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93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包括冷凝机箱、输送管、分隔板及回收箱,冷气从冷气入口进入冷凝机箱,冷气从下方的冷凝室向上方的冷凝室蔓延,当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从输送管的顶端进入后,先经过上方的冷凝室,而后经过弯道进入下方的冷凝室,由于冷气从冷凝机箱的下方向上蔓延,所以冷凝室的温度从上往下逐渐降低,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经过多个冷凝室的不断降温冷凝,最后变成液态的氢氟酸从输送管的尾端流入存水弯,存水弯起到水封作用,冷凝产生的氢氟酸通过存水弯的另一端排出收集,分隔设置的冷凝室起到多级冷凝的作用,提高冷凝效果,而未冷凝的无水氟化氢则从排气管排入回收箱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

An anhydrous hydrogen fluoride produ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
本技术涉及无水氟化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工业无水氟化氢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外观为无色发烟液体的99%以上的氢氟酸,氢氟酸在减压或高温下易气化为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氢已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化工和石油等行业,是强氧化剂,还是制取元素氟、各种氟致冷剂和无机氟化物,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基本原料,可配制成各种用途的有水氢氟酸,用于石墨制造和制造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等,是生产冷冻剂“氟里昂”、含氟树脂、有机氟化物和氟的原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不断的提高,原子能、化工和石油等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无水氟化氢的生产加工尤为重要,无水氟化氢生产的最后工序需要使用冷凝器将无水氟化氢液化,经过液化后的无水氟化氢方可进行封装储存,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冷凝效果较差,无水氟化氢液化转化率不高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包括冷凝机箱、输送管、分隔板及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机箱一端并与所述冷凝机箱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冷凝机箱的顶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出口,所述冷凝机箱的底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入口,所述分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冷凝机箱从上到下水平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冷凝室,所述输送管的顶端伸出所述冷凝机箱接近所述回收箱一端的顶端面,所述输送管的尾端从所述冷凝机箱与所述回收箱相贴合的端面底部伸出并伸入所述回收箱内部,位于所述冷凝机箱内部的所述输送管从上到下设有多个弯道,且各个所述弯道分别接近所述冷凝机箱的两端设置,各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每个所述弯道贯穿一个所述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的半径大于所述输送管半径;所述输送管的尾端固定连通有存水弯,所述存水弯为J型结构,所述存水弯的最顶端与所述输送管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存水弯的另一端连通有向下设置并伸出所述回收箱底端面的排液管,水平设置的所述输送管的尾端顶部连通有多个排气管;所述回收箱的顶端面开设有回收管。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道的数量为至少3个,所述弯道的数量与所述分隔板的数量相一致。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大于50mm。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连通有三通管件,所述回收管向上水平延伸并与所述三通管件的一个通口相连通,所述三通管件的最后一个通口连接外接管道。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收管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回收管的水平段位置。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收箱上安装有压力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冷气从冷气入口进入冷凝机箱,在分隔板的作用下冷气从下方的冷凝室向上方的冷凝室蔓延,当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从输送管的顶端进入后,先经过上方的冷凝室,而后经过弯道进入下方的冷凝室,由于冷气从冷凝机箱的下方向上蔓延,所以冷凝室的温度从上往下逐渐降低,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经过多个冷凝室的不断降温冷凝,最后变成液态的氢氟酸从输送管的尾端流入存水弯,存水弯起到水封作用,冷凝产生的氢氟酸通过存水弯的另一端排出收集,多个分隔板分隔设置的冷凝室起到多级冷凝的作用,提高冷凝效果,而未冷凝的无水氟化氢则从排气管排入回收箱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凝机箱;11、冷气出口;12、冷气入口;13、冷凝室;2、输送管;21、弯道;22、排气管;23、三通管件;3、分隔板;31、通气孔;4、回收箱;41、回收管;42、流量调节阀;43、压力表;5、存水弯;6、排液管;7、外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包括冷凝机箱1、输送管2、分隔板3及回收箱4、所述回收箱4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机箱1一端并与所述冷凝机箱1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冷凝机箱1的顶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出口11,所述冷