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永翠专利>正文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96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安装壳体、储气装置、静态启动装置、离合装置、档位装置,安装壳体为设置有安装内腔并安装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离合装置用于直接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所述的档位装置用于车辆换挡,所述的储气装置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用于车辆静态起步前使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并防止其起步熄火。

Hybrid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起步辅助的混动变速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受重视,汽车发动机朝着增压小型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小排量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此时增压器没有工作,输出的扭矩偏小,尤其是在怠速工况下,这就使车辆起步时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实习驾驶员越来越多,开手动挡车辆在起步过程中油门与离合器配合不好,甚至不踩油门起步,造成车辆起步时容易熄火的问题也十分常见,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使用线性离合器位置传感器的扭矩控制策略提升起步性能,但这种线性离合器传感器非常贵,成本很高,而且匹配这种传感器的EMS控制器需要采用扭矩控制结构,控制策略非常复杂,需要进过高温、高寒、高原的三高标定校准起步辅助策略,所以整车标定开发难度很大,开发周期很长,费用高,而小型车对成本和开发周期要求很高,这样方法明显不使用,此外,现有技术也有采用被动起步补偿控制方法,但当驾驶员快速踩或松离合器踏板时,被动方式补偿不及时,还是很容易熄火,不能从跟班上解决起步易熄火的问题,为此,本团队设计一种辅助汽车起步的混动变速设备,该设备的辅助动力系统为利用高压气体驱动的气动马达,能够对离合器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此外车辆在爬坡时,可同时启用混动变速设备的两套动力系统,可提高车辆的牵引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起步辅助的混动变速设备,静态启动装置能够在车辆起步之前对离合装置的输出端,即对主动件进行预先转动,且该转动转速与离合装置从动件启动时的空转转速相匹配,从而使车辆起步不易熄火。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安装壳体、储气装置、静态启动装置、离合装置、档位装置,安装壳体为设置有安装内腔并安装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离合装置用于直接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所述的档位装置用于车辆换挡,所述的储气装置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用于车辆静态起步前使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并防止其起步熄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档位装置包括转轴、换挡机构、输出轴,输出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部并与车辆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且转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换挡机构设置于转轴与输出轴之间,转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输入轴、储气罐、气泵、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感应储气罐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所述的输入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输入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所述的储气罐与气泵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且气泵的气泵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泵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传递轴一、传递轴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气泵的泵壳上,传递轴一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一活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构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构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构件为带传动构件;所述的传递轴一朝向气泵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气泵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朝向传递轴一的滑动段、背离传递轴一的传递段;所述的传递轴二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二之间,且传递轴二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二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靠近传递轴一的连接段一、靠近气泵的连接段二,且连接段二直径小于连接段一直径;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一自由端位于设置于传递轴一端面的安装槽内,连接段一自由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一可通过连接件持续向传递轴二输出动力,连接件为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内花键一、设置于连接段一自由端的外花键一;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位于设置于气泵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槽内,连接段二自由端穿过连接槽的滑动段并位于传递段内,且连接段一与连接槽滑动段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与连接槽传递段之间设置有连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二可持续向气泵输出动力,连动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二自由端的外花键二、设置于连接槽传递段的内花键二;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可向气泵输出动力的传递状态、断开向气泵输出动力的断开状态,且动力传递机构的初始状态为传递状态。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感应切断机构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一之间,感应切断机构包括感应气缸、推板、连接管、感应弹簧,感应气缸包括感应缸体、感应活塞、感应活塞杆,感应缸体为环形柱体结构,感应缸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与气泵同轴布置,感应缸体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缸腔,且感应缸体朝向气泵的端面设置有与感应缸腔之间相互接通的环形过渡腔,并且该端面匹配安装有感应缸盖,感应缸盖上设置有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的导气嘴;所述的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端面开设有与感应缸腔接通的导孔,所述的感应活塞设置于感应缸体的感应缸腔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活塞杆的一端与感应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一侧,所述的感应活塞与感应活塞杆对应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推板为环形板体,推板固定于感应活塞杆自由端且推板与气泵同轴布置,所述的传递轴二外部设置有外置台阶,且外置台阶位于推板背离气泵的一侧,并且外置台阶与推板接触;所述的连接管用于储气罐与导气嘴之间的连接接通;所述的感应弹簧套设于传递轴二外部且位于外置台阶背离气泵的一侧,感应弹簧的一端与外置台阶抵触、另一端与固定支架抵触,且感应弹簧的弹力使传递轴二做背离传递轴一的运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包括用于以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马达、用于气动马达与储气罐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用于气动马达与转轴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所述的气动马达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动马达固定于安装壳体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伸入至安装壳体内部;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控制器、用于启动控制器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一、用于启动控制器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二;所述的启动控制器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壳体外部,启动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启动控制器包括控制件、启动气阀;所述的启动阀包括启动阀体、启动阀芯、启动阀杆,所述的启动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的壳体结构,启动阀体固定于支撑板上,启动阀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阀盖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的启动阀芯设置于启动阀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启动阀芯可封闭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的接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壳体、储气装置、静态启动装置、离合装置、档位装置,安装壳体为设置有安装内腔并安装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离合装置用于直接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所述的档位装置用于车辆换挡,所述的储气装置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用于车辆静态起步前使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并防止其起步熄火。