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44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桨叶,传统的桨叶,其翼面多设为光滑面,以减小旋转时所受到的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桨叶,其翼面处设有若干气流槽,这些气流槽均匀排布在桨叶翼面上,桨叶在水或空气中旋转时,气流槽延缓转捩甚至使转捩点不存在与桨叶翼面上,减小压差阻力,从而减小桨叶旋转时所受到水或空气的阻力。

Paddle Bl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桨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桨叶。
技术介绍
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可以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所以桨叶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轮船的推进器中。目前,市场上的桨叶,其翼面光滑以减小水或空气的阻力,翼面扭转一定角度以获得推进力。但是,现有的桨叶,其所受到水或空气的阻力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桨叶转速的提高,桨叶受到的阻力也越大,严重影响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桨叶,解决了桨叶转动时阻力较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桨叶,所述桨叶包括:安装部;叶片部,所述叶片部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叶片部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叶片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翼面;第二翼面;所述叶片部还包括:根部,所述根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第一端部,且所述根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前翼部,所述前翼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翼面及所述第二翼面上设有若干气流槽。优选的,所述气流槽最大深度为1mm。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夹角。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最大夹角为13°。优选的,所述叶片部破风一侧为弧形。优选的,所述叶片部背风一侧为线形,且,所述叶片部破风一侧桨叶厚度小于背风一侧叶片部厚度。优选的,所述叶片部破风一侧设有刃片。优选的,所述桨叶包括:内衬部,所述内衬部不锈钢编织网材质;外皮,所述外皮为碳纤维材质,且,所述外皮包覆所述内衬部。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至少三个固定孔。(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桨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桨叶,其主体部翼面上设有若干气流槽,在桨叶在水中或空气中旋转时,气流槽延缓转捩甚至使转捩点不存在与桨叶翼面上,减小压差阻力,从而减少了桨叶旋转时受到的水或空气的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桨叶立体示意图;图2为桨叶侧面示意图;图3为桨叶主体部示意图;图4为桨叶主体部截面示意图;其中,安装部100,安装孔101,固定孔102,叶片部200,根部210,主体部220,气流槽221,第一翼面222,第二翼面223,前翼部230,刃片240,内衬部300,外皮4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桨叶,解决了桨叶转动时阻力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桨叶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传统的桨叶,其翼面多设为光滑面,以减小旋转时所受到的阻力;本专利技术中的桨叶,其翼面处设有若干气流槽,这些气流槽均匀排布在桨叶翼面上,桨叶在水或空气中旋转时,气流槽延缓转捩甚至使转捩点不存在与桨叶翼面上,减小压差阻力,从而减小桨叶旋转时所受到水或空气的阻力。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桨叶,如图1~3所示桨叶包括安装部100及叶片部200;叶片部200至少具有两个,叶片部200与安装部100一体成型,叶片部200包括主体部220,根部210以及前翼部230;主体部220具有第一翼面222及第二翼面223;根部210位于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且根部210位于主体部220与安装部100之间;前翼部23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翼面222及第二翼面223上设有若干气流槽221,气流槽221为圆形凹坑。气动阻力主要分两种,一个是压差阻力,一个是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确实和物体表面的光滑情况有关,在粘性阻力中一般压差阻力总是大于摩擦阻力。但在气流未分离的情况下,因边界层所消耗的气流总压,在物体后部小于其前部。因而形成压差阻力,但其值较小,几乎全部为摩擦阻力。一经气流分离则压差阻力显著增加,分离点的出现标志着压差阻力开始大量出现。而转捩点的出现标志着摩擦阻力的突增。因而延缓分离甚至使分离不存在物体上,这是减少压差阻力的办法之一。而延缓转捩甚至使转捩点不存在物面上是减少摩擦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的,桨叶为一体成型,桨叶包括安装部100及叶片部200;为了使桨叶正常工作,叶片部200至少具有两个,叶片部200包括主体部220,根部210以及前翼部230;叶片部200整体呈流线型,根部210,主体部220以及前翼部230连接部分平滑过渡,以减少桨叶旋转时受到的阻力;主体部220具有第一翼面222及第二翼面223;其中,第一翼面222为曲面,扭转一定角度,在转动时获得推进力;第二翼面223为平面,减小桨叶在旋转时收到的阻力;根部210位于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且根部210位于主体部220与安装部100之间;前翼部23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翼面222及第二翼面223上设有若干气流槽221;在桨叶水或空气旋转时,流体分离时压差阻力显著增加,大大增加了桨叶旋转所受到阻力,此时桨叶所受到的压差阻力远大于桨叶表面所受的摩擦力,通过设置气流槽221延缓转捩甚至使转捩点不存在与桨叶翼面上,大大减小了压差阻力,从而减少了旋转时桨叶所受到的阻力。上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所述气流槽221最大深度为1mm。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气流槽221过深时,桨叶的整体强度下降,不能满足桨叶在高速旋转时的强度要求;且气流槽221过深时,桨叶所受到的阻力突增,为了保证桨叶整体的强度,以及更好的减小桨叶所受到的阻力,气流槽221的最大深度为1mm。上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夹角。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夹角,即桨叶扭角;桨叶在高速旋转时,同时产生两个力,一个是牵拉桨叶向前的动力,一个是由桨叶扭角向后推动空气产生的反作用力。另一个推进力,是由桨叶扭角向后推流体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得来的。桨叶具有扭角,在桨叶旋转时靠桨叶扭角把前方的流体吸入,并给吸入的流体加一个向后推的力。与此同时,流体也给桨叶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也是推进力一部分。上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最大夹角为13°。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翼面上开有气流槽221时,桨叶扭曲程度为13°时,在保证推进力的同时,桨叶所受到阻力最小。上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叶片部破风一侧为弧形;叶片部破风一侧是指在旋转时,叶片部破开水或空气的一侧,将叶片部破风一侧设为弧形,叶片部的主体部靠近根部一端较宽,叶片部的主体部靠近前翼部一端较窄,有效的保证了桨叶整体的强度。上述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叶片部背风一侧为线形,且,破风一侧叶片部厚度小于背风一侧叶片部厚度。叶片部背风一侧与桨叶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安装部(100);叶片部(200),所述叶片部(200)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叶片部(200)与所述安装部(100)一体成型,且,所述叶片部(200)包括:主体部(220),所述主体部(220)具有:第一翼面(222);第二翼面(223);所述叶片部(200)还包括:根部(210),所述根部(21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且所述根部(21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与所述安装部(100)之间;前翼部(230),所述前翼部(23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翼面(222)及所述第二翼面(223)上设有若干气流槽(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安装部(100);叶片部(200),所述叶片部(200)至少具有两个,所述叶片部(200)与所述安装部(100)一体成型,且,所述叶片部(200)包括:主体部(220),所述主体部(220)具有:第一翼面(222);第二翼面(223);所述叶片部(200)还包括:根部(210),所述根部(21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且所述根部(21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与所述安装部(100)之间;前翼部(230),所述前翼部(230)位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翼面(222)及所述第二翼面(223)上设有若干气流槽(3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槽(301)最大深度为1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20)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