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92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以及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图像传感模块、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模块;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用于检测智能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智能终端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从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读取当前环境光强度,并对当前环境光强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补光装置,驱动智能终端的补光装置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

Intelligent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智能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屏发展趋势,手机正面的屏占比越来越高,因此手机正面因为空间位置受限无法再设置其他组件,例如按键,指纹识别模组等。由于无法设置指纹识别模组,为了实现身份识别,业界提出了采用手机正面的前置摄像头获取面部信息,并进行面部识别。但是现有的面部识别技术的识别效果还需要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以及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图像传感模块、补光装置;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用于检测智能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智能终端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从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读取当前环境光强度,并对当前环境光强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补光装置,驱动智能终端的补光装置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根据智能终端周围环境的明暗来控制智能终端的补光;若智能终端周围环境较暗,则控制智能终端进行补光,从而使得智能终端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提高面部识别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直接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传感模块位于智能终端的正面顶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智能终端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光源为柔光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智能终端的补光光源开启,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正面补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补光光源的亮度、色温和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显示屏时,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智能终端显示屏至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位于智能终端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与显示屏的最大亮度之和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补光光源进行补光。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处理模块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与所述图像传感模块同时工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阈值设置在一存储器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智能终端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智能终端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息屏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亮屏已解锁状态;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智能终端处于息屏状态时,判断是否有屏幕唤醒操作;当判断有屏幕唤醒操作时,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当智能终端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时,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当智能终端处于亮屏已解锁状态时,判断当前是否存在应用程序发起的身份验证请求,若存在身份验证请求,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幕唤醒操作包括:拿起智能终端、触摸智能终端的显示屏、物体靠近智能终端正面预设范围、按压智能终端功能按键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智能终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智能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接触”或“触摸”包括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进一步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结构、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面部识别方法是指通过摄像头采集物体的面部信息,并将采集到的面部信息与注册的面部模板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确定物体的身份合法,匹配失败则确定物体的身份非法。这里的物体例如包括人体或其他的生物体。面部信息例如包括2D图像信息。基于2D图像信息进行面部识别时,利用现有的摄像头即可实现,不需要额外设置摄像装置。但是该摄像头在正常光照环境下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而在光照环境较差时,无法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从而影响面部识别效果,例如因采集到的面部图像较模糊而需要较长的识别过程,甚至无法实现面部识别。如此,还造成用户体验较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实现面部信息采集以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根据周围环境的光强检测结果,来控制是否开启智能终端的补光功能,从而实现环境较暗时也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进而进行身份识别。该智能终端例如但不局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家居式电子产品、车载式电子产品、金融终端产品等合适类型的电子产品。其中,消费性电子产品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脑一体机等。家居式电子产品如为智能门锁、电视、冰箱、穿戴式设备等。车载式电子产品如为车载导航仪、车载DVD等。金融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以及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图像传感模块、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模块;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用于检测智能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智能终端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从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读取当前环境光强度,并对当前环境光强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补光装置,驱动智能终端的补光装置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以及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图像传感模块、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模块;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用于检测智能终端周围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智能终端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从所述环境光传感模块读取当前环境光强度,并对当前环境光强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补光装置,驱动智能终端的补光装置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直接提供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驱动所述图像传感模块采集智能终端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模块位于所述智能终端的正面顶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补光光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光源为柔光灯。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智能终端的补光光源开启,以对智能终端进行正面补光。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控制补光光源的亮度、色温和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智能终端正面的显示屏时,所述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浦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