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49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外部设有与槽体内部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槽体的上端面设有凹陷的工作液进液槽,进液管与工作液进液槽连通,槽体的内壁的上边缘设有均匀排布的补液管,且补液管与工作液进液槽连通,所有的补液管位于同一平面,槽体的底部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底板组成,底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四个底板的末端形成出液口,出液管与出液口密封连接,且与出液口连通,所述槽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升降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保证了槽体内的工作液的洁净度,提高了对工作液进行处理的效率,便于更好的对工件进行加工。

A Working Fluid Tank for EDM Machine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
本技术涉及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
技术介绍
进行电火花机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在放电的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的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的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的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间工作液恢复绝缘状态。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还起着冷却、排屑等作用。常用的工作液是粘度较低、闪点较高、性能稳定的介质,如煤油、去离子水和乳化液等。机床开始工作时,工作液泵能大流量地向工作液槽提供工作液,使槽内工作液快速上升到预定的液面高度,减少机床辅助工作时间;而在放电加工过程中,只需工作液泵以一定流量向工作液槽连续提供工作液,保持工作液槽内的工作液有较低的温度、较好的洁净度和维持需要的液面高度。现有电火花机床存在的问题是:为保持工作液槽内的工作液有较低的温度、较好的洁净度和维持需要的液面高度,需要对工作液槽内工作液进行更新循环,然而因为工作液中不规则四散的金属微粒,使得过滤工作难度增加,需要大量的循环工作液来保证工作液槽内的洁净度,对电火花机的过滤循环系统造成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外部设有与槽体内部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槽体的上端面设有凹陷的工作液进液槽,进液管与工作液进液槽连通,所述槽体的内壁的上边缘设有均匀排布的补液管,且补液管与工作液进液槽连通,所有的补液管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槽体的底部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底板组成,底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四个底板的末端形成出液口,出液管与出液口密封连接,且与出液口连通,所述槽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升降台,槽体的外部的两侧设有竖直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台由操作台、L型支撑板及其升降组件构成,所述操作台水平设置,操作台的两端均设有一块L型支撑板,操作台与两块L型支撑板形成“凹”字状,L型支撑板的端部设有水平的定位块,升降器的升降端与定位块紧固连接,所述L型支撑板上还设有一水平的延伸段,延伸段位于操作台的正上方,升降组件安装在延伸段的正下方,且升降组件的升降端竖直向下,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设有水平的压板。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进口的位置设有一金属微粒收纳段,所述金属微粒收纳段的上端与槽体底部的出液口密封连接,金属微粒收纳段的下端设有排渣口,且金属微粒收纳段内设有滤网。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为升降电缸,所述压板的外壁上涂覆有防腐剂。优选的,所述补液管的进口的尺寸大于补液管的出口的尺寸。优选的,所述操作台、L型支撑板及其定位块三者为一体件,操作台的中心位置与槽体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液管向工作液进液槽注入工作液,工作液从均布在槽体内壁上的补液管流入至槽体中,在进行工作液的补充时,工作液是从四周向槽体的中心区域汇聚,含有金属微粒的工作液从出液口进入到出液管中,在出液管的金属微粒收纳段进行过滤,金属微粒汇集在金属微粒收纳段的底部,经过过滤的工作液从出液管中排出,经过外部设备的冷却,又可作为工作液循环使用,工作液在槽体流动时,从四周往中间汇聚,并从出液口排出,可快速的将金属微粒从工作液中带出,保证了工作液的洁净度,降低了过滤的工作难度,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升降器的升降端向上顶起,使得升降台向上升起,将待加工的工件从操作台的侧端放置在操作台上,然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展开,使得压板向下运动,并将工件压紧在操作台上,当将工件定位好后,驱动升降器的升降端下降,使得操作台及其操作台上的工件浸没在工作液中,然后进行后续的对工件的加工,便于更好的对工件进行加工。