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41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模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它包括:连接板和模座,连接板用于供多个电容单体的导针端对位插接,模座用于固定连接板和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模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对位分布的容置槽,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一提手;模座和连接板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对位分布的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板和模座的配合,使多个电容模组的焊点均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便于将其整体浸入熔锡炉内进行整体一次性焊接,相比于人工逐一焊接,节省大量的焊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容模组的焊接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An Assembly Die for Tin Dipping Furnace with Capacitanc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容模组
,尤其是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
技术介绍
电容模组是指超级电容,又称法拉电容,它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储能器件,具有效率极高、高电流容量、电压范围宽、使用温度范围广、工作寿命长、免维护易保养、整合简单、低成本等优越的特性。现有的电容模组是由多个电容单体进行组装,依次焊接串联而成,以形成更高的耐压和更大的储能容量,但现有的电容模组的组装和焊接通常采用人工的方法,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将每个电容的导针逐一焊接,因此通常无法保证焊接的质量,导致所生产的电容模组的良品率较低,且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工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容模组的组装焊接用模具提出改进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容模组的组装效率及焊接质量,并提高电容模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以提升电容模组的组装效率及焊接质量,在提高电容模组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其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它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供多个电容单体的导针端对位插接,所述连接板是由多个用于串联多个电容单体以形成电容模组的单元板连接而成的一体式板状结构,所述单元板上开设有多个供电容单体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并进行串联焊接的焊盘;一模座,所述模座用于固定连接板和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所述模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对位分布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电容单体的与导针相对的端部对位插接,所述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一提手;所述模座和连接板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对位分布的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所述模座和连接板通过对位装配于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上的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分布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板上的单元板一一对位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与第一螺丝孔及第二螺丝孔对位分布的第三螺丝孔,所述螺钉右下至上依次贯穿第三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及第一螺丝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优选地,它还包括一插件安装支架,所述插件安装支架由两个导轨组成,所述两个导轨相对的内侧上方分别开设有一沿导轨方向分布的阶梯槽,所述两个阶梯槽的竖向壁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与连接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板上的单元板一一对位分布的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每个单元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弧形的分隔槽孔,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每个单元板的前后两侧与连接板的衔接处分别设置有微割线。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利用连接板和模座将电容单体夹在其内,从而利用螺钉和螺母将连接板、模座与多个电容单体固定为一体,形成一体式结构,此时每个电容单体的焊点与连接板的焊盘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可便于通过提手提起整个模具,以进行后续的喷涂助焊剂,以及放入熔锡炉内对所有焊盘和焊点进行整体一次性焊接,完成焊接后减去多余长度的导针后,将模具拆开即可得到一整批、大批量的电容模组,后续只需要将电容模组从连接板上裁切或折断下来进行包装即可得到电容模组的成品。基于此,通过连接板和模座的配合,使多个电容模组的焊点均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便于将其整体浸入熔锡炉内进行整体一次性焊接,相比于人工逐一焊接,节省大量的焊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容模组的焊接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模组,它是由多个电容单体a(即超级电容单体a)通过单元板11串联连接而成,单元板11上设置有多个与电容单体a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的焊盘12,当电容单体a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于单元板11上后,可通过在焊盘12上焊锡以将导针固定在焊盘12上并与焊盘12导通,而相连两个电容单体a之间的焊盘12则通过设置于单元板11上的铜箔层14进行连接的导通,从而使多个电容单体a串联形成电容模组(即超级电容模组)。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每组电容模组的电容单体a的数量任意增加,只须设置对应的单元板11进行串联焊接,从而形成更高的耐压和更大的储能容量电容模组。如图3至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它包括连接板1和模座2,连接板1用于供多个电容单体a的导针端对位插接,连接板1是由多个用于串联多个电容单体a以形成电容模组的单元板11连接而成的一体式板状结构,单元板11上开设有多个供电容单体a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并进行串联焊接的焊盘12;模座2用于固定连接板1和连接板1上的电容单体a,模座2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板1上的电容单体a对位分布的容置槽21,容置槽21用于供电容单体a的与导针相对的端部对位插接,模座2的顶部设置有一提手22;模座2和连接板1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对位分布的第一螺丝孔23和第二螺丝孔13,模座2和连接板1通过对位装配于第一螺丝孔23和第二螺丝孔13上的螺钉b和螺母c进行固定连接。由此,在电容模组的组装和焊接过程中,只须将电容单体a按照其导针的正负逐一装配并排满连接板1,再利用容置槽21与电容单体a对位,使模座2套接在连接板1上的电容单体a上,以将多个电容单体a夹设于连接板1和模座2之间,从而利用螺钉b和螺母c将连接板1、模座2与多个电容单体a固定为一体,形成一体式结构,此时每个电容单体a的焊点与连接板1的焊盘12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可便于通过提手22提起整个模具,以进行后续的喷涂助焊剂,以及放入熔锡炉内对所有焊盘12和焊点进行整体一次性焊接,完成焊接后减去多余长度的导针后,将模具拆开即可得到一整批、大批量的电容模组,后续只需要将电容模组从连接板1上裁切或折断下来进行包装即可得到电容模组的成品。基于此,通过连接板1和模座2的配合,使多个电容模组的焊点均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便于将其整体浸入熔锡炉内进行整体一次性焊接,相比于人工逐一焊接,节省大量的焊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容模组的焊接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为优化模具的结构,有效保证所有电容模组的焊点均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本实施例的组装模具还包括一分布于连接板1下方的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上开设有与连接板1上的单元板11一一对位分布的第一通孔31,第一支撑板3开设有与第一螺丝孔23及第二螺丝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供多个电容单体的导针端对位插接,所述连接板是由多个用于串联多个电容单体以形成电容模组的单元板连接而成的一体式板状结构,所述单元板上开设有多个供电容单体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并进行串联焊接的焊盘;一模座,所述模座用于固定连接板和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所述模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对位分布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电容单体的与导针相对的端部对位插接,所述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一提手;所述模座和连接板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对位分布的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所述模座和连接板通过对位装配于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上的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供多个电容单体的导针端对位插接,所述连接板是由多个用于串联多个电容单体以形成电容模组的单元板连接而成的一体式板状结构,所述单元板上开设有多个供电容单体的正、负极导针对位插接并进行串联焊接的焊盘;一模座,所述模座用于固定连接板和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所述模座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板上的电容单体对位分布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供电容单体的与导针相对的端部对位插接,所述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一提手;所述模座和连接板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对位分布的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所述模座和连接板通过对位装配于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上的螺钉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模组浸锡炉用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分布于连接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连接板上的单元板一一对位分布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强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