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充电宝电路及可实现正反插的共享充电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享充电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充电宝电路和可正反插的共享充电宝装置。
技术介绍
充电宝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充电设备,由于便于外出携带且可以随时为手机等设备充电,被人们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充电宝装置,在用于给充电宝充电的放置腔体内侧底部上,一般设有五根接触式插头或七根接触式插头,中间的接触式插头为公共端接触式插头(接地插头),左右两侧对称,即五根接触式插头设置方式一般为电源接触式插头、信号接触式插头、公共端接触式插头、信号接触式插头、电源接触式插头;七根接触式插头设置方式一般为电源接触式插头、信号发送接触式插头、信号接收接触式插头、公共端接触式插头、信号接收接触式插头、信号发送接触式插头、电源接触式插头;这样设置的目的才可以实现在正反插充电宝时,充电宝上对应的接孔(为对称接孔)能与接触式插头一一对应从而实现为充电宝充电且进行信号连接,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十分浪费材料,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急需进行改进。另外,市场上出现了共享充电宝,用户可以扫描共享充电宝机柜从而付费使用共享充电宝,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充电宝电路,包括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上设有第一连接引脚、公共端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信号引脚,所述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主电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充电宝电路,包括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主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上设有第一连接引脚、公共端引脚和第二连接引脚,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信号引脚,所述信号引脚包括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主电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充电宝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MOS管和第一控制引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MOS管和第二控制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引脚和第二控制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主电路连接;所述MOS管包括漏极、栅极和源极;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MOS管的漏极与电源模块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引脚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块的MOS管的漏极与电源模块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引脚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引脚另一端连接。3.一种可实现正反插的共享充电宝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共享充电宝电路,还包括壳体(1)、充电宝和用于放置所述充电宝的容置腔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一端部设有充电接孔(71)、公共端接孔(72)和信号接孔(73),所述充电接孔(71)和信号接孔(73)设于所述公共端接孔(72)两侧;所述容置腔体(2)内侧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引脚连接的接触式插头A(61)、与所述公共端引脚连接的接触式插头B(62)和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的接触式插头C(63),所述接触式插头A(61)和接触式插头C(63)设于所述接触式插头B(62)两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名,潘豪,张祖铭,张祖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造音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