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61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包括整体支撑架、上层停车框架、传动机构、限位机构和旋转升降机构,整体支撑架上设置有上层停车台,传动机构设置在上层停车框架和上层停车台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停车装置中的上层停车框架中放置待停车辆,上层停车框架与传动机构、限位机构和旋转升降机构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和限位机构带动上层停车框架在整体支撑架上前后移动,并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将移动出支撑架的上层停车框架进行旋转并升降,达到上层停车和取车的目的;与现有的圆形多层停车装置相比,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更多车位,相对于方形多层停车装置具有更快的存取车速度。

A lifting and rotating double-deck par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
本技术属于停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与日剧增。但家庭汽车数量的提升速度与物业公司预配备的停车位相比,后者远不能满足前者的需求,所以公共场所停车困难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广大居民出行的一大问题。现有的车库存在占地面积大;人车共入库,火灾隐患系数大;取车停车费时,费事等缺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停放多辆机动车的装置,对现有过多的机动车进行有效停放。现有几种主流多层停车装置包括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等几大类停车装置都存在以下共同问题:设备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存车数量较多时,高峰取车时间过长,依次取车时后面车辆的取车时间长,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解决现有的停车装置存取车时间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包括整体支撑架、上层停车框架、传动机构、限位机构和旋转升降机构;所述的整体支撑架上设置有上层停车台,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设置在上层停车台上;所述的传动机构设置在上层停车框架和上层停车台之间;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滑槽和传动带,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滑块和设置在滑块上的卡槽,所述的滑块一端固定在传动带上,滑块另一端设置在卡槽中,通过传动带带动滑块沿卡槽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扣能够卡装在卡槽中,通过卡扣与卡槽的连接将上层停车框架固定在传动机构上方,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上层停车框架沿滑槽方向滑动;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固定在整体支撑架的旁边,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槽口,所述的槽口可绕旋转升降机构转动和上下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沿滑槽滑出整体支撑架时能够卡装在槽口中并沿槽口移动。具体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滑槽、传动带、支撑板和传动轮,所述的滑槽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的支撑板底部固定在上层停车台上,滑槽有两个,两个滑槽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形成卡扣滑动的滑道;所述的传动轮固定在支撑板上,传动带连接在传动轮上,传动带的传动方向与滑槽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由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两个长短不一的连接杆组成的滑块,两个连接杆一端均固定在第一限位件上,较长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位件;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间隔,该间隔形成所述的卡槽;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过连接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滑槽外侧,且能够沿滑槽滑动,第一限位件固定在传动带上;较短的连接杆延伸至两个滑槽之间的间隙中,且能够使上层停车框架底部的卡扣卡入两个连接杆之间。具体的,所述的两个滑槽在其出口端设置为弯折滑道。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限位件为板件,所述的第二限位件为空心柱体,该空心柱体的轴线沿滑槽方向。具体的,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包括立柱、丝杠、套筒和齿轮,所述的立柱为空心结构,所述的丝杠设置在立柱的空腔内;所述的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丝杠的连接部,所述的套筒套接在立柱外部,所述的立柱的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槽,所述的连接部通过导槽后位于立柱的中心,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供丝杠穿过的通孔,通孔上设置有与丝杠啮合的螺纹;所述的齿轮固定在立柱顶部,齿轮上设置有供丝杠穿过的通孔,通过齿轮转动带动立柱和套筒整体旋转,通过丝杠的转动带动套筒沿导槽上下移动;所述的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上设置有所述的槽口,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的边缘部分可卡装在槽口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筒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凸起嵌入凹槽中。具体的,所述的整体支撑架包括底座、上层停车台和设置与上层停车台上方的顶板,所述的上层停车台由支撑钢梁滚筒组成,滚筒套接在支撑钢梁的两端,滚筒可绕支撑钢梁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和限位机构设置在滚筒之间的支撑钢梁上,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设置在滚筒上。具体的,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包括载车板、连接在载车板上的L型框架和卡扣,所述的载车板的边缘处卡装在所述的槽口中;所述的L型框架的一边固定在载车板侧部形成侧边边框,L型框架的另一边平行设置在载车板上方,且该边的边缘处卡装在另一槽口中。具体的,所述的卡扣为L型件,L型件的一端可卡入所述的卡槽中,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底部设置有插孔,L型件的另一端设置在插孔中,且能够在插孔中摆动。