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13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和位于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矩形支撑框架的四角均设有用于轨排固定的轨排限位槽钢,在前、后纵梁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处均设有轨枕限位槽钢,前后纵梁上间隔的布置有多个两两位置对正的轨枕间距限位器,轨枕间距限位器为可翻转的转动结构,后纵梁的后侧设有轨枕头限位槽钢;轨枕限位槽钢、轨枕间距限位器和轨枕头限位槽钢用于进行轨枕空间上的固定。再通过轨排限位槽钢限制住轨排位置,确保轨排顺利落槽,而后进行轨排组装,从而实现轨枕间距和横向偏移的高精度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无砟轨道施工时轨排组装中轨枕的高精度定位,其操作简单,精度控制高,方便快捷。

A Construction and Assembly Platform for Ballastless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装置,具体为用于无砟轨道轨排框架法施工轨排组装。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采用轨排框架法,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的轨道成为趋势。在轨排组装过程中,有人工散枕和组装平台两种,但人工散枕轨枕定位精度难以保障,造成长轨精调时扣件更换量大。组装平台的使用越来越流行,但大部分较为简单、粗糙,无法起到其轨枕高精度控制的作用,并不能广泛推广,扣件更换量依然很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装置,可以方便快捷、高精度的实现轨枕定位,提高施工精度,减少后期长轨精调扣件更换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包括前纵梁、后纵梁和连接在前纵梁和后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撑,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角均设有用于轨排固定的轨排限位槽钢,在所述前纵梁和后纵梁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处均设有轨枕限位槽钢,所述前纵梁和后纵梁上间隔的布置有多个两两位置对正的轨枕间距限位器,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与所在的前纵梁或后纵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所述后纵梁的后侧设有轨枕头限位槽钢;所述轨枕限位槽钢、轨枕间距限位器和轨枕头限位槽钢用于进行轨枕空间上的固定。进一步讲,本技术中,位于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为前后对称布置,两条前后对称的支腿之间连接有支撑。位于矩形支撑框架四角的轨排限位槽钢在纵向上的间距轨排的长度相同。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绕铰接的铰轴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轨枕头限位槽钢首先限制了轨枕的横向偏移,定位了横向位置,为钢轨的顺利落槽提供快速保障,轨枕限位槽钢和轨枕间距限位器限制了轨枕的纵向间距,定位了纵向位置,避免了反复测量,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支腿,21-前纵梁,22-后纵梁,3-横撑,4-轨排限位槽钢,5-轨枕限位槽钢,6-轨枕间距限位器,7-轨枕头限位槽钢,8-加强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1,位于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1为前后对称布置,两条前后对称的支腿1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撑8。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包括前纵梁21、后纵梁22和连接在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之间的多个横撑3,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角均设有用于轨排固定的轨排限位槽钢4,位于矩形支撑框架四角的轨排限位槽钢4在纵向上的间距轨排的长度相同。在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1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处均设有轨枕限位槽钢5,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上间隔的布置有多个两两位置对正的轨枕间距限位器6,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6与所在的前纵梁21或后纵梁22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例如,类似于合页的连接形式,从而可以使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6绕铰接的铰轴翻转。所述后纵梁22的后侧设有轨枕头限位槽钢7;所述轨枕限位槽钢5、轨枕间距限位器6和轨枕头限位槽钢7用于进行轨枕横向和纵向上的全方位固定,从而实现轨枕间距和横向偏移的高精度控制,减少反复测量。本技术通过轨枕限位槽钢5、轨枕间距限位器6和轨枕头限位槽钢7限制住轨枕的横向和纵向位置,准确定位,再通过轨排限位槽钢4限制住轨排位置,确保轨排顺利落槽,而后进行轨排组装。本技术中的支腿1和横撑3主要材料为槽钢和角铁,主要对平台起到支承作用,防止平台变形影响精度,同时将轨枕放置于组装平台之上,完毕后,首先由轨枕头限位槽钢7控制轨枕横向位置,由一侧人工将轨枕推向轨枕头限位槽钢7一侧,到位后轨枕横向位置确定,然后将其拆卸,确保轨排吊装,再由轨枕限位槽钢5控制好端头轨枕的位置,人工挪动轨枕到位,由轨枕间距限位器6控制各轨枕间的纵向间距,轨枕间距限位器6为可翻转的转动结构形式,操作时向上翻起,人工挪动轨枕到限制位置,然后向下翻起,逐个轨枕操作,此时,轨枕定位已全部完毕,开始放置轨排,轨排限位槽钢4固定在平台的两侧,且间距等同于轨排长度,主要作用为确保轨排放置位置,保证轨排顺利快速落槽于轨枕承轨槽内,完成后开始进行扣件紧固,此时轨排组装已全部完成。综上,本技术可以实现无砟轨道施工时轨排组装中轨枕的高精度定位,其操作简单,精度控制高,方便快捷。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1),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包括前纵梁(21)、后纵梁(22)和连接在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之间的多个横撑(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角均设有用于轨排固定的轨排限位槽钢(4),在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处均设有轨枕限位槽钢(5),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上间隔的布置有多个两两位置对正的轨枕间距限位器(6),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6)与所在的前纵梁(21)或后纵梁(22)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所述后纵梁(22)的后侧设有轨枕头限位槽钢(7);所述轨枕限位槽钢(5)、轨枕间距限位器(6)和轨枕头限位槽钢(7)用于进行轨枕空间上的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砟轨道施工组装平台,包括矩形支撑框架和位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底部的多条支腿(1),所述矩形支撑框架包括前纵梁(21)、后纵梁(22)和连接在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之间的多个横撑(3),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支撑框架的四角均设有用于轨排固定的轨排限位槽钢(4),在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处均设有轨枕限位槽钢(5),所述前纵梁(21)和后纵梁(22)上间隔的布置有多个两两位置对正的轨枕间距限位器(6),所述轨枕间距限位器(6)与所在的前纵梁(21)或后纵梁(22)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连江曹建腾赵岩崔向兵王文明田金璐黄有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