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591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包括有左支臂与右支臂,左支臂与右支臂的头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形成U形结构且可拆卸,左支臂的头端上设置有左空槽,右支臂的头端上设置有右空槽,左空槽与右空槽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且连接装置位于密闭空间内,左空槽与右空槽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平叉分孔,左支臂与右支臂的尾端上均设置有开口,左支臂与右支臂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减震器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由左支臂与右支臂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形成电动车后平叉,其外管美观,拆装便利,更换成本低,同时,将连接装置放置在密闭空间内,从而使连接装置与外界相隔离,有效防止飞溅的石子或异物与连接装置发生碰撞。

An Electric Vehicle Back Flat F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后平叉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配件
,特指一种电动车后平叉。
技术介绍
:电动车后平叉作为电动车的主要部件之一,位于电动车下部,主要用于安装连接电动车的减震器、制动器、后轮。传统电动车后平叉通过焊接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其水平放置呈H形,前端通过转轴与车大架的中下部活动铰接,后端通过减震器与车大架的后部联接。当电动车后平叉出现断裂情况时,只能将整体进行更换,其更换成本较高。现有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620933616.9)所公开的一种电动车后平叉,该电动车后平叉包括有左支臂与右支臂,左支臂、右支臂的一端均设置有平叉分管,左支臂、右支臂通过平叉分管连接形成U形结构,两平叉分管连接后形成平叉管,在平叉管内设置有平叉孔,所述左支臂、右支臂之间通过螺杆、螺母连接固定,螺杆位于左支臂、右支臂上靠近平叉分管的一端。该结构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后平叉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相比传统焊接而成的后平叉,外形更加美观。但是,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螺杆容易与飞溅的石子或异物发生碰撞受损,导致螺杆的使用寿命降低,影响左支臂与右支臂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结构、防止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臂(1)与右支臂(2),所述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头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形成U形结构且可拆卸,左支臂(1)的头端上设置有开口朝右的左空槽(3),右支臂(2)的头端上设置有开口朝左的右空槽(4),左空槽(3)与右空槽(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且连接装置位于密闭空间内,左空槽(3)与右空槽(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的平叉分孔(5),且两平叉分孔(5)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尾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轮胎转轴的开口(6),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减震器吊耳(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臂(1)与右支臂(2),所述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头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形成U形结构且可拆卸,左支臂(1)的头端上设置有开口朝右的左空槽(3),右支臂(2)的头端上设置有开口朝左的右空槽(4),左空槽(3)与右空槽(4)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且连接装置位于密闭空间内,左空槽(3)与右空槽(4)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的平叉分孔(5),且两平叉分孔(5)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尾端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轮胎转轴的开口(6),左支臂(1)与右支臂(2)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减震器吊耳(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螺栓与螺母或螺孔(9)配合连接或勾部与卡接部配合连接或插接柱与插接孔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空槽(3)的槽底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装配通孔(10),所述螺孔(9)设置在右空槽(4)的槽底上且与装配通孔(10)位置相对应,所述螺栓的尾端向内贯穿装配通孔(10)至密闭空间内与螺孔(9)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通孔(10)包括有第一大径部(12)与第一小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奇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