具体的,所述的卡扣包括长条形板件和杆体,所述的杆体垂直固定在长条形板件的端部,所述的插孔的截面为长条状,且插孔的宽度大于长条形板件的宽度,使得长条形板件能够在插孔内摆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停车装置中的上层停车框架中放置待停车辆,上层停车框架与传动机构、限位机构和旋转升降机构连接,通过传动机构和限位机构带动上层停车框架在整体支撑架上前后移动,并通过旋转升降机构将移动出支撑架的上层停车框架进行旋转并升降,达到上层停车和取车的目的;与现有的圆形多层停车装置相比,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更多车位,相对于方形多层停车装置具有更快的存取车速度,上层取车时不会受到下层车位的影响。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停车装置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是整体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层停车框架与传动机构、限位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动机构与限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限位机构与上层停车框架的卡扣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旋转升降机构的剖面图。图7是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上层停车框架的剖面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整体支撑架,2-上层停车框架,3-传动机构,4-限位机构,5-旋转升降机构;11-上层停车台,12-底座,13-顶板,14-支撑钢梁,15-滚筒,16-插孔;21-卡扣,22-载车板,23-L型框架;211-长条形板件,212-杆体;31-滑槽,32-传动带,33-支撑板,34-传动轮;311-弯折滑道;41-滑块,42-卡槽;411-第一限位件,412-第二限位件,413-连接杆51-立柱,52-丝杠,53-套筒,54-齿轮;511-导槽,512-凸起;531-凸起,532-槽口,533-凹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包括整体支撑架1、上层停车框架2、传动机构3、限位机构4和旋转升降机构5;整体支撑架1上设置有上层停车台11,上层停车框架2设置在上层停车台11上;传动机构3设置在上层停车框架2和上层停车台11之间;传动机构3包括滑槽31和传动带32,限位机构4包括滑块41和设置在滑块上的卡槽42,滑块41一端固定在传动带32上,滑块另一端设置在卡槽42中,通过传动带32带动滑块41沿卡槽42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支撑架(1)、上层停车框架(2)、传动机构(3)、限位机构(4)和旋转升降机构(5);所述的整体支撑架(1)上设置有上层停车台(11),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设置在上层停车台(11)上;所述的传动机构(3)设置在上层停车框架(2)和上层停车台(11)之间;所述的传动机构(3)包括滑槽(31)和传动带(32),所述的限位机构(4)包括滑块(41)和设置在滑块上的卡槽(42),所述的滑块(41)一端固定在传动带(32)上,滑块另一端设置在卡槽(42)中,通过传动带(32)带动滑块(41)沿卡槽(42)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底部设置有卡扣(21),所述的卡扣(21)能够卡装在卡槽(42)中,通过卡扣(21)与卡槽(42)的连接将上层停车框架(2)固定在传动机构(3)上方,并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上层停车框架(2)沿滑槽(31)方向滑动;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5)固定在整体支撑架(1)的旁边,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5)上设置有槽口(532),所述的槽口(532)可绕旋转升降机构(5)转动和上下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沿卡槽(42)滑出整体支撑架(1)时能够卡装在槽口(532)中并沿槽口(532)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支撑架(1)、上层停车框架(2)、传动机构(3)、限位机构(4)和旋转升降机构(5);所述的整体支撑架(1)上设置有上层停车台(11),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设置在上层停车台(11)上;所述的传动机构(3)设置在上层停车框架(2)和上层停车台(11)之间;所述的传动机构(3)包括滑槽(31)和传动带(32),所述的限位机构(4)包括滑块(41)和设置在滑块上的卡槽(42),所述的滑块(41)一端固定在传动带(32)上,滑块另一端设置在卡槽(42)中,通过传动带(32)带动滑块(41)沿卡槽(42)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底部设置有卡扣(21),所述的卡扣(21)能够卡装在卡槽(42)中,通过卡扣(21)与卡槽(42)的连接将上层停车框架(2)固定在传动机构(3)上方,并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上层停车框架(2)沿滑槽(31)方向滑动;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5)固定在整体支撑架(1)的旁边,所述的旋转升降机构(5)上设置有槽口(532),所述的槽口(532)可绕旋转升降机构(5)转动和上下滑动,所述的上层停车框架(2)沿卡槽(42)滑出整体支撑架(1)时能够卡装在槽口(532)中并沿槽口(532)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3)包括滑槽(31)、传动带(32)、支撑板(33)和传动轮(34),所述的滑槽(31)固定在支撑板(33)上,所述的支撑板(33)底部固定在上层停车台(11)上,滑槽(31)有两个,两个滑槽(31)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间隙形成卡扣(21)滑动的滑道;所述的传动轮(34)固定在支撑板(33)上,传动带(32)连接在传动轮(34)上,传动带(32)的传动方向与滑槽(31)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的限位机构(4)包括由第一限位件(411)、第二限位件(412)和两个长短不一的连接杆(413)组成的滑块(41),两个连接杆(413)一端均固定在第一限位件(411)上,较长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限位件(412);两个连接杆(413)之间设置有间隔,该间隔形成所述的卡槽(42);第一限位件(411)和第二限位件(412)通过连接杆(413)分别固定在两个滑槽(31)外侧,且能够沿滑槽(31)滑动,第一限位件(411)固定在传动带(32)上;较短的连接杆(413)延伸至两个滑槽(31)之间的间隙中,且能够使上层停车框架底部的卡扣(21)卡入两个连接杆(413)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滑槽(31)在其出口端设置为弯折滑道(31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旋转双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件(411)为板件,所述的第二限位件(412)为空心柱体,该空心柱体的轴线沿滑槽(31)方向。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家翔王亮亮谢广亮孙谋党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