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电路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电路及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93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20: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校正电路(140),所述校正电路包括:延时模块(180),用来产生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窗函数模块(101),用来将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参考信号;第二窗函数模块(102),用来将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第三窗函数模块(103),用来将所述预设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计算模块(190),用来基于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计算出增益系数。

Correction Circuit and Relate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校正电路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电路及芯片
本申请涉及一种校正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电路的校正电路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电路及芯片。
技术介绍
在超声波流量计(ultrasonicflowmeter)的应用中,需透过量测流体的流速推得流量,而量测流速最重要的量测参数是超声波在流体中的延时时间(delaytime)。现有技术在量测延时时间上存在相对显着的误差,因此无法产生高准确度(high-precision)延时时间。有鉴于此,需要进一步改良及创新以改善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校正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电路的校正电路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电路及芯片,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校正电路,用来通过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延时参考信号产生增益系数,其中所述延时参考信号为所述参考信号经过第一延时时间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包括:延时模块,用来基于预设的第二延时时间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调整为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窗函数将所述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第二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第三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预设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和所述第一延时时间之间具有第一延时误差;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计算模块,用来基于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计算出所述增益系数。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前述的校正电路;以及延时时间校正模块,耦接于所述校正电路,并依据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所述增益系数来产生所述第一延时时间。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四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二经转换参考信号;第五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二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第三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二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二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其中所述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和所述第一延时时间之间具有第三延时误差;前述的校正电路;以及延时时间校正模块,耦接于所述第三延时时间计算模块,并依据所述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所述增益系数来产生所述第一延时时间。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前述的校正电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前述的信号处理电路。本申请所公开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所述窗函数模块。由于所述窗函数模块的加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产生的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具有所述第一延时误差和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的比值实质上为定值的特性。基于所述比值实质上为定值的特性,能透过所述校正电路产生相关于所述比值的所述增益系数,再根据所述增益系数校正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以产生校正后延时时间。所述校正后延时时间的延时误差在所述校正后延时时间改变时实质上保持为零,或趋近于零。据此,无论所述第一延时时间的延时程度大小,所述校正后延时时间均能相对准确的反应出所述第一延时时间。因此,所述校正后延时时间的准确度相对较高。附图说明图1的信号波形图说明参考信号与延时信号的信号包络的结束点为非零数值的情况。图2的模拟示意图说明对图1的参考信号与延时信号直接进行互相关运算得到的延时误差对延时时间的关系。图3为本申请信号处理电路的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4的模拟示意图说明本申请信号处理电路产生的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与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的延时误差的关系。图5为本申请信号处理电路的校正电路的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6的模拟示意图说明依据图2与图4得到的延时误差对延时时间的关系。图7为本申请另一信号处理电路的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信号处理电路101第一窗函数模块102第二窗函数模块103第三窗函数模块104第四窗函数模块105第五窗函数模块121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122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123第三延时时间计算模块140校正电路160延时时间校正模块20信号处理电路221第六延时时间计算模块Sref参考信号SD1延时参考信号SD2预设延时参考信号S1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S2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S3第二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S4第四经转换参考信号S5第五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T1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T2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T3第三待校正延时时间TK校正后延时时间λ增益系数EP1结束点EP2结束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揭示内容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或例示,其能用以实现本揭示内容的不同特征。下文所述之组件与配置的具体例子系用以简化本揭示内容。当可想见,这些叙述仅为例示,其本意并非用于限制本揭示内容。举例来说,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上或之上,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彼此直接接触;且也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还有额外的组件形成于上述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得第一与第二特征可能没有直接接触。此外,本揭示内容可能会在多个实施例中重复使用组件符号和/或标号。此种重复使用乃是基于简洁与清楚的目的,且其本身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和/或组态之间的关系。再者,在此处使用空间上相对的词汇,譬如「之下」、「下方」、「低于」、「之上」、「上方」及与其相似者,可能是为了方便说明图中所绘示的一组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或多个组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上相对的词汇其本意除了图中所绘示的方位之外,还涵盖了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所处的多种不同方位。可能将所述设备放置于其他方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而这些空间上相对的描述词汇就应该做相应的解释。虽然用以界定本申请较广范围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在此处,「约」通常系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或者是,「约」一词代表实际数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标准误差之内,视本申请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考虑而定。当可理解,除了实验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此处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时间长短、温度、操作条件、数量比例及其他相似者)均经过「约」的修饰。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说明,本说明书与附随申请专利范围所揭示的数值参数皆为约略的数值,且可视需求而更动。至少应将这些数值参数理解为所指出的有效位数与套用一般进位法所得到的数值。在此处,将数值范围表示成由一端点至另一端点或介于二端点之间;除非另有说明,此处所述的数值范围皆包括端点。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技术是目前常见的用于量测两个信号间的延时时间的方法。实现互相关技术的硬件例如包括互相关模块、峰值搜寻(peaksearch)模块以及用于将抽头延时(tapdelay)转换到延时时间的转换模块。互相关技术的操作包括,例如:互相关模块先将参考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正电路,用来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延时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以及延时参考信号产生增益系数,其中所述延时参考信号为所述参考信号经过第一延时时间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包括:延时模块,用来基于预设的第二延时时间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调整为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窗函数将所述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第二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第三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预设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和所述第一延时时间之间具有第一延时误差;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计算模块,用来基于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计算出所述增益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校正电路,用来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延时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以及延时参考信号产生增益系数,其中所述延时参考信号为所述参考信号经过第一延时时间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包括:延时模块,用来基于预设的第二延时时间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调整为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窗函数将所述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第二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第三窗函数模块,用来依据所述窗函数将所述预设延时参考信号转换为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其中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和所述第一延时时间之间具有第一延时误差;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产生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计算模块,用来基于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计算出所述增益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及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各包括:互相关模块、耦接于所述互相关模块的峰值搜寻模块以及耦接于所述峰值搜寻模块的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互相关模块对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第一经转换延时参考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峰值搜寻模块搜寻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互相关模块提供的互相关结果的峰值,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峰值搜寻模块提供的峰值转换为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互相关模块对所述第一经转换参考信号及所述经转换预设延时参考信号进行互相关运算,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峰值搜寻模块搜寻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互相关模块提供的互相关结果的峰值,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二延时时间计算模块的峰值搜寻模块提供的峰值转换为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一延时时间的总和与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之间具有第二延时误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正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延时误差和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的比值实质相同于所述第二延时误差和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的比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延时时间成正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校正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待校正延时时间及所述第二待校正延时时间的差值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