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241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尾部烟道底部的各灰斗布设于下汽包的两侧,炉外集灰斗设于尾部烟道的下方,顶端与各灰斗底端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排灰管一一相连通;在除尘器的下方设置下灰仓,所述下灰仓的顶端与除尘器出灰口之间通过第二排灰管相连通;以炉外集灰斗、下灰仓分别收集尾部烟道的积灰与除尘器的细灰,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喷吹装置的喷吹,经第一输灰管道、第二输灰管道将细灰输送至返料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循环灰浓度不够的情况下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通过循环灰输送以增加锅炉循环灰浓度,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A Device for Improving Load Capacity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热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自身设计和烟煤成分的变化,锅炉在密相区燃烧后,由于细颗粒少、循环灰量少,热量带不到稀相区,导致锅炉带负荷能力较差,现下为改善该现状采用的方式是在烟煤内人为增加煤泥等,增加烟煤的灰份从而提高循环灰量。这种通过人工添加煤泥的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表现在:1、耗时耗力、降低效率:每次锅炉打煤作业前需要人工进行配比操作,铲车驾驶员劳动强度大;2、环境安全隐患:每次配煤时,扬尘很难控制,且煤泥需要单独采购,并经晾晒后才能使用,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3、运行隐患:煤泥水分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破碎机堵塞,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在循环灰浓度不够的情况下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通过循环灰输送以增加锅炉循环灰浓度,替代人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尾部烟道底部的各灰斗布设于下汽包的两侧,炉外集灰斗设于尾部烟道的下方,顶端与各灰斗底端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排灰管一一相连通,底部设第一缓存斗,所述第一缓存斗通过第一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在除尘器的下方设置下灰仓,所述下灰仓的顶端与除尘器出灰口之间通过第二排灰管相连通,底部出口通过关风器与第二缓存斗相连,所述关风器由变频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缓存斗通过第二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以及第一输灰管道与第二输灰管道的各折弯处均设置喷吹装置,各喷吹装置的气嘴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喷吹方向与输灰方向相配套;所述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以第一输灰管道、第二输灰管道为输灰通道,经各喷嘴喷吹,形成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中的细灰向返料器内腔的输送。本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第二排灰管上设手动插板。所述输灰管道为无缝钢管,在喷吹装置安装位置处、迎向气流方向设耐磨衬板。所述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的下端部安装有所述喷吹装置。所述炉外集灰斗与下灰仓的下端部均是逐渐内收形成锥形收口。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对锅炉下汽包处尾部烟道的积灰及除尘器内的细灰进行收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输灰管道连续输送至锅炉返料器,输灰量与输灰速度可调,相较于现有技术,替代了人工配煤作业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由于无需人工在夜间配煤作业,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劳动负荷,杜绝了因疲劳作业产生的安全隐患;此外,本技术采用封闭式输送,保障灰不吸潮和飘洒,杜绝了环保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尾部烟道;2灰斗;3下汽包;4炉外集灰斗;5第一排灰管;6第一缓存斗;7第一输灰管道;8返料器;9除尘器;10下灰仓;11第二排灰管;12关风器;13第二缓存斗;14手动插板;15喷吹装置;16第二输灰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结构是:尾部烟道1底部的各灰斗2布设于下汽包3的两侧,炉外集灰斗4设于尾部烟道的下方,顶端与各灰斗底端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排灰管5一一相连通,底部设第一缓存斗6,第一缓存斗通过第一输灰管道7连接于返料器8底部的手孔上,与返料器内腔相连通;在除尘器9的下方设置下灰仓10,下灰仓的顶端与除尘器出灰口之间通过第二排灰管11相连通,底部出口通过关风器12与第二缓存斗13相连,关风器由变频电机提供动力,使关风器的转速变频可调,与喷吹装置协同配合,可以更好地控制输灰量与输灰速度;第二缓存斗通过第二输灰管道16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返料器内腔相连通;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以及第一输灰管道与第二输灰管道的各折弯处均设置喷吹装置15,各喷吹装置的气嘴与压缩空气管道(未图示)相连,喷吹方向与输灰方向相配套,利用各喷吹装置实现对细灰的气力输送,并在各管道的弯折处也设置喷吹装置,一方面辅助输灰,同时也能够防止管道堵塞,此部分的喷吹作业按需控制启停;锅炉下汽包处尾部烟道的积灰以及除尘器内的细灰分别由炉外集灰斗及下灰仓收集,本装置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以第一输灰管道、第二输灰管道为输灰通道,按现场环境布设,经各喷嘴喷吹,形成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中收集到的细灰向返料器内腔的输送。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第二排灰管上设手动插板14,便于日常检修。输灰管道为无缝钢管,在喷吹装置安装位置处、迎向气流方向设耐磨衬板,整体美观、不易锈蚀;或,喷吹装置安装位置处也可直接采用耐磨材质的管段。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的下端部、靠近底端处安装有喷吹装置,避免缓存斗内积灰。炉外集灰斗与下灰仓全密封,下端部均是逐渐内收形成锥形收口,利于落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其特征是:尾部烟道底部的各灰斗布设于下汽包的两侧,炉外集灰斗设于尾部烟道的下方,顶端与各灰斗底端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排灰管一一相连通,底部设第一缓存斗,所述第一缓存斗通过第一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在除尘器的下方设置下灰仓,所述下灰仓的顶端与除尘器出灰口之间通过第二排灰管相连通,底部出口通过关风器与第二缓存斗相连,所述关风器由变频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缓存斗通过第二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以及第一输灰管道与第二输灰管道的各折弯处均设置喷吹装置,各喷吹装置的气嘴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喷吹方向与输灰方向相配套;所述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以第一输灰管道、第二输灰管道为输灰通道,经各喷嘴喷吹,形成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中的细灰向返料器内腔的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带负荷能力的装置,其特征是:尾部烟道底部的各灰斗布设于下汽包的两侧,炉外集灰斗设于尾部烟道的下方,顶端与各灰斗底端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排灰管一一相连通,底部设第一缓存斗,所述第一缓存斗通过第一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在除尘器的下方设置下灰仓,所述下灰仓的顶端与除尘器出灰口之间通过第二排灰管相连通,底部出口通过关风器与第二缓存斗相连,所述关风器由变频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第二缓存斗通过第二输灰管道连接于返料器底部的手孔上,与所述返料器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存斗、第二缓存斗,以及第一输灰管道与第二输灰管道的各折弯处均设置喷吹装置,各喷吹装置的气嘴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喷吹方向与输灰方向相配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森刘少军杨晓波李伟陈洪波叶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