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21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44
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包括坐底支架,所述坐底支架成框架型结构,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平行间隔设置,下层平板的两端头设置有圆弧结构,上层平板与下层平板之间安装有隔板,通过隔板与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形成的槽口内放置有浮力块,所述坐底支架的上方与其间隔安装有装置基座,所述装置基座的上平面为工作平台,所述装置基座的横截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装置基座下方间隔开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处通过减震机构与坐底支架配合连接,所述装置基座的底层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对接。有效的降低坐底时海底面对潜水器的冲击,减少震动,大大提成载人潜水器的安全性和舱内人员的舒适性。

A Bottom Setting Device for Manned Submer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潜水器辅助设备
,尤其是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
技术介绍
载人潜水器在海底面作业时,通常需要坐沉海底面。潜水器到达作业地点上方后,推进器关闭,通过可调压载水舱提供给潜水器所需的负浮力(该负浮力通常为几十公斤),并通过纵倾调节系统使载人潜水器坐底。现有技术中,载人潜水器多采用在潜水器框架下表面焊接坐底支架,用于潜水器坐底时为潜水器提供支撑。由于海底面地形地貌以及近海底面流场复杂,很难控制潜水器平稳坐底,坐底时产生的冲击震动不利于潜水器的安全,同时降低了舱内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从而在坐底装置中设置减震机构,可有效降低坐底时海底面对潜水器的冲击,减小震动,提升载人潜水器的安全性和舱内人员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包括坐底支架,所述坐底支架成框架型结构,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平行间隔设置,下层平板的两端头设置有圆弧结构,上层平板与下层平板之间安装有隔板,通过隔板与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形成的槽口内放置有浮力块,所述坐底支架的上方与其间隔安装有装置基座,所述装置基座的上平面为工作平台,所述装置基座的横截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装置基座下方间隔开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处通过减震机构与坐底支架配合连接,所述装置基座的底层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对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减震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工作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下部套至有内部导向套,所述内部导向套的圆周方向通过多个螺栓与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连接,所述导向轴上套至有减震弹簧,工作平台的地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实现对减震弹簧上端周向定位,减震弹簧下端压在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上表面,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环,实现对减震弹簧下端的周向定位;导向轴的底部穿过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并安装限位垫块,所述限位垫块的上端端面通过导向轴端部的凸台进行限位,下端端面通过开槽螺母和开口销进行限位;所述限位垫块的外部还安装有外部导向套,外部导向套通过两部分组成,沿坐底装置中纵剖面对称布置,形成抱箍式结构,外部导向套10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紧固在坐底支架的纵向立板上,内部导向套和外部导向套构成导向通道。所述坐底支架的上层平板与橡胶垫之间的间距小于浮力块的厚度。所述工作平台与载人潜水器框架连接。所述内部导向套采用铜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重新设计坐底装置的结构,在坐底装置的坐底支架中间隔安装多个减震机构,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有效的降低坐底时海底面对潜水器的冲击,减少震动,大大提成载人潜水器的安全性和舱内人员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减震机构设计,可衰减载人潜水器坐底时的海底面冲击。本专利技术拥有导向机构,使坐底支架只沿导向通道的轴向运动。本专利技术拥有浮力块,使坐底装置在水中呈零浮力状态,减小坐底装置对载人潜水器稳性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具有两种功能,既可为载人潜水器坐底时提供减震作用,又可为载人潜水器在陆上或船甲板上提供硬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载人潜水器框架上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载人潜水器框架;2、坐底装置;3、装置基座;4、减震弹簧;5、内部导向套;6、橡胶垫;7、开槽螺母;8、限位垫块;9、浮力块;10、外部导向套;11、坐底支架;12、导向轴;13、第一定位环;14、开口销;15、第二定位环;16、工作平台;17、减震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包括坐底支架11,坐底支架11成框架型结构,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平行间隔设置,下层平板的两端头设置有圆弧结构,上层平板与下层平板之间安装有隔板,通过隔板与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形成的槽口内放置有浮力块9,坐底支架11的上方与其间隔安装有装置基座3,装置基座3的上平面为工作平台16,装置基座3的横截面成“工”字型结构,装置基座3下方间隔开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处通过减震机构17与坐底支架11配合连接,装置基座3的底层粘接有橡胶垫6,橡胶垫6与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对接。