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88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该锚杆包括锚杆体、让压锚具、支撑垫板、磁流变阻尼器、第一咬合齿、第二咬合齿、卡槽、固定孔,其中磁流变阻尼器由螺母、弹簧、壳体、活塞、轴承、活塞杆、线圈、磁流变液组成;所述让压锚具为中空结构且安装在围岩内部,所述让压锚具的内部设有第一咬合齿,所述锚杆体的外围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二咬合齿与第一咬合齿相配合且使得锚杆体只能向围岩方向移动,所述方形支撑垫板的卡槽处通过胶水连接设置磁流变阻尼器。通过所述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有效地解决让压锚杆装置工作时整体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A Pressure-relieving Support Bolt for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
本技术属于锚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
技术介绍
随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水利工程、隧道工程以及矿山工程等中都会用到锚杆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中,我国多数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维护困难,锚杆技术显著的提高了隧道的支护效果,较大的降低了支护成本,并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传统的锚杆有分楔缝式锚杆、倒楔式锚杆、涨壳式锚杆等,但这些锚杆锚固力低,支护刚度小,可靠性差。现有让压支护锚杆虽然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起到让压作用,但整体的稳定性不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条件下隧道及巷道围岩支护设计的要求,为隧道的安全使用和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采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使用磁流变阻尼器装置,能够缓冲锚杆工作面对支撑垫板的作用力,有效的解决让压锚杆装置工作时整体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包括锚杆体1、让压锚具2、支撑垫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其特征在于,该护锚杆包括锚杆体(1)、让压锚具(2)、支撑垫板(3)、磁流变阻尼器(4)、第一咬合齿(13)、第二咬合齿(14)、卡槽(15)、固定孔(16),其中磁流变阻尼器(4)由螺母(5)、弹簧(6)、壳体(7)、活塞(8)、轴承(9)、活塞杆(10)、线圈(11)、磁流变液(12)组成;所述让压锚具(2)为中空结构且安装在围岩内部,所述让压锚具(2)的内部设有第一咬合齿(13),所述锚杆体(1)的外围设有第二咬合齿(14),所述第二咬合齿(14)与第一咬合齿(13)相配合且使得锚杆体(1)只能向围岩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垫板(3)的卡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流变效应的隧道围岩让压支护锚杆,其特征在于,该护锚杆包括锚杆体(1)、让压锚具(2)、支撑垫板(3)、磁流变阻尼器(4)、第一咬合齿(13)、第二咬合齿(14)、卡槽(15)、固定孔(16),其中磁流变阻尼器(4)由螺母(5)、弹簧(6)、壳体(7)、活塞(8)、轴承(9)、活塞杆(10)、线圈(11)、磁流变液(12)组成;所述让压锚具(2)为中空结构且安装在围岩内部,所述让压锚具(2)的内部设有第一咬合齿(13),所述锚杆体(1)的外围设有第二咬合齿(14),所述第二咬合齿(14)与第一咬合齿(13)相配合且使得锚杆体(1)只能向围岩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垫板(3)的卡槽(15)处设置磁流变阻尼器(4),磁流变阻尼器(4)内部放置磁流变液(1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辉马麟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