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185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包括反向交错且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所述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不接触,还包括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锥轮的表面和第二锥轮的表面且可旋转的一金属带,所述金属带外表面还对称设有两个可旋转且间距可调的压紧轮,每所述压紧轮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紧贴所述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和两个所述压紧轮沿所述金属带的轴向实现同步移动,通过调节两所述压紧轮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调节施加在所述金属带上的压力,从而实现在所述金属带发生磨损后,还可以保持原有的传递效率,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A New Type of Conical Whee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
本技术涉及无级变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无级变速器有金属带式或者链条式无级变速器和KRG锥环式无级变速器等类型,如图5所示,现有的KRG锥环式无级变速器采用两个锥形轮7压紧金属环8方式来产生传动需要的摩擦力。而这种传动方式的缺点是:KRG锥环式无级变速器金属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磨损,由于两个锥形轮7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调节两个锥形轮7之间的压紧力,当金属环8摩擦磨损后,相当于两个锥形轮7对金属环8的压紧力变小,压紧力变小后导致传递力矩变小,最终导致传递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工作不稳定,使得每次发生磨损后都只能重新更换金属环8,增加维修成本,同时由于在进行无级变速过程中,金属环8是一端受力进行沿金属环8的轴向移动,存在受力不平衡的问题,导致磨损不均匀,进一步缩短金属环8的寿命。如图6和图7所示现有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如图8和图9所示现有的链条式无级变速器传动,两者所需的摩擦力是靠现有的金属带9或链条10的左右侧边缘与带轮斜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缺点是:金属带式或链条式无级变速器的被动带轮需要液压系统来精确控制,对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包括反向交错且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所述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不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锥轮的表面和第二锥轮的表面且可旋转的一金属带,同时所述金属带、所述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和所述金属带外表面相交且间距最大的两个点还对称设有两个可旋转且间距可调的压紧轮,每所述压紧轮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紧贴所述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和两个所述压紧轮沿所述金属带的轴向实现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包括反向交错且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所述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不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锥轮的表面和第二锥轮的表面且可旋转的一金属带,同时所述金属带、所述第一锥轮和第二锥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平面和所述金属带外表面相交且间距最大的两个点还对称设有两个可旋转且间距可调的压紧轮,每所述压紧轮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紧贴所述环形限位槽;所述金属带和两个所述压紧轮沿所述金属带的轴向实现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轮和所述第二锥轮的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截面为弧形或半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锥轮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截面为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勇刘锐毋豪杰魏忠彬林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