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2973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与茭种筛选,选用双季茭;(2)育苗,将割掉地上部分并带土的种茭墩于0~5℃的冷藏库中储存1~3个月,取出进行育苗;(3)茭田选择与基肥处理,在定植前每亩施猪粪或鸡粪3~4吨,三元复合肥8~10kg;(4)定植,定植前先灌浅水,栽植密度为每亩1100~1300株,行距0.8~1.2m,株距0.4~0.6m;(5)田间管理,定植一周后开始晒田一周,然后再次灌浅水位、晒田各一周,然后灌深水直至采收,且需要间隔一周喷施2次敌磺钠,每亩喷施有效成分472.5克,(6)病虫害防治,(7)及时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热带地区的茭白亩产达到3500kg以上,并且茭白可在冬季1~2月份采收,解决了茭白主产区冬季供应不足的问题。

A High-yie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Zizania latifolia in Tropical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菱白Zizanialatifolia(Griseb.)Stapf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营养价值较高,号称“水上人参”,具有祛热、生津、止渴、利尿、除湿、通利的功效。中医认为茭白主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烦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目前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省份,如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等省份,对茭白的喜爱以江浙为甚,坊间流传“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茭白”。我国的茭白品种比较多,主要分为单季茭和双季茭,长江流域茭白主要为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双季茭在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虽然茭白在采收后可冷储1~2个月,但是在春节前后的1~2月份市场上通常购买不到新鲜的茭白,因此若能够在此期间孕茭结茭,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茭白的食用部分是它的变态肉质嫩茎,形成原理是植株体内寄生着一种食用真菌黑粉菌,它的菌丝跟着植株生长,到抽穗时花茎组织受到这种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茭白的质量好坏关键在于黑粉菌的生长和发育状况,黑粉菌的生长和代谢易受外界因子如温度和营养条件的影响,例如茭白孕茭的最适温度为15~25℃,而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海南省是我国的主要冬季菜篮子基地,冬季平均温度高于18.5℃,海南省温暖的冬季环境非常适合茭白的分蘖和结茭,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引种试验均未成功,2017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湖北武汉、广州柳州、浙江丽水和金华等地引种单季、双季茭白18个品种,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双季茭金茭1号和单季茭单3茭,亩产量仅分别为1616kg和1610kg(李德明、蔡兴来,海南茭白品种比较试验,湖北农业科学,2017,56(4):674-677),而通常高产茭白亩产量可达4000kg(周丽红、钟公诒、郭得平、王善康,茭白新品种崇茭一号在宁波市鄞州区引种表现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015,15:98,105)。