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动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3034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动脉支架,包括第一倾斜支架,第一倾斜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支架,第二倾斜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支架,第一分叉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支架,第一倾斜支架和第二倾斜支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支撑支架,直线支撑支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扩张支架。该椎动脉支架,通过第一倾斜支架和第二倾斜支架的设置,在支撑椎动脉的同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能够依靠外力进行扩张,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得到有效的支撑,受力均匀,支撑牢固,通过第一分叉支架和第二分叉支架的设置,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可以对分叉的颈动脉进行有效的支撑,保障了血液流动顺畅,进而提高了该椎动脉支架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动脉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椎动脉支架
,具体为一种椎动脉支架。
技术介绍
椎动脉系统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后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约五分之一的后循环卒中发生在椎动脉颅外段。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年卒中发病率仍高达15%;华法令治疗与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相当,但出血的风险却大为增加;外科手术术式复杂,风险高,在临床广泛开展亦受限。椎动脉狭窄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外科手术风险过高,局限性过大,血管内治疗已逐渐成为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发生在椎动脉的全程,但其中以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处的起始部最为常见。另外,椎动脉起始部的变异较多,常出现一侧椎动脉优势,而另一侧椎动脉自起始段至颅内段均较为纤细,甚至出现左、右椎动脉的管径相差近1~2倍或以上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导致较细的一侧血管置入支架后更易发生再狭窄。从组织学特征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的血管壁含有大量富含弹性蛋白的平滑肌,对支架有较大的反弹力。椎动脉本身从锁骨下动脉几乎成直角发出,远端相对活动,近端则被骨性胸廓固定,并随胸廓的呼吸活动,这些都不可避免的造成支架的疲劳。因此,椎动脉支架需要较高的径向支撑力,同时还需要较高水平的耐疲劳性能和病变通过能力。目前国内外没有专用于治疗椎动脉狭窄病变的支架产品,临床上多将颅内支架或肾动脉支架超适应症使用,但效果仍不理想。临床上使用的颅内支架,为了适应颅内血管的需求,虽然柔顺性较好,但支撑力方面在椎动脉狭窄治疗上就有欠缺,这使得椎动脉狭窄治疗中支架疲劳的情况屡见不鲜,支架发生疲劳断裂后治疗将非常困难。肾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虽然支撑力较适合,但柔顺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椎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总之,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椎动脉的支架,或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易发生回弹导致再狭窄,受力不均匀,支撑不牢固;对于分叉的椎动脉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使用,以及得不到有效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不能很好地适应血管形态;或耐疲劳性差,支架易引起远期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动脉支架,具备受力均匀、支撑牢固、提高了使用效率和功能多用性,对分叉的颈动脉进行有效的支撑,可以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或内径不同的椎动脉等优点。解决了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易发生回弹导致再狭窄,受力不均匀,支撑不牢固;对于分叉的椎动脉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使用,以及得不到有效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不能很好地适应血管形态;或耐疲劳性差,支架易引起远期安全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支架径向支撑力不足,易发生回弹导致再狭窄,受力不均匀,支撑不牢固;对于分叉的椎动脉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使用,以及得不到有效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不能很好地适应血管形态;或耐疲劳性差,支架易引起远期安全性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椎动脉支架,包括第一倾斜支架,所述第一倾斜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支架,所述第二倾斜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支架,所述第一分叉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支架,所述第一倾斜支架和第二倾斜支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支撑支架,所述直线支撑支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扩张支架,所述环形扩张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扩张支架,所述第二扩张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扩张支架,所述第三扩张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扩张支架,所述第四扩张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扩张支架。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支架与第二倾斜支架交叉角度为35度,所述第一分叉支架和第二分叉支架的交叉角度为45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支架与第二倾斜支架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倾斜支架和第二倾斜支架的外径均为0.5毫米。优选的,所述环形扩张支架包括第一扩张支架、第二扩张支架、第三扩张支架、第四扩张支架和第五扩张支架,所述第一扩张支架的扩张外径为3.5毫米,所述第二扩张支架的扩张外径为3.8毫米,所述第三扩张支架的扩张外径为4.1毫米,所述第四扩张支架的扩张外径为4.4毫米,所述第五扩张支架的扩张外径为4.7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支架、第二倾斜支架、第一分叉支架、第二分叉支架、直线支撑支架和环形扩张支架的材质均为镍钛合金。优选的,所述直线支撑支架的数量为十个,十个所述直线支撑支架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倾斜支架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支架、第二倾斜支架、第一分叉支架、第二分叉支架、直线支撑支架和环形扩张支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雷帕霉素药物。(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动脉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椎动脉支架,通过第一倾斜支架和第二倾斜支架的设置,在支撑椎动脉的同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能够依靠外力进行扩张,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得到有效的支撑,受力均匀,支撑牢固。2、该椎动脉支架,通过第一分叉支架和第二分叉支架的设置,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可以对分叉的颈动脉进行有效的支撑,保障了血液流动顺畅,进而提高了该椎动脉支架的使用效率。3、该椎动脉支架,通过直线支撑支架和环形扩张支架的配合设置,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可以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进而提高了该椎动脉支架的实用性,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受力均匀,且功能多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椎动脉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倾斜支架;2、第二倾斜支架;3、第一分叉支架;4、第二分叉支架;5、直线支撑支架;6、环形扩张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椎动脉支架,包括第一倾斜支架1,第一倾斜支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支架2,通过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设置,在支撑椎动脉的同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能够依靠外力进行扩张,并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得到有效的支撑,受力均匀,支撑牢固,第一倾斜支架1与第二倾斜支架2交叉角度为35度,第一倾斜支架1与第二倾斜支架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外径均为0.5毫米,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支架3,第一分叉支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支架4,通过第一分叉支架3和第二分叉支架4的设置,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可以对分叉的颈动脉进行有效的支撑,保障了血液流动顺畅,进而提高了该椎动脉支架的使用效率,第一分叉支架3和第二分叉支架4的交叉角度为45度,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支撑支架5,直线支撑支架5的数量为十个,十个直线支撑支架5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倾斜支架1的一端,直线支撑支架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扩张支架6,通过直线支撑支架5和环形扩张支架6的配合设置,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可以支撑内径较大的椎动脉,进而提高了该椎动脉支架的实用性,使得该椎动脉支架受力均匀,且功能多样性,环形扩张支架6包括第一扩张支架、第二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动脉支架,包括第一倾斜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支架(2),所述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支架(3),所述第一分叉支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支架(4),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支撑支架(5),所述直线支撑支架(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扩张支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动脉支架,包括第一倾斜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倾斜支架(2),所述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分叉支架(3),所述第一分叉支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分叉支架(4),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支撑支架(5),所述直线支撑支架(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扩张支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与第二倾斜支架(2)交叉角度为35度,所述第一分叉支架(3)和第二分叉支架(4)的交叉角度为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与第二倾斜支架(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倾斜支架(1)和第二倾斜支架(2)的外径均为0.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扩张支架(6)包括第一扩张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晓王瑞罡李荣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美港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