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杆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02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杆定位结构,连接固定相穿插的两根单杆,包括:分别位于两根单杆杆身的定位孔及可卡固于定位孔并套设于单杆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单杆相邻的两侧壁,所述定位座内穿设有选择性卡入定位孔的定位件、一弹簧、一定位栓及一朝外凸设的按钮,所述定位栓恰由外而内穿过定位座并穿过定位件,所述按钮朝向定位件的端面凹设一卡槽,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卡入卡槽,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按钮,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定位座的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上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定位稳定。

A Double-Bar Positio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杆定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杆体
,尤其是指一种双杆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搬运和使用较大杆体,通常将杆体分为多根杆口口径大小不同的单杆,所述单杆的口径依次减小,口径小的单杆插入于口径大的单杆内,且单杆间常通过一定位结构予以实现固定连接,如常见的可折叠式的帐篷中的立杆通常也是由两根单杆通过定位结构连接固定而成,所述定位结构通常包括设于小口径内的弹簧、定位结构及位于大口径的单杆的通孔,弹簧头端连接在定位结构上并放入小口径的单杆内,所述定位结构上设有一凸块,所述定位结构限位于小口径的单杆内,正常情况下凸块会凸出小口径的单杆外,当小口径的单杆插入大口径的单杆,会挤压凸块,使凸块缩入小口径的单杆内及弹簧压缩,当小口径的单杆的凸块移动到大口径的单杆的通孔时,弹簧会使凸块伸出并进入通孔,从而实现小口径的单杆与大口径的单杆定位,而按压凸块脱离通孔,解除小口径的单杆与大口径的单杆定位。因此,虽然上述小口径的单杆与大口径的单杆的定位操作简便,但是为了便于装配,通过小口径的单杆与大口径的单杆之间会存在一定缝隙,从而影响小口径的单杆与大口径的单杆定位的稳定性,且弹簧头端需连接在定位结构上并放入立杆内,装配繁琐复杂。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定位稳定的双杆定位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双杆定位结构,连接固定相穿插的两根单杆,包括:分别位于两根单杆杆身的定位孔及可卡固于定位孔并套设于单杆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单杆相邻的两侧壁,所述定位座内穿设有选择性卡入定位孔的定位件、一弹簧、一定位栓及一朝外凸设的按钮,所述定位栓恰由外而内穿过定位座并穿过定位件,所述按钮朝向定位件的端面凹设一卡槽,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卡入卡槽,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按钮,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定位座的内壁。所述定位件为长条形。所述单杆为矩形,所述定位件为へ型。所述按钮与定位件间还穿设有另一定位栓,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具有供另一定位栓活动限位的长条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双杆定位结构通过定位座及单杆的结构设计,于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先将定位座的定位件卡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大的单杆的定位孔中,再按压定位座的按钮,使按钮连动卡入于按钮的卡槽内的定位件以定位栓为支点稍微发生翘起,接着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穿插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大的单杆,放松按钮,此时定位件抵于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的杆身,当继续移动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至两单杆的定位孔对通时,此时定位座的弹簧弹力作用下会使所述定位件卡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的定位孔中,从而实现两根单杆的固定连接;而当需要解除两根单杆的固定时,则仅需按压定位座的按钮,使按钮连动卡入于按钮的卡槽内的定位件以定位栓为支点完全翘起,从而可以顺利拉动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下移,使两根单杆的定位孔不再对通,即定位件脱离定位孔,实现两根单杆固定解除,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座的定位件与单杆的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定位,且本专利技术的两根单杆的杆身可以紧密贴合,相比现有的定位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整体上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定位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2)。图4为图2和图3所示定位座的第一实施例使用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符号说明】立杆1固定座11定位座12滑动座13顶模2上连接巢21下连接巢22侧杆组3连杆311、312上铰接点313下铰接点314顶杆组4长杆411短杆412铰接点413支撑杆414连接单元31、41定位孔01单杆02定位件121弹簧122定位栓123按钮124卡槽125长条槽1211。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杆定位结构,连接固定相穿插的两根单杆02,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插入杆体口径大的单杆02中,包括:分别位于两根单杆02杆身的定位孔01及可卡固于定位孔01并套设于单杆02的定位座12,所述定位孔01位于所述单杆02相邻的两侧壁,所述定位座12内穿设有选择性卡入定位孔01的定位件121、一弹簧122、一定位栓123及一朝外凸设的按钮124,所述定位栓123恰由外而内穿过定位座12并穿过定位件121,所述按钮124朝向定位件121的端面凹设一卡槽125,所述定位件121的一端卡入卡槽125,所述弹簧122的一端抵接按钮124,所述弹簧122的另一端抵接于定位座12的内壁。因此,请参阅图2配合图3、图4所示,或者参阅图5配合图6所示,或者参阅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杆定位结构通过定位座12及单杆02的结构设计,于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先将定位座12的定位件121卡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大的单杆02的定位孔01中,再按压定位座12的按钮124,使按钮124连动卡入于按钮124的卡槽125内的定位件121以定位栓123为支点稍微发生翘起,接着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穿插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大的单杆02,放松按钮124,此时定位件121抵于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的杆身,当继续移动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至两单杆02的定位孔01对通时,此时定位座12的弹簧122弹力作用下会使所述定位件121卡入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的定位孔01中,从而实现两根单杆02的固定连接;而当需要解除两根单杆02的固定时,则仅需按压定位座5的按钮124,使按钮124连动卡入于按钮124的卡槽125内的定位件121以定位栓123为支点完全翘起,从而可以顺利拉动两根中杆体口径小的单杆02下移,使两根单杆02的定位孔01不再对通,即定位件121脱离定位孔01,实现两根单杆02固定解除,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座12的定位件121与单杆02的定位孔01的配合实现定位,且本专利技术的两根单杆02的杆身可以紧密贴合,相比现有的定位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整体上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定位稳定。另外,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一实施例,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21为长条形,图5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按钮124与定位件121间还穿设有另一定位栓123,所述定位件121的一端具有供另一定位栓123活动限位的长条槽1211,从而使得按钮124与定位件121的连动更稳定牢固,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座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单杆02为矩形,所述定位件121为へ型,从而使得定位件121与定位孔01的定位更牢固,因定位件121的此种形状更贴近于定位孔01的形状。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雨伞的多节伞中棒间的连接,也可以应用于帐篷支架的立杆1的多节单杆02间的连接,还可以应用于多节桌脚间的连接,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两单杆02间的连接;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用于帐篷支架的立杆1的两节单杆间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杆定位结构,连接固定相穿插的两根单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位于两根单杆杆身的定位孔及可卡固于定位孔并套设于单杆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单杆相邻的两侧壁,所述定位座内穿设有选择性卡入定位孔的定位件、一弹簧、一定位栓及一朝外凸设的按钮,所述定位栓恰由外而内穿过定位座并穿过定位件,所述按钮朝向定位件的端面凹设一卡槽,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卡入卡槽,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按钮,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定位座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0 CN 20181063602971.一种双杆定位结构,连接固定相穿插的两根单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位于两根单杆杆身的定位孔及可卡固于定位孔并套设于单杆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单杆相邻的两侧壁,所述定位座内穿设有选择性卡入定位孔的定位件、一弹簧、一定位栓及一朝外凸设的按钮,所述定位栓恰由外而内穿过定位座并穿过定位件,所述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光镐陈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路华厦门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