本技术结构简单,保证了槽体内的工作液的洁净度,提高了对工作液进行处理的效率,便于更好的对工件进行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2为槽体的俯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升降台的示意图;图4为出液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液管,2-槽体,3-补液管,4-底板,5-出液口,6-L型支撑板,7-定位块,8-操作台,9-延伸段,10-压板,11-出液管,12-工作液进液槽,13-升降组件,14-金属微粒收纳段,15-排渣口,16-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包括槽体2,槽体2的外部设有与槽体2内部连通的进液管1和出液管11,进液管1连接外部的供液泵,由供液泵将外部的工作液通过进液管1压入槽体2中,所述槽体2的上端面设有凹陷的工作液进液槽12,进液管1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述槽体2的内壁的上边缘设有均匀排布的补液管3,且补液管3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有的补液管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槽体2的底部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底板4组成,底板4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四个底板4的末端形成出液口5,出液管11与出液口5密封连接,出液管11与出液口5的连接部位采用耐高温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图中未画出),出液管11与出液口5连通,所述槽体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升降台,槽体2的外部的两侧设有竖直的升降器(图中未画出),所述升降台由操作台8、L型支撑板6及其升降组件13构成,所述操作台8水平设置,操作台8的两端均设有一块L型支撑板6,操作台8与两块L型支撑板6形成“凹”字状,这样升降台在下降时便于操作台8较好的浸没在槽体2的工作液中,L型支撑板6的端部设有水平的定位块7,升降器的升降端与定位块7紧固连接,所述L型支撑板6上还设有一水平的延伸段9,延伸段9位于操作台8的正上方,升降组件13安装在延伸段9的正下方,且升降组件13的升降端竖直向下,升降组件13的升降端设有水平的压板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11的进口的位置设有一金属微粒收纳段14,所述金属微粒收纳段14的上端与槽体2底部的出液口5密封连接,金属微粒收纳段14的下端设有排渣口15,排渣口15上安装有阀门,并通过阀门来控制排渣口15的开合,且金属微粒收纳段14内设有滤网16,工作液中的金属微粒沉积在金属微粒收纳段14内,后期打开排渣口15对沉积在金属微粒收纳段14内的金属微粒进行集中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13为升降电缸,所述压板10的外壁上涂覆有防腐剂,提高压板1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液管3的进口的尺寸大于补液管3的出口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8、L型支撑板6及其定位块7三者为一体件,操作台8的中心位置与槽体2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升降器及其升降组件13均与外部的控制器连接,通过进液管1向工作液进液槽12注入工作液,工作液从均布在槽体2内壁上的补液管3流入至槽体2中,在进行工作液的补充时,工作液是从四周向槽体2的中心区域汇聚,含有金属微粒的工作液从出液口5进入到出液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包括槽体(2),槽体(2)的外部设有与槽体(2)内部连通的进液管(1)和出液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2)的上端面设有凹陷的工作液进液槽(12),进液管(1)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述槽体(2)的内壁的上边缘设有均匀排布的补液管(3),且补液管(3)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有的补液管(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槽体(2)的底部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底板(4)组成,底板(4)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四个底板(4)的末端形成出液口(5),出液管(11)与出液口(5)密封连接,且与出液口(5)连通,所述槽体(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升降台,槽体的外部的两侧设有竖直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台由操作台(8)、L型支撑板(6)及其升降组件(13)构成,所述操作台(8)水平设置,操作台(8)的两端均设有一块L型支撑板(6),操作台(8)与两块L型支撑板(6)形成“凹”字状,L型支撑板(6)的端部设有水平的定位块(7),升降器的升降端与定位块(7)紧固连接,所述L型支撑板(6)上还设有一水平的延伸段(9),延伸段(9)位于操作台(8)的正上方,升降组件(13)安装在延伸段(9)的正下方,且升降组件(13)的升降端竖直向下,升降组件(13)的升降端设有水平的压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火花机床的工作液槽,包括槽体(2),槽体(2)的外部设有与槽体(2)内部连通的进液管(1)和出液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2)的上端面设有凹陷的工作液进液槽(12),进液管(1)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述槽体(2)的内壁的上边缘设有均匀排布的补液管(3),且补液管(3)与工作液进液槽(12)连通,所有的补液管(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槽体(2)的底部由四个倾斜设置的底板(4)组成,底板(4)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四个底板(4)的末端形成出液口(5),出液管(11)与出液口(5)密封连接,且与出液口(5)连通,所述槽体(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升降台,槽体的外部的两侧设有竖直的升降器,所述升降台由操作台(8)、L型支撑板(6)及其升降组件(13)构成,所述操作台(8)水平设置,操作台(8)的两端均设有一块L型支撑板(6),操作台(8)与两块L型支撑板(6)形成“凹”字状,L型支撑板(6)的端部设有水平的定位块(7),升降器的升降端与定位块(7)紧固连接,所述L型支撑板(6)上还设有一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舜富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