因此,目前茭白在热带地区的引种要么失败,要么产量无法与主产区相比,经分析其主要问题还在于现有栽培技术与热带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征不适应,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热带地区茭白种植丰产方法,用该方法将实现热带地区茭白产量达到并超过主产区,而且还可以实现春节前后茭白上市,填补了冬季茭白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总结目前海南省茭白引种试验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可有效提高茭白产量的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解决目前热带地区的茭白产量低和主产区冬季供应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如下步骤实现: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与茭种筛选选用双季茭进行分株繁殖,筛选出分蘖性强、茭肉肥壮白嫩,无雄茭、灰茭,无病害的种株;(2)育苗将割掉地上部分并带土的种茭墩于0~5℃的冷藏库中储存1~3个月,取出置于育苗田中进行育苗;待育苗田中的幼苗长至5~10cm,每个种茭墩分蘖苗达40~80棵,用快刀将种茭墩劈开,分为若干小墩,每墩保留分蘖苗15~20棵;(3)茭田选择与基肥处理选择给排水便捷、肥力好的水田用于栽植茭白;在茭白定植前,将地块翻耕一遍,并且在定植前需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粪或鸡粪3~4吨、三元复合肥8~10kg;(4)定植根据采收时期安排定植时间,茭白从定植至开始采收需65~75天,茭白的分蘖和孕茭于10月至次年5月均可;幼苗定植前先灌浅水,以老茎和幼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即可,栽植密度为每亩1100~1300株,行距0.8~1.2m,株距0.4~0.6m;(5)田间管理①水层管理定植时茭田的水位为浅水位(水深5~8cm),定植一周以后进行晒田处理,以不现裂缝或仅现丝毛裂缝为度,晒田一周后再次灌浅水,浅水位保持一周后再次晒田一周,然后灌深水(水位保持在18~22cm,且不超过茭白眼),直至采收;②追肥管理在孕茭期每亩追三元复合肥3~5kg即可,不追施氮肥;③促孕茭处理待分蘖苗长至70~80cm喷施一次敌磺钠,然后隔一周后再喷施1次敌磺钠,两次的喷施浓度皆为有效成分472.5克/亩;(6)病虫害防治使用多菌灵和井冈霉素防治锈病和胡麻斑病,通过定期进行人工摘除卵块或者喷施杀螺胺防治福寿螺,通过放置杀鼠剂诱杀进行田鼠防治;(7)采收采收标准为心叶短缩,3片紧身叶的叶片、叶鞘交接处明显束成腰状,茭白孕茭部位明显膨大,叶鞘裂开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过1.0~1.5cm即可采收。本专利技术在茭白种植栽培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冷库休眠处理和喷施敌磺钠来实现茭白冬季1~2月份采收,通过优化种植密度、施肥方法和水层管理实现茭白的丰产。其中,虽然目前我国茭白品种繁多,但是根据热带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本专利技术选择双季茭,例如浙茭6号,结合温暖的热带气候条件可以进一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年产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带土的种茭墩进行冷库休眠处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种茭墩营养物质流失,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调节种植时间。另外通过在分蘖苗长至70~80cm时分两次喷施高剂量的敌磺钠对茭白进行促孕茭处理,可以保证茭白同时孕茭率达90%以上。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实现热带地区茭白的冬季统一采收。另外还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才能实现茭白丰产。针对热带地区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根据前期试验发现羊粪和牛粪的肥力达不到茭白生长要求,需要施用猪粪或鸡粪,且每亩地施肥量要达到3~4吨。由于茭白的丰产忌讳植株疯长,因此施肥时要少施或不施氮肥(如碳铵和尿素),且合理施用复合肥(孕茭肥)。茎秆的粗细与茭白的产量直接相关,为了促进茎秆粗壮,茭白定植一周后要进行晒田处理,从而促进根系向下伸展,保证茎秆粗壮。另外,由于热带地区平均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茭白种植必须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才能保证产量,根据前期试验,茭白的种植密度为每亩地1100~1300株,行距1米,株距0.5米。进一步说明,步骤(2)中,用快刀将种茭墩劈开,分为若干小墩,每墩保留分蘖苗15~20棵。