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99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它包括预热热交换器、汽化热交换器以及支撑隔板,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水平穿设在支撑隔板上,预热热交换器与汽化热交换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隔板可将蒸汽机组的外壳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燃烧室,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水平穿过燃烧室,蒸汽机组的各个燃烧器可以同时加热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汽输出速度和增大蒸汽输出量,相比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汽机组的相邻的两个燃烧室之间的间距小,而且省略了以往蒸汽机组的机壳和U型管等部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积小、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

A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for Modular Steam Un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蒸汽机的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设备是如中国专利号CN201510403595.X于2018年8月4日公开的一种燃气蒸汽发生设备,它是由多台独立的蒸汽机组串联组合构成,每台蒸汽机组有各自的换热系统(包括各自的换热器和燃烧室),多台蒸汽机组的换热器通过U型管串联构成一换热通路,实现多机组工作换热,产生并输出高温蒸汽,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设备的换热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现有的换热器都是采用翅片式换热器,且换热直管和换热翅片的材质都是铜,虽然铜的导热性能好,但是铜耐压性差、耐高温性差,容易被高温烧坏碳化,继而被高温烟气和水腐蚀,无法使用,从而缩短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二)而且,现有的相邻两台蒸汽机组的换热器都是采用U型弯管连接,且同一台蒸汽机组上的换热器的上、下换热直管之间也有采用U型管连接,因此其内部会产生很大的压阻,导致换热效率低,并且其上的焊接位置也多、容易造成泄漏,而且U型管裸露在燃烧室外,且长度长,也会产生很大的热量损耗,进而导致换热效率降低。(三)另外,每台蒸汽机组的换热器都是独立安装,安装后再用U型弯管连接相邻的两台蒸汽机组的换热器,因此其换热器安装不方便,相邻的两台蒸汽机组间隔较大,导致整台设备的体积较大。因此,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设备的换热器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缩小蒸汽机组体积的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包括预热热交换器、汽化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块支撑隔板,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呈长型状,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水平穿设在支撑隔板上,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位于汽化热交换器上方,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进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与汽化热交换器连通,构成换热通路,所述汽化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出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换热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依次连通,每层换热管组是由多根换热直管并排设置构成,汽化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热交换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热交换管组依次连通,每层热交换管组是由多根热交换直管并排设置构成。本技术的每层热交换管组、每层换热管组的各段换热翅片段用作每个燃烧室内的换热器,光管段位于燃烧室外,光管段不用作换热,只是作为各个燃烧室之间的中间过渡段。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本技术包括至少两块支撑隔板,所述至少两块支撑隔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上。所述预热热交换器是套片式翅片换热器,所述汽化热交换器是螺旋式翅片换热器。所述套片式翅片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更易于吸收余热。所述相邻的两段换热翅片段之间为光管段。所述热交换直管和换热直管的压阻小,而且直管上的焊点少,不容易发生泄漏,从而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所述预热热交换器是铜管换热器,所述汽化热交换器是不锈钢管换热器。所述热交换直管为不锈钢管,所述换热直管为铜管。不锈钢管能耐高温、耐高压,不容易发生泄漏,铜的导热性好,能快速吸收燃烧室内的热量。所述换热直管具体为扁管,扁管的换热面积大、与翅片接触的面积也大,从而能提高换热效率,吸收热能。所述最下层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直管为光管,从而避免最下层的热交换直管上的换热翅片被烧坏、碳化,而其他层的热交换管组的热交换直管上设有所述换热翅片段,换热翅片段吸收火焰的热量。所述热交换直管的换热翅片段与换热直管的换热翅片段的长度相同,光管段的长度也相同。所述热交换直管的各段换热翅片段与换热直管的各段换热翅片段的位置对齐。所述换热翅片段的长度大于光管段的长度,所述换热翅片段的长度是光管段的长度的3-10倍。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保证换热面积足够大,同时且减少热量损失。所述热交换管组、换热管组的左右两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孔,所述热交换直管和换热管的端部穿过支撑孔。所述热交换直管的换热翅片段的左、右两端和换热直管的换热翅片段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上设有多排支撑通孔,每排支撑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光管段穿过支撑通孔。所述每层换热管组的多根换热直管首尾依次连通,每层热交换管组的多根热交换直管首尾依次连通,或者所述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的换热直管首尾依次连通,所述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的换热直管首尾依次连通。所述同一层热交换管组的相邻的两根热交换直管的端部通过第一弯管连接。所述上下相邻的两层热交换管组的首尾通过第二弯管连接。所述同一层换热管组的相邻的两根换热直管的端部通过第三弯管连接。