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067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28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混合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偶联剂和除水剂,得到第一混合物;S2:在100~150℃的温度下,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真空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S3:混合催化剂和第二混合物,脱泡后得到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本申请还是涉及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使用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主体胶,可减少溶剂对人体的损害,且不影响其本身的力学性能。

A solvent-free silane modified nail-free adhesiv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密封胶
,尤其涉及一种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免钉胶是一种能够代替螺栓、钉子、焊接等紧固设备的多功能装饰用新型结构胶。比起常规的紧固设备,其具有易施工、弹性好、材质轻、耐腐蚀、可填补接缝空隙、美观无钉眼等优点。在使用操作过程中不需钻孔、打钉,节省工时;也不产生噪音和灰尘污染;绿色环保可调整位置,操作简单。目前,国内许多胶粘剂生产企业对硅烷改性免钉胶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视。目前,市场上的免钉胶一般为溶剂挥发型免钉胶,溶剂型免钉胶是通过把溶剂型的SBS橡胶,氯丁胶或者苯乙烯橡胶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备而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且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容易断裂的不饱和键,耐侯性较差。而硅烷改性免钉胶无溶剂,接触空气中水分即可交联固化,固化后机械强度高,不含异氰酸根,绿色环保,性能优异;可通过添加适当抗氧剂使其耐候性良好。因此,本领域持续需要开发一种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免钉胶溶剂挥发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硅烷改性免钉胶的制备方法。本申请所制备的硅烷改性免钉胶以新型的硅烷封端聚醚树脂作为基体胶,制备出一种具有固化速率快、机械强度高的环保无溶剂型免钉胶。本申请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如上所述的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所制备的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下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混合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偶联剂和除水剂,得到第一混合物;S2:在100~150℃的温度下,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真空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S3:混合催化剂和第二混合物,脱泡后得到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包括粘度:30000mpa.s-55000mpa.s,锥板粘度仪,25℃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和/或,所述的除水剂包括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乙氧基硅烷;和/或,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或,所述催化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和/或,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优选为25%~40%;和/或,所述的除水剂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05~1%,优选为0.1%~0.13%;和/或,所述偶联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4%;和/或,所述的轻质碳酸钙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优选为21%~35%;和/或,所述增塑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25~40%,优选为30%;和/或,所述抗氧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2~0.8%,优选为0.6%;和/或,所述的催化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优选为0.2%~0.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所述的混合包括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偶联剂、抗氧剂和除水剂投入料缸,搅拌均匀;和/或,所述真空处理包括在100~130℃下抽真空,所述的抽真空的时间为1~3小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轻钙、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偶联剂、增塑剂和除水剂投入料缸,搅拌均匀;加入抗氧剂,高速搅拌至分散均匀,物料中没有颗粒;在100~150℃下抽真空,降温后加入催化剂,搅拌出胶。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抽真空和所述的加入催化剂之间还包括降温,停止真空。在第二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过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所制备的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原料包括如下成分: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原料包括如下成分: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原料包括如下成分: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原料包括如下成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使用硅烷改性聚醚树脂为主体胶,可减少溶剂对人体的损害,且不影响其本身的力学性能。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从上下文暗示或属于现有技术的惯例,否则本申请中所有的份数和百分比都基于重量,且所用的测试和表征方法都是与本申请的提交日期同步的。在适用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涉及的任何专利、专利申请或公开的内容全部结合于此作为参考,且其等价的同族专利也引入作为参考,特别这些文献所披露的关于本领域中的合成技术、产物和加工设计、聚合物、共聚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等的定义。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申请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申请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本申请中的数字范围是近似值,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其可包括范围以外的数值。数值范围包括以1个单位增加的从下限值到上限值的所有数值,条件是在任意较低值与任意较高值之间存在至少2个单位的间隔。例如,如果记载组分、物理或其它性质(如分子量,熔体指数等)是100至1000,意味着明确列举了所有的单个数值,例如100,101,102等,以及所有的子范围,例如100到166,155到170,198到200等。对于包含小于1的数值或者包含大于1的分数(例如1.1,1.5等)的范围,则适当地将1个单位看作0.0001,0.001,0.01或者0.1。对于包含小于10(例如1到5)的个位数的范围,通常将1个单位看作0.1。这些仅仅是想要表达的内容的具体示例,并且所列举的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被认为清楚记载在本申请中。还应指出,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不限定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结构的物质。关于化学化合物使用时,除非明确地说明,否则单数包括所有的异构形式,反之亦然(例如,“己烷”单独地或共同地包括己烷的全部异构体)。另外,除非明确地说明,否则用“一个”,“一种”或“该”形容的名词也包括其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派生词不排除任何其它的组分、步骤或过程的存在,且与这些其它的组分、步骤或过程是否在本申请中披露无关。为消除任何疑问,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申请中所有使用术语“包含”,“包括”,或“具有”的组合物可以包含任何附加的添加剂、辅料或化合物。相反,除了对操作性能所必要的那些,术语“基本上由……组成”将任何其他组分、步骤或过程排除在任何该术语下文叙述的范围之外。术语“由……组成”不包括未具体描述或列出的任何组分、步骤或过程。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术语“或”指列出的单独成员或其任何组合。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偶联剂和除水剂混合,抽真空,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泡;所述的增塑剂为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可为本领域的常规树脂,优选性能参数为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混合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偶联剂和除水剂,得到第一混合物;S2:在100~150℃的温度下,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真空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S3:混合催化剂和第二混合物,脱泡后得到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混合硅烷改性聚醚树脂、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抗氧剂、偶联剂和除水剂,得到第一混合物;S2:在100~150℃的温度下,对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真空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以及,S3:混合催化剂和第二混合物,脱泡后得到所述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包括粘度:30000mpa.s-55000mpa.s,锥板粘度仪,25℃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和/或,所述的除水剂包括乙烯基甲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乙氧基硅烷;和/或,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或,所述催化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和/或,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无溶剂型硅烷改性免钉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改性聚醚树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优选为25%~40%;和/或,所述的除水剂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05~1%,优选为0.1%~0.13%;和/或,所述偶联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4%;和/或,所述的轻质碳酸钙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优选为21%~35%;和/或,所述增塑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25~40%,优选为30%;和/或,所述抗氧剂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2~0.8%,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怡聂永倩吕湘亮谢琼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