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压罩及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88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压罩及隔离开关。均压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下罩体通过穿装在对应的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实现可拆连接,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下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柱绝缘子伸入其内部的贯穿孔,下罩体内设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均压罩在安装时通过内止口结构能够对上下罩体进行准确的定位,连接件能够直接从外侧放入对上、下罩体进行连接,装配过程简单方便,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A Voltage Balancing Cover and Isolation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压罩及隔离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压罩及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特高压隔离开关等高压电气设备普遍采用具有一定管径的均压环作为电场屏蔽的有效装置,为尽可能将高压带电体屏蔽一般采用上下或左右布置的均压环组将高压带电体包裹在中间,以均匀空间电场,避免局部电场强度突出,影响特高压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但在电压等级达到800-1100kV以上,且隔离开关等设备需要安装在户内环境时,为节约户内场地,设备电气间隙十分紧凑,设备之间及设备与墙体及屋顶之间都十分紧凑,普通的环状均压装置由于中间大面积空洞,导致中间的设备金具等带电体电场突出,在较大的过电压下会发生突然放电,严重影响高压电网稳定运行。因此对于这种电场环境十分饱和的情况,特别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屏蔽设备高压带电体的屏蔽装置,并且这种装置的安装工艺和难度需要与均压环相当,不会造成安装的麻烦和困难。申请公布号为CN10892282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屏蔽罩。该屏蔽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屏蔽罩上设置有用于支柱绝缘子穿过的第一孔洞,第一孔洞即贯穿孔,屏蔽罩的侧面设有用于动触头穿过的第二孔洞和用于外部连接母线穿过的第三孔洞,第一、第二和第三孔洞均为内卷边结构。该屏蔽罩的下罩体的上边沿内侧焊接有下连接弯板,下连接弯板的上部伸出至下罩体的上边沿上方;上罩体的下边沿内侧焊接有上连接弯板,下连接弯板的上部弯折且设有腰圆孔,上连接弯板的下部弯折且设有腰圆孔,上、下罩体通过置于两腰圆孔内的螺栓实现连接。上述屏蔽罩通过设置于屏蔽罩内部的连接弯板进行连接,在上、下罩体扣合后,需要通过第二、第三孔洞伸入到罩体内部才能旋拧螺栓,这样就导致装配较为不便,安装难度较大且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压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蔽罩通过设置于内部的连接弯板进行连接,装配较为不便,安装难度较大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开关装配较为不便,安装难度较大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均压罩的技术方案是:均压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均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下罩体通过穿装在对应的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实现可拆连接,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下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柱绝缘子伸入其内部的贯穿孔,下罩体内设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均压罩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均压罩在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并在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处通过设置在连接孔内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安装时通过内止口结构能够对上下罩体进行准确的定位,连接件能够直接从外侧放入对上、下罩体进行连接,装配过程简单方便,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内止口结构设置在下罩体上,上、下罩体在扣合位置处外表面平齐。由于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将内止口结构设置在下罩体上后,内止口结构朝向下罩体内部倾斜,上罩体向下扣合时较为方便,而上、下罩体在扣合位置处外表面平齐能够提高均压罩的屏蔽效果。进一步的,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在对接边缘的内侧焊接有沿对接边缘延伸的连接条,部分连接条凸出对接边缘的端面而与对接边缘构成所述内止口结构。通过直接在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焊接连接条以形成内止口结构,能够简化上罩体或是下罩体的生产工序,便于生产制作。进一步的,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对应设置的连接孔中,位于外侧的连接孔为沉孔,位于内侧的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沉头螺钉。通过沉头螺栓与外侧的沉孔配合能够使沉头螺栓端部与均压罩罩体外表面平齐,提高均压罩屏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位于下罩体的上端开口的竖直投影范围内。贯穿孔位于下罩体的上端开口的竖直投影范围内便于通过上端开口对支柱绝缘子进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设置有三个,且贯穿孔绕下罩体的轴线均匀布置。贯穿孔均布三个能够使支撑绝子支撑更稳定。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为内翻孔,内翻孔的外边沿设置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固定架连接的连接法兰。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固定支柱绝缘子较为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技术方案是:隔离开关,包括动侧单元和静侧单元,动侧单元和静侧单元均包括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柱绝缘子,支柱绝缘子的上端安装有均压罩,均压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均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下罩体通过穿装在对应的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实现可拆连接,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下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柱绝缘子伸入其内部的贯穿孔,下罩体内设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均压罩在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并在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处通过设置在连接孔内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安装时通过内止口结构能够对上下罩体进行准确的定位,连接件能够直接从外侧放入对上、下罩体进行连接,装配过程简单方便,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内止口结构设置在下罩体上,上、下罩体在扣合位置处外表面平齐。由于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将内止口结构设置在下罩体上后,内止口结构朝向下罩体内部倾斜,上罩体向下扣合时较为方便,而上、下罩体在扣合位置处外表面平齐能够提高均压罩的屏蔽效果。进一步的,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在对接边缘的内侧焊接有沿对接边缘延伸的连接条,部分连接条凸出对接边缘的端面而与对接边缘构成所述内止口结构。通过直接在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焊接连接条以形成内止口结构,能够简化上罩体或是下罩体的生产工序,便于生产制作。进一步的,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对应设置的连接孔中,位于外侧的连接孔为沉孔,位于内侧的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沉头螺钉。通过沉头螺栓与外侧的沉孔配合能够使沉头螺栓端部与均压罩罩体外表面平齐,提高均压罩屏蔽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位于下罩体的上端开口的竖直投影范围内。贯穿孔位于下罩体的上端开口的竖直投影范围内便于通过上端开口对支柱绝缘子进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设置有三个,且贯穿孔绕下罩体的轴线均匀布置。贯穿孔均布三个能够使支撑绝子支撑更稳定。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为内翻孔,内翻孔的外边沿设置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固定架连接的连接法兰。通过连接法兰安装固定支柱绝缘子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例中均压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例中内止口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例中下罩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沿C向的贯穿孔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罩体;11-外连接孔;2-下罩体;21-连接条;22-贯穿孔;23-内连接孔;24-旋转绝缘子穿孔;25-连接法兰;3-动触头穿孔;4-母线穿孔;5-沉头螺栓;6-基架;7-支柱绝缘子;8-均压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均压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其特征在于: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均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下罩体通过穿装在对应的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实现可拆连接,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下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柱绝缘子伸入其内部的贯穿孔,下罩体内设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均压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其特征在于: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内止口结构,另一个可插装在内止口结构上实现上、下罩体的扣合,上、下罩体相重叠的罩壁上均对应设有连接孔,且上、下罩体通过穿装在对应的连接孔中的连接件实现可拆连接,上、下罩体扣合连接后整体呈蘑菇型,下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柱绝缘子伸入其内部的贯穿孔,下罩体内设有用于与支柱绝缘子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止口结构设置在下罩体上,上、下罩体在扣合位置处外表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压罩,其特征在于: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其中一个在对接边缘的内侧焊接有沿对接边缘延伸的连接条,部分连接条凸出对接边缘的端面而与对接边缘构成所述内止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红孙玉洲夏立国李付永王占杰高坚徐坤福郭海涛邱正新贾胜男郭川李森然胡艳群罗飞熊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