由于热带地区平均温度较高,每墩保留分蘖苗15~20棵,能够保证后期茭白的产量和品相,分蘖苗少于15棵产量下降,多于20棵不仅产量低而且个头小。进一步说明,步骤(2)中,将割掉地上部分并带土的种茭墩于2~3℃的冷藏库中储存1个月。将种茭墩带土进行冷库休眠,并严格控制其冷储温度(2~3℃)和存储时间(1个月),能够有利于种茭墩营养物质的储存以提高分蘖数和保证分蘖苗健壮,另外冷储休眠可以保证后期茭白适时孕茭。进一步说明,步骤(3)中,所述基肥采用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且每亩施肥量达到3~4吨,三元复合肥为N:P2O5:K2=15:15:15或N:P2O5:K2O=17:17:17。由于茭白属于喜肥作物,尤其是有机粪肥,加之热带地区土壤的肥力普遍不高,因此在热带地区种植茭白要施重肥。根据前期试验发现,施用同样重量的牛粪或羊粪的处理组茭白的产量要比施用猪粪或鸡粪的处理组产量低20%左右,因此种植茭白以施用猪粪和鸡粪为佳。另外要注意,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与茭种筛选选用双季茭进行分株繁殖,筛选出分蘖性强、茭肉肥壮白嫩,无雄茭、灰茭,无病害的种株;(2)育苗将割掉地上部分并带土的种茭墩于0~5℃的冷藏库中储存1~3个月,取出置于育苗田中进行育苗;待育苗田中的幼苗长至5~10cm,每个种茭墩分蘖苗达40~80棵,用快刀将种茭墩劈开,分为若干小墩,每墩保留分蘖苗15~20棵;(3)茭田选择与基肥处理选择给排水便捷、肥力好的水田用于栽植茭白;在茭白定植前,将地块翻耕一遍,并且在定植前需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粪或鸡粪3~4吨、三元复合肥8~10kg;(4)定植根据采收时期安排定植时间,茭白从定植至开始采收需65~75天,茭白的分蘖和孕茭于10月至次年5月均可;幼苗定植前先灌浅水,以老茎和幼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即可,栽植密度为每亩1100~1300株,行距0.8~1.2m,株距0.4~0.6m;(5)田间管理①水层管理定植时茭田的水位为浅水位,水深为5~8cm,定植一周以后进行晒田处理,以不现裂缝或仅现丝毛裂缝为度,晒田一周后再次灌浅水,浅水位保持一周后再次晒田一周,然后灌深水,保持水位为18~22cm,且不超过茭白眼,直至采收;②追肥管理在孕茭期每亩追三元复合肥3~5kg即可,不追施氮肥;③促孕茭处理待分蘖苗长至70~80cm喷施一次敌磺钠,然后隔一周后再喷施1次敌磺钠,两次的喷施浓度皆为有效成分472.5克/亩;(6)病虫害防治使用多菌灵和井冈霉素防治锈病和胡麻斑病,通过定期进行人工摘除卵块或者喷施杀螺胺防治福寿螺,通过放置杀鼠剂诱杀进行田鼠防治;(7)采收采收标准为心叶短缩,3片紧身叶的叶片、叶鞘交接处明显束成腰状,茭白孕茭部位明显膨大,叶鞘裂开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过1.0~1.5cm即可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带地区的茭白种植丰产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品种选择与茭种筛选选用双季茭进行分株繁殖,筛选出分蘖性强、茭肉肥壮白嫩,无雄茭、灰茭,无病害的种株;(2)育苗将割掉地上部分并带土的种茭墩于0~5℃的冷藏库中储存1~3个月,取出置于育苗田中进行育苗;待育苗田中的幼苗长至5~10cm,每个种茭墩分蘖苗达40~80棵,用快刀将种茭墩劈开,分为若干小墩,每墩保留分蘖苗15~20棵;(3)茭田选择与基肥处理选择给排水便捷、肥力好的水田用于栽植茭白;在茭白定植前,将地块翻耕一遍,并且在定植前需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粪或鸡粪3~4吨、三元复合肥8~10kg;(4)定植根据采收时期安排定植时间,茭白从定植至开始采收需65~75天,茭白的分蘖和孕茭于10月至次年5月均可;幼苗定植前先灌浅水,以老茎和幼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即可,栽植密度为每亩1100~1300株,行距0.8~1.2m,株距0.4~0.6m;(5)田间管理①水层管理定植时茭田的水位为浅水位,水深为5~8cm,定植一周以后进行晒田处理,以不现裂缝或仅现丝毛裂缝为度,晒田一周后再次灌浅水,浅水位保持一周后再次晒田一周,然后灌深水,保持水位为18~22cm,且不超过茭白眼,直至采收;②追肥管理在孕茭期每亩追三元复合肥3~5kg即可,不追施氮肥;③促孕茭处理待分蘖苗长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郇志博马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