减震机构17的结构为:包括工作平台16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轴12,导向轴12的下部套至有内部导向套5,内部导向套5的圆周方向通过多个螺栓与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连接,导向轴12上套至有减震弹簧4,工作平台16的地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13,实现对减震弹簧4上端周向定位,减震弹簧4下端压在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上表面,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环15,实现对减震弹簧4下端的周向定位;导向轴12的底部穿过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并安装限位垫块8,限位垫块8的上端端面通过导向轴12端部的凸台进行限位,下端端面通过开槽螺母7和开口销14进行限位;限位垫块8的外部还安装有外部导向套10,外部导向套10通过两部分组成,沿坐底装置2中纵剖面对称布置,形成抱箍式结构,外部导向套10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紧固在坐底支架11的纵向立板上,内部导向套5和外部导向套10构成导向通道。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与橡胶垫6之间的间距小于浮力块9的厚度。工作平台16与载人潜水器框架1连接。内部导向套5采用铜制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减震弹簧4的两端通过装置基座3和坐底支架11上所设定位环实现周向定位,其轴向可压缩,提供减震所需阻尼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基座3上所设的导向轴插入导向通道,在其末端设有限位块,形成坐底支架和装置基座之间的连接,坐底支架相对于装置基座可沿导向通道的轴向移动,为载人潜水器坐底时提供缓冲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基座3下端设有多个平面,平面上铺设橡胶垫6,该平面距坐底支架上端平面的距离小于减震弹簧的行程,当载人潜水器在陆上或船甲板上停放时,装置基座下端平面和坐底支架上端平面实现硬接触,为载人潜水器提供硬支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坐底装置设有浮力块,使坐底装置在水中呈零浮力状态,减小坐底装置对载人潜水器稳性的影响。当载人潜水器到达作业地点上方进行坐底时,坐底装置中的坐底支架与海底面实现初始接触,此时,减震弹簧开始被压缩,载人潜水器在负浮力、流体动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会继续向海底面运动,弹簧继续被压缩,弹簧力越来越大,当弹簧力和负浮力实现平衡时,载人潜水器向海底面的运动速度为零,运动停止,载人潜水器实现坐底。如图1所示,坐底装置2共四个,左、右舷各两个,沿载人潜水器中纵剖面对称安装于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1底层纵梁的下表面。坐底装置2具体结构为:包括装置基座3、减震弹簧4、内部导向套5、橡胶垫6、开槽螺母7、限位垫块8、浮力块9、外部导向套10、坐底支架11、导向轴12、第一定位环13、开口销14、第二定位环15。装置基座3的上层平板为工作平台16,工作平台16与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1底层纵梁的下表面连接,在坐底装置2与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1之间构成硬连接,装置基座3的上层平板下表面设有三个减震机构17,坐底支架11通过三个减震机构17同装置基座3建立配合,坐底支架11的底层平板下表面为坐底面,同海底面建立坐底接触。三个减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底支架(11),所述坐底支架(11)成框架型结构,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平行间隔设置,下层平板的两端头设置有圆弧结构,上层平板与下层平板之间安装有隔板,通过隔板与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形成的槽口内放置有浮力块(9),所述坐底支架(11)的上方与其间隔安装有装置基座(3),所述装置基座(3)的上平面为工作平台(16),所述装置基座(3)的横截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装置基座(3)下方间隔开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处通过减震机构(17)与坐底支架(11)配合连接,所述装置基座(3)的底层粘接有橡胶垫(6),所述橡胶垫(6)与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底支架(11),所述坐底支架(11)成框架型结构,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平行间隔设置,下层平板的两端头设置有圆弧结构,上层平板与下层平板之间安装有隔板,通过隔板与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形成的槽口内放置有浮力块(9),所述坐底支架(11)的上方与其间隔安装有装置基座(3),所述装置基座(3)的上平面为工作平台(16),所述装置基座(3)的横截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装置基座(3)下方间隔开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处通过减震机构(17)与坐底支架(11)配合连接,所述装置基座(3)的底层粘接有橡胶垫(6),所述橡胶垫(6)与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17)的结构为:包括工作平台(16)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轴(12),所述导向轴(12)的下部套至有内部导向套(5),所述内部导向套(5)的圆周方向通过多个螺栓与坐底支架(11)的上层平板连接,所述导向轴(12)上套至有减震弹簧(4),工作平台(16)的地表面设有第一定位环(13),实现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惠刘帅曲文新叶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