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0123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排气管1、分离孔2、上壳体3、挂钩4、导流板5、蓄叶片6、下壳体7、出流孔8、进口管9。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重力下锐角和多孔结构蓄留液体原理,设计板式液体蓄流结构和板式导流结构,同时基于表面张力形成阻力建立泡破点原理,在出口设计气液分离结构,该装置的进口连接推进剂贮箱的气口,实现微重力下推进剂贮箱加注过程的液体蓄留和气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属于航天

技术介绍
目前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在我国仍处于研制阶段,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是在轨加注系统的核心技术。我国用于在轨加注系统的气液分离装置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应用记录。目前在地面上针对气液分离主要采用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完成,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主要采用旋转部件或设计螺旋流道实现,在旋转部件转速较低或螺旋流道流量较小时无法实现分离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卫星推进剂贮箱在轨加注时需实现微重力环境下无夹液排气,而微重力下的气液处于混合状态,实现无夹液的排气就必须解决微重力下气液分离问题。微重力下气液分离主要依靠表面张力或离心力。因此,用于在轨加注气液分离装置是实现卫星在轨加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利用微重力下锐角和多孔结构蓄留液体原理,设计板式液体蓄流结构和板式导流结构,同时基于表面张力形成阻力建立泡破点原理,在出口设计气液分离结构,该装置的进口连接推进剂贮箱的气口,实现微重力下推进剂贮箱加注过程的液体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分离孔(2)、上壳体(3)、导流板(5)、蓄叶片(6)、下壳体(7)、出流孔(8)、进口管(9);所述上壳体(3)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构成密封的内部腔体;所述排气管(1)从上壳体(3)伸入所述内部腔体中且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排气管(1)在内部腔体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加工有多个分离孔(2);所述进口管(9)从下壳体(7)伸入所述内部腔体中且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进口管(9)在内部腔体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加工有多个出流孔(8);所述导流板(5)和蓄叶片(6)均位于内部腔体中,且均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5)与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卫星推进剂贮箱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分离孔(2)、上壳体(3)、导流板(5)、蓄叶片(6)、下壳体(7)、出流孔(8)、进口管(9);所述上壳体(3)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构成密封的内部腔体;所述排气管(1)从上壳体(3)伸入所述内部腔体中且与上壳体(3)固定连接,排气管(1)在内部腔体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加工有多个分离孔(2);所述进口管(9)从下壳体(7)伸入所述内部腔体中且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进口管(9)在内部腔体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加工有多个出流孔(8);所述导流板(5)和蓄叶片(6)均位于内部腔体中,且均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5)与蓄叶片(6)插接固定在进口管(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孔(2)为等直径圆孔或者锥形孔,圆孔直径或者锥形孔的最大截面直径不超过0.0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孔(2)轴向间距不大于1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孔(2)在排气管(1)处于内部腔体中部分的管壁上沿轴向均布8~12层,每层沿周向均布10~15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涛李永陈磊李文刘镇星宋飞李新光周旭冉梁红义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