的垂直起降及飞行。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以不使已倾转的旋翼因受到外部压力而导致角度产生变化的方式稳定地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的马达部、连杆部、倾转部、旋翼部的连接结构。图2的(a)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水平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的(b)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水平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的(a)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垂直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的(b)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垂直的状态的仰视图。图4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使旋翼部、倾转部、连杆部设置于两侧的实施例。图5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水平时的倾转部的结构。图6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滑动销部移动的过程中的倾转部的结构。图7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滑动销部移动的过程中的倾转部的结构。图8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中的旋翼部的旋转轴与地面垂直时的倾转部的结构。图9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适用到航空器机体的例。图10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适用到航空器机体的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记载的实施例及附图中包含将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专利技术的效果包含在内的具体事项。参照附图及在后述内容中一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将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特征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倾转型旋翼包括:主体部100,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在端部的内侧下部形成沿着侧方向贯通的孔形状的滑动孔110;马达部200,形成于上述主体部100的中间,与地面平行,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倾转部400,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100的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旋翼部500,以能够产生推进力的方式设置,与上述倾转部400相连接;以及连杆部300,以与上述马达部200相连接的状态来与上述倾转部400相连接。首先,上述主体部100朝向两侧并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在端部的内侧下部形成沿着侧方向贯通的孔形状的滑动孔110。图1示出除上述主体部100之外的下述内容中的旋翼部500、连杆部300、马达部200、倾转部400的结合结构,图2至图3示出与上述主体部100相结合的下述内容中的旋翼部500、连杆部300、马达部200、倾转部400的结构。上述主体部100作为用于便捷地放置及固定设置下述内容中的旋翼部500、连杆部300、马达部200、倾转部400的底座部,优选地,由材质的刚性优秀的结构物构成。在此情况下,在上述主体部100的端部的内侧下部还形成沿着侧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形状的上述滑动孔110。上述滑动孔110作为插入下述内容中的滑动销部415来使其滑动的部分,通过下述内容中的滑动销部415在上述滑动孔110的内部滑动,来使下述内容中的倾转部400倾转。这部分内容将在下述内容中具体说明。接着,上述马达部200形成于上述主体部100的中间,与地面平行,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上述马达部200作为提供用于驱动下述内容中的倾转部400的驱动力的动力源,通过驱动上述马达部200来使下述内容中的连杆部300沿着上述主体部100的长度方向朝向内侧方向及外侧方向移动,与上述连杆部300相连接的下述内容中的倾转部400以下述内容中的铰链轴部411作为中心来转动。在此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上述马达部200的旋转轴还设置短杆(bar)形状的连杆控制部210。上述连杆控制部210的中心与上述马达部200的旋转轴相连接,端部分别与下述内容中的连杆部300相连接,通过上述马达部200的转动,来使上述连杆控制部210转动,从而使上述连杆部300移动。可通过上述连杆控制部210,来使得下述内容中的连杆部300沿着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在下述内容中的倾转部及旋翼部选择性地都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情况下,下述内容中的连杆部也设置于两端,因此,上述连杆控制部210的一端部与下述内容中的第一连杆部310相连接,上述连杆控制部210的另一端部与下述内容中的第二连杆部320相连接。通过上述马达部200的转动,来使上述连杆控制部210旋转,由此,上述第一连杆部310及第二连杆部320同时沿着上述主体部100的长度方向来朝向内侧移动或朝向上述主体部100的外侧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上述连杆控制部210的长度与上述滑动孔110的长度相同或大于上述滑动孔110的长度。因此,上述连杆部300能够以达到上述滑动孔110的长度程度的方式反复转动。接着,上述倾转部400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100的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上述倾转部400的另一端部与下述内容中的旋翼部500紧贴结合。具体地,上述倾转部400可包括铰链轴部411、倾转本体部412、第一控制部413、第二控制部414、滑动销部415、停止销部416、停止边缘、游隙槽418。图5至图7详细示出上述倾转部400的结构。首先,上述铰链轴部411以销形状在上述主体部100的端部沿着水平方向贯通形成。上述铰链轴部411作为成为使上述倾转部400转动的轴的部分,在上述主体部100的端部的内侧沿着与上述主体部10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侧方向贯通形成。接着,上述倾转本体部412使得中心部与上述铰链轴部411贯通连接,以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转型旋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的杆形状形成,在端部的内侧下部形成沿着侧方向贯通的孔形状的滑动孔;马达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中间,与地面平行,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倾转部,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的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旋翼部,以能够产生推进力的方式设置,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以及连杆部,以与上述马达部相连接的状态来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30 KR 10-2016-01834881.一种倾转型旋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的杆形状形成,在端部的内侧下部形成沿着侧方向贯通的孔形状的滑动孔;马达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中间,与地面平行,形成有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倾转部,以使得一端部与上述主体部的端部相连接来使另一端部转动的形态倾转;旋翼部,以能够产生推进力的方式设置,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以及连杆部,以与上述马达部相连接的状态来与上述倾转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转型旋翼,其特征在于,上述倾转部包括:铰链轴部,以销形状在上述主体部的端部沿着侧方向贯通形成;倾转本体部,以使得中心部与上述铰链轴部贯通连接来能够以上述铰链轴部作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设置,另一端部能够与上述马达部相连接;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倾转本体部的一端部的下部以棱角形状设置;第二控制部,在上述倾转本体部的一端部突出形成,形成有向下的棱角;滑动销部,以贯通上述滑动孔的销形状设置,以能够沿着上述滑动孔滑动并对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庚务张世薰巴和平谢凤仪
申请(专利权)人:泗川航空航天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