凝机箱1的底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入口12,所述分隔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3将所述冷凝机箱1从上到下水平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冷凝室13,所述输送管2的顶端伸出所述冷凝机箱1接近所述回收箱4一端的顶端面,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从所述冷凝机箱1与所述回收箱4相贴合的端面底部伸出并伸入所述回收箱4内部,位于所述冷凝机箱1内部的所述输送管2从上到下设有多个弯道21,且各个所述弯道21分别接近所述冷凝机箱1的两端设置,各所述分隔板3上开设有通气孔31,每个所述弯道21贯穿一个所述通气孔31,且所述通气孔31的半径大于所述输送管2半径;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固定连通有存水弯5,所述存水弯5为J型结构,所述存水弯5的最顶端与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存水弯5的另一端连通有向下设置并伸出所述回收箱4底端面的排液管6,水平设置的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顶部连通有多个排气管22;所述回收箱4的顶端面开设有回收管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冷气从冷气入口12进入冷凝机箱1,在分隔板3的作用下冷气从下方的冷凝室13向上方的冷凝室13蔓延,当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从输送管2的顶端进入后,先经过上方的冷凝室13,而后经过弯道21进入下方的冷凝室13,由于冷气从冷凝机箱1的下方向上蔓延,所以冷凝室13的温度从上往下逐渐降低,高温状态下的无水氟化氢经过多个冷凝室13的不断降温冷凝,最后变成液态的氢氟酸从输送管2的尾端流入存水弯5,存水弯5起到水封作用,冷凝产生的氢氟酸通过存水弯5的另一端排出收集,多个分隔板3分隔设置的冷凝室13起到多级冷凝的作用,提高冷凝效果,而未冷凝的无水氟化氢则从排气管22排入回收箱4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道21的数量为至少3个,且所述弯道21的数量为基数,也可以是5个、7个等等,所述弯道21的数量与所述分隔板3的数量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水弯5的水封深度大于50mm,为了保证水封的稳定型,存水弯5的水封深度大于5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2的顶端连通有三通管件23,所述回收管41向上水平延伸并与所述三通管件23的一个通口相连通,所述三通管件23的最后一个通口连接外接管道7,外接管道7与无水氟化氢的排出口相连通,使回收箱4内回收的无水氟化氢与生产出的无水氟化氢经过三通管件23进入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箱(1)、输送管(2)、分隔板(3)及回收箱(4)、所述回收箱(4)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机箱(1)一端并与所述冷凝机箱(1)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冷凝机箱(1)的顶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出口(11),所述冷凝机箱(1)的底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入口(12),所述分隔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3)将所述冷凝机箱(1)从上到下水平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冷凝室(13),所述输送管(2)的顶端伸出所述冷凝机箱(1)接近所述回收箱(4)一端的顶端面,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从所述冷凝机箱(1)与所述回收箱(4)相贴合的端面底部伸出并伸入所述回收箱(4)内部,位于所述冷凝机箱(1)内部的所述输送管(2)从上到下设有多个弯道(21),且各个所述弯道(21)分别接近所述冷凝机箱(1)的两端设置,各所述分隔板(3)上开设有通气孔(31),每个所述弯道(21)贯穿一个所述通气孔(31),且所述通气孔(31)的半径大于所述输送管(2)半径;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固定连通有存水弯(5),所述存水弯(5)为J型结构,所述存水弯(5)的最顶端与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相连通,所述存水弯(5)的另一端连通有向下设置并伸出所述回收箱(4)底端面的排液管(6),水平设置的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顶部连通有多个排气管(22);所述回收箱(4)的顶端面开设有回收管(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氟化氢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机箱(1)、输送管(2)、分隔板(3)及回收箱(4)、所述回收箱(4)固定安装于所述冷凝机箱(1)一端并与所述冷凝机箱(1)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冷凝机箱(1)的顶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出口(11),所述冷凝机箱(1)的底端面接近所述回收箱(4)的一端开设有冷气入口(12),所述分隔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隔板(3)将所述冷凝机箱(1)从上到下水平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冷凝室(13),所述输送管(2)的顶端伸出所述冷凝机箱(1)接近所述回收箱(4)一端的顶端面,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从所述冷凝机箱(1)与所述回收箱(4)相贴合的端面底部伸出并伸入所述回收箱(4)内部,位于所述冷凝机箱(1)内部的所述输送管(2)从上到下设有多个弯道(21),且各个所述弯道(21)分别接近所述冷凝机箱(1)的两端设置,各所述分隔板(3)上开设有通气孔(31),每个所述弯道(21)贯穿一个所述通气孔(31),且所述通气孔(31)的半径大于所述输送管(2)半径;所述输送管(2)的尾端固定连通有存水弯(5),所述存水弯(5)为J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明王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东沿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