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壳体、储气装置、静态启动装置、离合装置、档位装置,安装壳体为设置有安装内腔并安装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壳体结构,所述的离合装置用于直接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并向档位装置输出动力,所述的档位装置用于车辆换挡,所述的储气装置用于储存压缩气体,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用于车辆静态起步前使离合装置的输出端进行预先转动并防止其起步熄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位装置包括转轴、换挡机构、输出轴,输出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部并与车辆差速器等行进系统连接,转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且转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换挡机构设置于转轴与输出轴之间,转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入部件连接,输出轴与换挡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输入轴、储气罐、气泵、用于接收发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气泵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感应储气罐内是否蓄满压缩气体并自动切断动力传递机构内部动力传递的感应切断机构;所述的输入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输入轴活动安装于安装壳体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输入轴的动力输入端伸出至安装壳体外,输入轴与发动机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所述的储气罐与气泵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外表面,且气泵的气泵轴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泵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用于两者连接接通的通气管;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传递轴一、传递轴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固定于气泵的泵壳上,传递轴一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一活动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一与输入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构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构件进行动力连接传递,动力传递构件为带传动构件;所述的传递轴一朝向气泵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气泵动力输出端同轴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朝向传递轴一的滑动段、背离传递轴一的传递段;所述的传递轴二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二之间,且传递轴二与气泵同轴布置,传递轴二由两部分组成并分别为靠近传递轴一的连接段一、靠近气泵的连接段二,且连接段二直径小于连接段一直径;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一自由端位于设置于传递轴一端面的安装槽内,连接段一自由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一可通过连接件持续向传递轴二输出动力,连接件为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内花键一、设置于连接段一自由端的外花键一;所述的传递轴二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位于设置于气泵动力输出端的连接槽内,连接段二自由端穿过连接槽的滑动段并位于传递段内,且连接段一与连接槽滑动段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连接段二自由端与连接槽传递段之间设置有连动件且两者之间通过连动件进行动力连接,并且传递轴二沿自身轴向发生位移时,传递轴二可持续向气泵输出动力,连动件包括设置于连接段二自由端的外花键二、设置于连接槽传递段的内花键二;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可向气泵输出动力的传递状态、断开向气泵输出动力的断开状态,且动力传递机构的初始状态为传递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切断机构设置于气泵与传递轴一之间,感应切断机构包括感应气缸、推板、连接管、感应弹簧,感应气缸包括感应缸体、感应活塞、感应活塞杆,感应缸体为环形柱体结构,感应缸体固定于固定支架上且与气泵同轴布置,感应缸体内部沿自身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感应缸腔,且感应缸体朝向气泵的端面设置有与感应缸腔之间相互接通的环形过渡腔,并且该端面匹配安装有感应缸盖,感应缸盖上设置有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的导气嘴;所述的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端面开设有与感应缸腔接通的导孔,所述的感应活塞设置于感应缸体的感应缸腔内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活塞杆的一端与感应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感应缸体背离气泵的一侧,所述的感应活塞与感应活塞杆对应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推板为环形板体,推板固定于感应活塞杆自由端且推板与气泵同轴布置,所述的传递轴二外部设置有外置台阶,且外置台阶位于推板背离气泵的一侧,并且外置台阶与推板接触;所述的连接管用于储气罐与导气嘴之间的连接接通;所述的感应弹簧套设于传递轴二外部且位于外置台阶背离气泵的一侧,感应弹簧的一端与外置台阶抵触、另一端与固定支架抵触,且感应弹簧的弹力使传递轴二做背离传递轴一的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启动装置包括用于以储气罐内的压缩气体为驱动源的气动马达、用于气动马达与储气罐之间连接并控制两者之间压缩气体流通的启动控制机构、用于气动马达与转轴之间动力连接并通过转轴向离合装置输出端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接机构一;所述的气动马达轴向平行于输出轴轴向,气动马达固定于安装壳体上且其动力输出端伸入至安装壳体内部;所述的启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控制器、用于启动控制器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一、用于启动控制器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的导气管二;所述的启动控制器与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壳体外部,启动控制器安装于支撑板上,启动控制器包括控制件、启动气阀;所述的启动阀包括启动阀体、启动阀芯、启动阀杆,所述的启动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阀盖的壳体结构,启动阀体固定于支撑板上,启动阀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阀盖上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的启动阀芯设置于启动阀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滑动导向配合,启动阀芯可封闭进气接口、出气接口之间的接通,所述的启动阀杆的一端与启动阀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穿设孔并位于启动阀体外部;所述的导气管一用于进气接口与储气罐之间连接接通,所述的导气管二用于出气接口与气动马达之间连接接通;所述的控制件包括启动电机、启动齿轮、启动齿条,启动电机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其输出轴轴向垂直于启动阀杆的延伸方向,启动齿轮固定于启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外部,启动齿条延伸方向平行于启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永翠
申请(专利权)人:陆永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