所述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的首尾通过第四弯管连接。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与最上层的热交换管组通过第五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第三弯管、第四弯管和第五弯管均位于支撑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第三弯管、第四弯管和第五弯管为U型管。所述出口处设有法兰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的支撑隔板可将蒸汽机组的外壳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燃烧室,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一起水平穿过燃烧室,蒸汽机组的各个燃烧室的燃烧器可以同时加热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从而增大本技术的加热功率,最终提高本技术的蒸汽输出速度和增大蒸汽输出量,因此,采用本技术的蒸汽机组能够满足用户对蒸汽发生设备的产蒸汽速度和大蒸汽输出量的需求,相比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设备,采用本技术的蒸汽机组的多个燃烧室是由外壳分隔出来,且相邻的两个燃烧室之间的间距小,而且省略了以往蒸汽机组的机壳和U型管等部件,从而使得本技术的体积小、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另外,本技术的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是整体安装在蒸汽机组的外壳内,因此降低了热量损失,提高了本技术的换热效率。(二)并且,本技术的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的各段换热翅片段用作各个燃烧室内的换热器,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是通过支撑隔板连接在一起,因此本技术的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能够实现整体安装,一次性安装多个燃烧室的换热器的目的,安装十分方便、快速。(三)另外,本技术的换热管为热交换直管和换热直管,热交换直管和换热直管的压力损失小、水流的压阻小,从而提高了水的换热效率,而且直管上的焊点少,不容易发生泄漏,从而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四)而且,本技术的铜管换热器在上,不锈钢管换热器在下,本技术结合了铜管的导热效率高和不锈钢管耐高温、耐高压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换热铜管及其翅片不耐高温、不耐高压,容易被烧碳化以及单独的不锈钢管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不锈钢管在铜管下方被烘烤换热,铜管在上方吸收热量,最终提高了换热效率,也避免了换热铜管被高温烧坏,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五)更有的是,本技术的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呈长型状,因此其结构紧凑、体积小,从而缩小了整个蒸汽机组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汽化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预热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包括预热热交换器、汽化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块支撑隔板,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呈长型状,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水平穿设在支撑隔板上,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位于汽化热交换器上方,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进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与汽化热交换器连通,构成换热通路,所述汽化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出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换热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依次连通,每层换热管组是由多根换热直管并排设置构成,汽化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热交换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热交换管组依次连通,每层热交换管组是由多根热交换直管并排设置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包括预热热交换器、汽化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块支撑隔板,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呈长型状,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和汽化热交换器水平穿设在支撑隔板上,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位于汽化热交换器上方,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进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与汽化热交换器连通,构成换热通路,所述汽化热交换器上对应换热通路设有出口,所述预热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换热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换热管组依次连通,每层换热管组是由多根换热直管并排设置构成,汽化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两层的热交换管组,上下相邻的两层热交换管组依次连通,每层热交换管组是由多根热交换直管并排设置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是,最上层的换热管组上设有所述进口,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与最上层的热交换管组连通,最下层的热交换管组上设有所述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预热热交换器是铜管换热器,所述汽化热交换器是不锈钢管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模块化蒸汽机组的组合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热交换直管和换热直管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段换热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克沃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