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37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所述支座组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支承板,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抗拉块,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支座组件和轨道梁,可以实现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端部具有较大的承压面积,大大提高了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小了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的体积和制造、安装成本。

Support components and track beams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座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梁。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梁的支座大多采用的是铰轴式的支座,该类型支座的铰轴与承压板接触面积较小,接触应力较大,限制了支座的整体承载能力,使得支座具有比较笨重的体积,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具有较大的承压面积,大大提高了支座组件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小了支座组件的体积和制造、安装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上抗拉座,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下抗拉座,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抗拉块,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抗拉块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所述支座组件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小了支座组件的体积和制造、安装成本;还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以适应轨道梁的弯曲变形和伸缩变形。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与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抗拉块的下表面接触配合;这限制了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垂向相对移动和横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提高了所述支座组件的抗拉能力和横向稳定能力。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座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或,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通过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或下支座板的转动面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在纵向竖直平面上发生相对转动。通过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或下支座板的滑动面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为球形面,滑动面为平面。通过所述支承板的球形转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或下支座板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在纵向竖直平面上发生相对转动。通过所述支承板的平面形滑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或下支座板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或,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共线,避免了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在纵向竖直平面上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抗拉座之间发生干涉。通过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或下抗拉座的转动面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抗拉座可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在纵向竖直平面上发生相对转动。通过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或下抗拉座的滑动面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抗拉座可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为圆柱面,滑动面为平面。通过所述抗拉块的圆柱转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或下抗拉座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抗拉座可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在纵向竖直平面上发生相对转动。通过所述抗拉块的平面形滑动面与上支座板或下支座板的接触配合,使得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抗拉座可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抗拉座包括第一上抗拉座和第二上抗拉座;所述第一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抗拉座包括第一下抗拉座和第二下抗拉座;所述第一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抗拉块包括第一抗拉块和第二抗拉块;所述第一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且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且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下抗拉座接触配合。通过左右两组所述上抗拉座、抗拉块和下抗拉座的接触配合,大大提高了所述支座组件的抗拉能力和横向稳定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座组件还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三滑板和第四滑板;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支承板通过所述第一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与所述支承板通过所述第二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抗拉块通过所述第三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抗拉块通过所述第四滑板接触配合。所述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三滑板和第四滑板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畅,且具有垂向缓冲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板至少为两个;所述每个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每个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至少两个支承板横向设置。横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承板大大提高了所述支座组件的横向稳定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还设有至少两个支承凸台;每个所述支承凸台的下表面与一个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接触配合。上支座板通过所述支承凸台与所述支承板进行接触配合,使得接触面的加工更加方便,节省了加工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抗剪凸台;所述抗剪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支承凸台的侧面接触配合。所述抗剪凸台用于对所述上支座板的安装进行横向定位,并为所述支座组件提供抗剪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座组件还包括第五滑板;所述第五滑板为平面板;所述支承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抗剪凸台的侧面通过所述第五滑板接触配合。所述第五滑板使得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的纵向相对运动更加顺畅,且具有横向缓冲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座组件还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位于所述下支座板的下方,且与所述下支座板通过锚固螺栓连接。所述基座板适于预埋在轨道盖梁中,为所述下支座板提供安装基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座组件还包括隔砼箱;所述隔砼箱安装在所述基座板的下表面,位于所述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上抗拉座,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下抗拉座,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抗拉块,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抗拉块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上抗拉座,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下抗拉座,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抗拉块,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抗拉块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或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为球形面,滑动面为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或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为圆柱面,滑动面为平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拉座包括第一上抗拉座和第二上抗拉座;所述第一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抗拉座包括第一下抗拉座和第二下抗拉座;所述第一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抗拉块包括第一抗拉块和第二抗拉块;所述第一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且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勇谢乐牛茹茹曾浩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