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79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26
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底盘上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转盘,转盘与底盘无抵触式设置,转盘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滚针的仿形槽,仿形槽均布设置,底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轨迹槽,轨迹槽的槽宽大于滚针的直径,轨迹槽设置在转盘的下方,轨迹槽的中心与转盘的中心重合,轨迹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出滚针的开口,开口与底盘的侧面连通设置,仿形槽与轨迹槽上下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滚针装配导向机构,确定了滚针送入后的运动轨迹,确保滚针装配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滚针有规律的运行至开口处并装配入轴承,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装配精度,也为轴承装配的全自动化生产做好了充分技术准备。

A Guide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Assembly of Bearing Roller Nee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
技术介绍
滚针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它主要的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由于目前国内滚针轴承的滚针装配工序还是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人工操作难度较大,花费的成本高,而且装配成功的轴承质量不高,装配的效率低下,并且在人工装配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在设计滚针轴承装配机的过程中,我们先设计了一种用于滚针装配的导向机构,可以确保滚针按照一定的轨迹输送并装配入轴承,使得滚针可以按照理想的轨迹运行到轴承外圈内侧的对应位置,可以确保滚针装配位置的准确性,提高装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无抵触式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滚针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轨迹槽,所述轨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滚针的直径,所述轨迹槽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轨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轨迹槽沿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轨迹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出所述滚针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底盘的侧面连通设置,所述仿形槽与所述轨迹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滚针竖直放入所述仿形槽内时其下端可置于所述轨迹槽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仿形槽的截面包括直径大于所述滚针直径的半圆弧和设置在所述半圆弧两端的小圆弧,所述小圆弧的圆弧弯曲方向朝外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仿形槽的高度大于所述轨迹槽的深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转轴与所述底盘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嵌设在所述底盘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转盘与所述转轴一体式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设计的滚针装配导向机构,确定了滚针送入后的运动轨迹,确保滚针装配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滚针可以有规律的运行至开口处并装配入轴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精度,也为轴承装配的全自动化生产做好了充分技术准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底盘整体示意图。图3为转盘与转轴俯视图。以上附图中,底盘1,转轴2,转盘3,仿形槽4,轨迹槽5,开口6,半圆弧7,小圆弧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包括底盘1,底盘1上竖直设置有转轴2,转轴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转盘3,转盘3与底盘1无抵触式设置,转盘3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滚针的仿形槽4,仿形槽4均布设置,底盘1上设置有圆弧状的轨迹槽5,轨迹槽5的槽宽大于滚针的直径,轨迹槽5设置在转盘3的下方,轨迹槽5的中心线与转盘3的中心线重合,轨迹槽5沿转盘3的边缘设置,轨迹槽5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出滚针的开口6,开口6与底盘1的侧面连通设置,仿形槽4与轨迹槽5上下对应设置,滚针竖直放入仿形槽4内时其下端可置于轨迹槽5内。原理:在轴承的滚针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滚针装入位置的准确,需要一个导向机构。如图1所示,将滚针从轨迹槽5内侧的初始位置一根一根陆续放入,滚针的放入是从仿形槽4内竖直放入至轨迹槽5内(注:实际应用中,在导向机构外侧还会增加其他用于自动放入滚针的机械结构与之配合,此专利申请文件中未包含),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转轴2顺时针转动,转轴2带动转盘3转动,转盘3转动时带着滚针从轨迹槽5的内侧移动到轨迹槽5的开口6,滚针从开口6处一根根送入轴承外圈内的相应位置,这就将滚针装配时的轨迹确定下来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仿形槽4的截面包括直径大于滚针直径的半圆弧7和设置在半圆弧7两端的小圆弧8,小圆弧8的圆弧弯曲方向朝外侧。半圆弧7的两侧小圆弧8具有导向作用,便于滚针到达轨迹槽5的开口6处时,可以顺利平稳的进入轴承。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仿形槽4的高度大于轨迹槽5的深度。保证转盘3转动时是滚针侧面的大部分面积可以受到力,可以使得滚针沿轨迹槽5运动时受力稳定不会出现折断现象。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图中未示出)转轴2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嵌设在底盘1内。保证转动灵活,承担径向载荷,减少机械损伤,提高生产效率。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转盘3与转轴2一体式设置。便于生产制造,也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减少装置异响。本技术设计的滚针装配导向机构,确定了滚针送入后的运动轨迹,确保滚针装配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滚针可以有规律的运行至开口处并装配入轴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精度,也为轴承装配的全自动化生产做好了充分技术准备。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无抵触式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滚针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轨迹槽,所述轨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滚针的直径,所述轨迹槽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轨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轨迹槽沿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轨迹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出所述滚针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底盘的侧面连通设置,所述仿形槽与所述轨迹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滚针竖直放入所述仿形槽内时其下端可置于所述轨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轴承滚针自动装配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无抵触式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滚针的仿形槽,所述仿形槽均布设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轨迹槽,所述轨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滚针的直径,所述轨迹槽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轨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转盘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轨迹槽沿所述转盘的边缘设置,所述轨迹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出所述滚针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底盘的侧面连通设置,所述仿形槽与所述轨迹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滚针竖直放入所述仿形槽内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雨宸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颂晨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