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32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包括缝合线、缝合针和卡扣,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缝合针连接,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卡扣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所述缝合线的两端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压扁部;使用该手术缝合装置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和风险更小。

A surgical su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缝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手术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心脏外科的常规开胸手术采取纵向切开胸骨后进行胸心血管手术,胸心血管手术处理完成后必须进行胸骨两侧骨折端的固定,目前固定胸骨断端常采用金属缝合线环扎关闭胸骨切口以恢复胸壁的完整性。金属缝合线包括缝合针及与缝合针咬合连接的金属缝合线,当医生完成心血管手术后关闭胸骨切口时,缝合针牵引缝合线穿过胸骨组织或经肋间软组织紧贴胸骨表面对胸骨进行环扎、捻紧进行固定。现有的缝合线一般是截面为圆形的金属线,环扎胸骨时金属线与胸骨表面的直接接触面积非常小,接近一条线,导致单位面积内金属线对胸骨施加的压力增大,人体的呼吸运动、肢体活动和咳嗽等易造成胸部肌群对左右两侧的胸骨瓣形成分离倾向与微动,使金属线易于线锯样割裂胸骨左右两侧的骨皮质,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表现得尤为明显,容易造成内固定松脱、局部感染,甚至关胸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环扎金属线的两端捻紧固定的方式,徒手操作捻紧时金属线捻紧松紧不一,也可能出现过拧造成捆扎部位断线而需重新再行布线固定,存在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对人体损伤较少的手术缝合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包括缝合线、缝合针和卡扣,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缝合针连接,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卡扣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所述缝合线的两端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压扁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插入的第一固定孔。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并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同轴或者轴向平行。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端相对的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轴向向外倾斜的导向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连接板向上倾斜。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线、缝合针和卡扣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针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针尖部,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为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中具有安装孔;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转动配合,可绕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的中轴线转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内壁设置有向所述安装孔中心轴凸出的凸部,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的外周壁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凸部卡入所述限位槽。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为圆线,所述缝合线的中部为扁线,所述圆线与扁线之间通过过渡线连接,所述过渡线的线宽从所述扁线向所述圆线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渡线的长度与所述圆线的直径之比大于3。本技术的手术缝合装置通过在缝合线的两端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压扁部,压扁部与胸骨接触,增加了缝合线与胸骨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内胸骨所承受的力,有效减少缝合线对胸骨的损伤;由于缝合线的第二端还接有卡扣,卡扣可以将缝合线的第一端固定,使用卡扣将缝合线的两端固定,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捻紧固定,卡扣避免了由于捻紧固定造成的风险和伤害。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手术缝合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手术缝合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2的手术缝合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手术缝合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的缝合线固定胸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手术缝合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包括缝合线1、缝合针2和卡扣3,缝合线1的第一端11与缝合针2连接,缝合线1的第二端13与卡扣3连接。卡扣3能够防止缝合线1的第二端13穿过人体组织,现有技术未设置卡扣3,手术者有可能用力过大,将缝合线1的第二端13拉过人体组织,出现此情况,就需要重新缝合,会延长手术时间,且对人体创伤较大。参考图3,卡扣3具有第一固定部31和第二固定部32,缝合线1的第二端13与第二固定部32连接,第一固定部31用于固定缝合线1剪除缝合针2后的自由端,缝合线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3都与卡扣3固定连接后,即完成缝合线1的固定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缝合线1的两端捻紧固定的方式,徒手操作捻紧时金属线捻紧松紧不一,也可能出现过拧造成捆扎部位断线而需重新再行布线固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另外,捻紧固定形成的结节突出较多,且平滑度不好控制,会对胸骨周侧的其他组织造成损伤,而使用卡扣3固定代替捻紧固定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缝合线1的两端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压扁部12。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截面为圆形的缝合线,与胸骨接触面积少,缝合线与胸骨接触面几乎为一条线,会对胸骨造成损伤,而压扁部12与胸骨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进一步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参考图5,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上设置有用于供缝合线1剪除第一端后的自由端插入的第一固定孔311。参考图7,在胸腔缝合关闭手术过程中,缝合针2穿过胸腔组织牵引着缝合线1穿过胸腔组织创面,缝合线1在缝合针2的牵引下绕过胸骨左瓣100和胸骨右瓣200的骨表面,缝合线1的第一端11绕至胸骨前骨面并穿过,通过收紧缝合线1的自由端,然后使用工具挤压卡扣3的第一固定部31,使卡扣3将第一端11将缝合线1的自由端固定,即完成捆扎工作,使用方便,且对人体伤害少。参考图3,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3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21,缝合线1的第二端13插入第二固定孔321内并固定,即将缝合线1与卡扣3固定。第一固定孔311和第二固定孔321同轴或者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缝合针和卡扣,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缝合针连接,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卡扣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所述缝合线的两端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压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缝合针和卡扣,所述缝合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缝合针连接,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扣连接,所述卡扣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所述缝合线的两端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压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缝合线剪除缝合针后的自由端插入的第一固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缝合线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并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同轴或者轴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第二端相对的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轴向向外倾斜的导向面。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道卷李德浩李桂存吴居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荟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