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管路连接结构以及硬管路连接结构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24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以及硬管路连接结构组,涉及管路制造技术领域,该硬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管路阳端和管路阴端;所述管路阴端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管路阳端上;所述管路阳端上设置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路阴端固定的定位凸起;所述管路阴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卡接的定位槽孔;所述管路阳端插入所述管路阴端时,所述定位凸起在管壁压力的作用下迫使所述变形部变形,进而带动所述定位凸起滑向所述定位槽孔,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进行硬管路连接时所用的连接结构复杂,且强行拆卸时容易造成管路损坏等技术问题。

Hard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Hard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管路连接结构以及硬管路连接结构组
本技术涉及管路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以及硬管路连接结构组。
技术介绍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连接件和阀门等连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者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路是液压系统或者流体输送系统中的、用于传输工作流体的管道,是一种合理安排的管道系统,管路的连接方式以及连接结构多种多样,例如软管与硬管之间通过卡箍类的连接件打紧固定;但是当遇到硬管与硬管连接时,因为管路材质的刚度较大,在保证管路结构完好无缺的同时还需要将两者固定连接,所用到的连接结构往往会比较复杂,例如空滤的引气管与空滤进气口之间的连接就是硬管与硬管的连接;另外,常用的快插结构等零部件的卡接结构、防脱结构等精度要求较高,且制作复杂、成本高,在进行拆除时需要打开专门的防脱结构才能拆卸,如若强行拆卸则会造成管路自身结构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行硬管路连接时所用的连接结构复杂,且强行拆卸时容易造成管路损坏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管路阳端和管路阴端;所述管路阴端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管路阳端上;所述管路阳端上设置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路阴端固定的定位凸起;所述管路阴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卡接的定位槽孔;所述管路阳端插入所述管路阴端时,所述定位凸起在管壁压力的作用下迫使所述变形部变形,进而带动所述定位凸起滑向所述定位槽孔。进一步的,所述变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管路阳端的管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变形部与所述管路阳端的管壁之间存在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包括用于进行卡接的安装斜面和用于进行拆卸的拆除斜面;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安装斜面卡入所述定位槽孔内;所述拆除斜面设置在所述安装斜面的两侧,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拆除斜面滑出所述定位槽孔。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斜面呈第一倾斜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管路阳端的轴向的内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拆除斜面呈第二倾斜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安装斜面的底面所在平面的内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拆除斜面包括第一拆除面和第二拆除面;所述第一拆除面和所述第二拆除面沿所述安装斜面顶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还包括用于进行限位的防脱斜面;所述防脱斜面的两侧与所述拆除斜面连接,所述防脱斜面沿所述管路阳端的径向、且沿所述拆除斜面的顶部至底部延伸。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斜面、所述拆除斜面以及所述防脱斜面的底部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安装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管路阳端的轴向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斜面、所述拆除斜面以及所述防脱斜面的滑动平面;所述滑动平面设置在所述安装斜面、所述拆除斜面以及所述防脱斜面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管路阳端的外侧壁上还环绕设置有环形的、用于进行套接限位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管路阴端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管路阳端径向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管路阴端的管壁厚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孔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定位槽孔的水平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孔围成的图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凸起底部所形成的图形的表面积。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行硬管路连接时所用的连接结构复杂,且强行拆卸时容易造成管路损坏等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组,包括上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且所述管路阳端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凸起与多个所述开口槽孔,所述管路阴端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槽孔,每个所述定位凸起与每个所述定位槽孔配合卡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管路阳端和管路阴端,管路阳端的外径小于管路阴端的外径,便于管路阴端能够套接在管路阳端的外侧壁上;在管路阳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在管路阴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孔,且定位凸起能够卡入定位槽孔内;在管路阳端上还设置有用于变形的变形部,定位凸起设置在变形部上;需要进行连接时,将管路阳端的外侧壁贴着管路阴端的外侧壁缓慢插入管路阴端,在插入的过程中,设置在管路阳端上的定位凸起受到管壁之间的挤压作用,具有沿管路阳端径向的运动趋势,进而通过定位凸起迫使变形部沿管路阳端的径向变形,向管壁内侧弯曲,同时带动定位凸起向管壁内侧运动,从而使得定位凸起滑过管路阴端的内壁并穿过定位槽孔,进而实现定位凸起卡接在定位槽孔内,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连接两个硬管路而采用卡箍等连接件打紧固定时操作复杂,且对硬管路的质量要求较高等问题;同时,因为卡箍需要单独制作,进而增加了制作成本,增加安装耗时,而该硬管路连接结构只需将需要连接的两个硬管路直接套接,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槽孔卡接固定即可,不仅节省了制作成本,同时节省了安装时间。另外,管路阴端和管路阳端同轴连接,便于管路阴端与管路阳端对其套接,同时管路阳端与管路阴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同轴转动,不仅便于两个管路的安装,同时便于两个管路的拆卸;当需要进行拆卸时,将管路阴端与管路阳端分别绕相反的方向转动,变形部再次沿管路阳端的内侧壁弯曲变形,使得管路阳端上的定位凸起从管路阴端上的定位槽孔内脱离,进而将管路阴端和管路阳端分离,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进行连接的两个硬管路拆除时,因需要借用较大的外力容易造成连接管路自身结构的损坏,进而降低使用寿命等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组,包括上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在管路阳端的连接端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且每个定位凸起对应设置有一个变形部,便于定位凸起在管路阴端内移动;在管路阴端的连接段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孔,且每个定位槽孔均能够对应一个定位凸起,进而实现两个硬管路的连接与拆卸,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且安装时无需多余的工具,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硬管路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硬管路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阳端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管路阴端的示意图。图标:10-管路阳端;20-管路阴端;30-定位槽孔;40-定位凸起;50-开口槽孔;60-变形部;70-限位凸台;401-安装斜面;402-第一拆除面;403-第二拆除面;404-防脱斜面;405-滑动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阳端和管路阴端;所述管路阴端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管路阳端上;所述管路阳端上设置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路阴端固定的定位凸起;所述管路阴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卡接的定位槽孔;所述管路阳端插入所述管路阴端时,所述定位凸起在管壁压力的作用下迫使所述变形部变形,进而带动所述定位凸起滑向所述定位槽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阳端和管路阴端;所述管路阴端可拆卸套接在所述管路阳端上;所述管路阳端上设置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管路阴端固定的定位凸起;所述管路阴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卡接的定位槽孔;所述管路阳端插入所述管路阴端时,所述定位凸起在管壁压力的作用下迫使所述变形部变形,进而带动所述定位凸起滑向所述定位槽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管路阳端的管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变形部与所述管路阳端的管壁之间存在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包括安装斜面和拆除斜面;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安装斜面卡入所述定位槽孔内;所述拆除斜面设置在所述安装斜面的两侧,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拆除斜面滑出所述定位槽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斜面呈第一倾斜面设置,且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管路阳端的轴向的内夹角为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除斜面呈第二倾斜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