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进气预旋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679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机进气预旋节能装置,它是在原有的进口导流器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它采用主叶片(1)、副叶片(2)、在风机变工况运行时主、副叶片均能旋转,叶片的预旋角形成是依靠斜齿轮(3)和斜齿圈(4)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可靠,与节流调节方法相比,在额定工况时可节电5%以上,在部分工况时可节电10%以上。(*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机的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风量和风压。现有的风机导流器调节装置,即花瓣阀,其不足之处是预旋作用不够充分,节流损失仍大,叶栅节距选择不够合理。参见“风机技术”杂志82年第4期“通风机轴向进口导流器叶片转动时驱动力矩的计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比现有的节流装置、进气导流器等性能更为优越的风机调节装置,造成强烈的预旋气流,减少进气节流损失,提高变工况工作范围和效率,达到节能效果。本技术在原有的导流器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1)导叶叶栅分为主、副两列,在风机变工况运行时主、副叶片均能旋转,主、副叶片的旋转速率不一致,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速,其速比为12至12.5,在部分工况时相互间形成一个曲面槽道。由于处在前列的副叶片相对于气流也有一个变化的角度,所以大大缓和了变工况时的气流冲击损失,有利于变工况时的调节深度和效率的改善。(2)根据气动原理选择进气预旋装置叶片的长度、宽度和栅距,每列主、副叶片数的选定范围在12-17片之间。主、副叶的宽度与该截面直径及叶片数有关,叠盖度主要取决于主叶片。副叶片的宽度约为主叶片的 1/3 - 1/4 左右。(3)叶片的预旋角形成是依靠斜齿圈一斜齿轮传动,其锥顶角与齿轮直径大小有关,锥顶角度一般在75°-85°之间,以此来提高传动精度和工作的可靠性,并有利于调整啮合间隙。(4)外部执行机构为电动或气动执行器,便于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本技术对流量Q的调节范围是(0-100%)Q额定-正预旋调节。(100-110%)Q额定-负预旋调节。在流量为50%Q额定工况时风机压头H约为(50-70%)H额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可靠,操作灵活,可以在风机本体不改动和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平稳地调节风机的流量和出口压力,工作区宽广,而且在变工况工作时其最高效率值变化不大,并可以彻底消除运行中的喘振危害,与节流调节方法相比,在额定工况时可节电5%以上,在部分工况时可节电10%以上。附图1所示的是风机进气预旋节能装置。下面结合附图1叙述一下本技术的实施例预旋装置的通流部分由主叶片(4),副叶片(2),导流锥(1)和壳体(3)组成,外界执行器按规定指令,牵引拉杆螺钉(7),然后带斜齿圈(8)及斜齿轮(6),斜齿轮(6)旋转后即带动主叶片(4)旋转。另外,当主叶片旋转时,副叶片传动齿轮(5)也旋转,随即带动安装在副叶片上的内齿轮(9)一起旋转。内齿轮(9)和斜齿轮(6)的旋转方向是一致的,但速率不一致,当风机处在部分工况时可以通过拉杆螺钉(7)的角位移量大小来控制主叶片(4)、副叶片(2)的旋转角度,即预旋角的大小,从而达到调节流量和风量之目的,整个预旋装置安装在风机本体(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可旋转叶片、叶片转动机构、壳体组成的风机进气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叶片是由根据工况可造成正负预旋气流,减少进气冲击损失的前后两列主、副叶片所组成,主副叶片的旋转速比为1:2至1:2.5,所述叶片转动机构是采用斜齿轮和斜齿圈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可旋转叶片、叶片转动机构、壳体组成的风机进气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叶片是由根据工况可造成正负预旋气流,减少进气冲击损失的前后两列主、副叶片所组成,主副叶片的旋转速比为1∶2至1∶2.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亮戚文星丁方力孙正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道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