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和工程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320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支重轮两两对齐装在对应弧形支架的两侧并通过销钉连接,两个弧形支架分别通过销钉连接在一个椭圆零件上,两个弧形支架分别能够在椭圆零件两侧绕转一定弧度,椭圆零件以一个液压支撑柱连接双孔零件上,双孔零件每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弹簧减震装置,弹簧减震装置的另一头连接在弧度支架上,且与支重轮的圆心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当在崎岖的地形行驶时,由于支重轮与履带链始终接触,履带有效的接地长度不变,履带的滑移量减少,可得到较大的牵引力,同时由于震动减小,也保证了机器极好的平衡性,提高驾驶的舒适性。本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履带式工程机械。

A Crawler Suspension Adaptive Device and Engineer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和工程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履带式工程车减震领域,涉及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和工程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底盘所用悬挂多为轮胎式悬挂。轮胎式悬挂相对于履带式悬挂,其载重量较轻、接地压强较大、通过能力差,且受地形限制。不满足越来越大的载重需求和越来越复杂的地形环境。履带悬挂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行走机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履带与地面接触,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当马达带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整机履带行走机构的前后履带均可单独转向,从而使其转弯半径更小。但是现有履带悬挂中,一般没有减振装置,在行驶中存在抖动问题,而且在遇到不同的地址时,无法做出相应的变换,整车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履带悬挂中,一般没有减振装置,在行驶中存在抖动问题,而且在遇到不同的地址时,无法做出相应的变换,整车稳定性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包括四个支重轮,四个所述支重轮装在两个相同的弧形支架上,且所述支重轮两两对齐装在对应弧形支架的两侧并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两个弧形支架分别通过销钉连接在一个椭圆零件上,且呈对称状态,两个弧形支架分别能够在椭圆零件两侧绕转一定弧度,所述椭圆零件以一个液压支撑柱连接双孔零件上,所述双孔零件每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弹簧减震装置,所述弹簧减震装置的另一头连接在弧度支架上,且与支重轮的圆心重合。所述椭圆零件以一个液压支撑柱连接双孔零件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两侧履带的每侧履带内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所述的双孔零件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的支重轮和履带齿啮合。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可保证支重轮与履带链的配合控制,提高了行走系统的寿命。当在崎岖的地形行驶时,由于支重轮与履带链始终接触,履带有效的接地长度不变,履带的滑移量减少,可得到较大的牵引力,同时由于震动减小,也保证了机器极好的平衡性,提高驾驶的舒适性。本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履带式工程机械。附图说明图1为悬挂主体。图2为支重轮主视图。图3为支重轮侧面图。图4为履带悬挂字适应装置在工程车中应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包括四个支重轮6,四个所述支重轮6装在两个相同的弧形支架3上,且所述支重轮6两两对齐装在对应弧形支架3的两侧并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通过销钉连接在一个椭圆零件5上,且呈对称状态,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能够在椭圆零件5两侧绕转一定弧度,所述椭圆零件5以一个液压支撑柱4连接双孔零件1上,所述双孔零件1每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弹簧减震装置2,所述弹簧减震装置2的另一头连接在弧度支架3上,且与支重轮6的圆心重合。当载具行驶时,遇到凹陷的坑时,单侧支重轮6和弧形支架3因为受到弹簧减震装置2的张力,而向凹陷处下垂,从而使支重轮6紧贴履带,起到减震的作用。如果遇到障碍物,弧形支架3会绕转椭圆零件5向上摆动而使支重轮6上摆,使减震器2首先与机架接触,减小了震动。由于支重轮的移动位移大大增加,使支重轮6始终与履带接触,大大减少了对行走系统部件的冲击载荷。所述椭圆零件5以一个液压支撑柱4连接双孔零件1上,当遇到地形复杂的状态下,可让液压柱4升起,大大的提高了地形适应能力。当遇到地形相对平缓或土质较软或较陡的状态时,可收起液压柱4,降低重心和提高履带的接触面积。一种工程车,两侧履带的每侧履带内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所述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在每侧履带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在每侧履带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的双孔零件1固定连接在车体上,所述的支重轮6和履带齿啮合。所述履带挂自适应装置的个数由履带的长度来定。实施例一种工程车,两侧履带的每侧履带内设置三个所述的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当工程车行驶时,当车辆行驶至凹陷处,支重轮8受到弹簧减震装置2的推力,带动弧形支架3绕着椭圆零件5弯曲,从而使支重轮8紧贴履带。当行驶遇到障碍物时,弧形支架3会绕转椭圆零件5向上摆动而使支重轮8上摆,使弹簧减震器2首先与机架接触,减小了震动。由于支重轮8的移动位移大大增加,使支重轮8始终与履带12接触,大大减少了对行走系统部件的冲击载荷。且当遇到地形复杂的状态下,可让液压柱4升起,大大的提高了地形适应能力。当遇到地形相对平缓或土质较软或较陡的状态时,可收起液压柱,降低重心和提高履带的接触面积。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包括四个支重轮(6),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重轮(6)装在两个相同的弧形支架(3)上,且所述支重轮(6)两两对齐装在对应弧形支架(3)的两侧并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通过销钉连接在一个椭圆零件(5)上,且呈对称状态,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能够在椭圆零件(5)两侧绕转一定弧度,所述双孔零件(1)每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弹簧减震装置(2),所述弹簧减震装置(2)的另一头连接在弧度支架(3)上,且与支重轮(6)的圆心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悬挂自适应装置,包括四个支重轮(6),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重轮(6)装在两个相同的弧形支架(3)上,且所述支重轮(6)两两对齐装在对应弧形支架(3)的两侧并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通过销钉连接在一个椭圆零件(5)上,且呈对称状态,两个弧形支架(3)分别能够在椭圆零件(5)两侧绕转一定弧度,所述双孔零件(1)每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弹簧减震装置(2),所述弹簧减震装置(2)的另一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南琪周国芹张伟高倩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