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87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18
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六根立柱,分别为两根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右立柱,两根左立柱分别为前左立柱和后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分别为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两根右立柱分别为前右立柱和后右立柱,两根左立柱上端之间、两根右立柱上端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左立柱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右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左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右立柱之间均通过第一X型交叉结构连接;两根左立柱与两根中立柱之间、两根中立柱与两根右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五叉顶盘,每个五叉顶盘分别通过一个连杆结构与相应的四个立柱连接;两根中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十字顶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部不易塌陷、牢靠的折叠帐篷。

folding tent

A folding tent consists of six columns, namely two left columns, two neutral columns and two right columns. The two left columns are front left columns and rear left columns. The two neutral columns are front right columns and rear right columns. The two right columns are front right columns and rear right columns, respectively. The two left columns are between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left columns, between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right columns, between the front neutral columns and the front left columns. The first X-shaped cross structur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two left columns, the two neutral columns and the two right columns, and the two neutral columns and the two right columns. Each five-pronged top plate is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rod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ur columns. There are two cross top plates between the two neutral pillar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lding tent with a top that is not easy to collapse and is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帐篷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帐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折叠帐篷如图1所示,顶棚连杆的支撑均采用十字顶盘1连接,同时顶斜支撑7的数目较少,存在帐篷顶部容易塌陷、不牢靠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折叠帐篷存在顶部易塌陷、不牢靠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部不易塌陷、牢靠的折叠帐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六根立柱,分别为两根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右立柱,两根左立柱分别为前左立柱和后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分别为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两根右立柱分别为前右立柱和后右立柱,两根左立柱上端之间、两根右立柱上端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左立柱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右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左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右立柱之间均通过第一X型交叉结构连接;两根左立柱与两根中立柱之间、两根中立柱与两根右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五叉顶盘,每个五叉顶盘分别通过一个连杆结构与相应的四个立柱连接;两根中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十字顶盘,两个十字顶盘上下正对布置且下面的十字顶盘的底面朝上设置,两个十字顶盘同时通过一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分别与两根中立柱连接;上面的十字顶盘分别通过顶横支撑结构与两个五叉顶盘和下面的十字顶盘连接;所述十字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所述五叉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和一个附加槽,所述附加槽设置在相邻两个铰接槽之间;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第二X型交叉结构包括两个X型交叉单元,每个X型交叉单元由两根交叉杆中部铰接形成,其中一个X型交叉单元与相应的中立柱上端铰接,另一个X型交叉单元包括长交叉杆和短交叉杆,所述长交叉杆的端部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短交叉杆的端部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顶横支撑结构设置两个,两个顶横支撑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顶横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顶横支撑、第二顶横支撑和第三顶横支撑,所述第一顶横支撑的一端与相应一侧的五叉顶盘的附加槽铰接,所述第一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的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两个顶横支撑结构的第三顶横支撑均位于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的长交叉杆之间。进一步,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立柱上侧的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五叉顶盘相应的铰接槽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立柱下侧的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当然连杆结构也可以包括不只三个连杆。再进一步,所述第一X型交叉结构包括三个X型交叉单元。更进一步,所述六根立柱均为可伸缩立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帐篷顶部不易塌陷、牢靠;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反面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十字顶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反面示意图。图6是五叉顶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反面示意图。图8是图3中B的放大图。图9是图3中C的反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3~图9,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六根立柱,分别为两根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右立柱,两根左立柱分别为前左立柱和后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分别为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两根右立柱分别为前右立柱和后右立柱,两根左立柱上端之间、两根右立柱上端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左立柱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右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左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右立柱之间均通过第一X型交叉结构连接;两根左立柱与两根中立柱之间、两根中立柱与两根右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五叉顶盘2,每个五叉顶盘2分别通过一个连杆结构6与相应的四个立柱连接;两根中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十字顶盘1,两个十字顶盘1上下正对布置且下面的十字顶盘的底面朝上设置,两个十字顶盘1同时通过一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4分别与两根中立柱连接;上面的十字顶盘分别通过顶横支撑结构3与两个五叉顶盘和下面的十字顶盘连接;所述十字顶盘1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所述五叉顶盘2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和一个附加槽21,所述附加槽21设置在相邻两个铰接槽之间;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4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第二X型交叉结构4包括两个X型交叉单元,每个X型交叉单元由两根交叉杆中部铰接形成,其中一个X型交叉单元与相应的中立柱上端铰接,另一个X型交叉单元包括长交叉杆41和短交叉杆42,所述长交叉杆41的端部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短交叉杆42的端部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顶横支撑结构3设置两个,两个顶横支撑结构3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顶横支撑结构3包括第一顶横支撑31、第二顶横支撑32和第三顶横支撑33,所述第一顶横支撑31的一端与相应一侧的五叉顶盘2的附加槽21铰接,所述第一顶横支撑31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横支撑32的另一端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33的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33的另一端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两个顶横支撑结构3的第三顶横支撑33均位于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4的长交叉杆41之间。进一步,所述连杆结构6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和第三连杆63,所述第一连杆61的一端与相应立柱上侧的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第二连杆6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与五叉顶盘2相应的铰接槽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一端与相应立柱下侧的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61铰接。当然连杆结构也可以包括不只三个连杆。再进一步,所述第一X型交叉结构包括三个X型交叉单元。更进一步,所述六根立柱均为可伸缩立柱。可实现帐篷的高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四个连杆结构6同时与一个五叉顶盘2连接,连杆结构6连接的是五叉顶盘2的十字铰接槽,一共八个连杆结构6形成帐篷的顶支撑,两个顶横支撑结构3将两个五叉顶盘2、两个十字顶盘1连接在一起,两个十字顶盘1分别通过前后对称布置的一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4连接,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4形成顶斜支撑结构,第二X型交叉结构4的交叉杆即为顶斜支撑,顶斜支撑的数目要多于现有技术中的顶斜支撑的数目,每根立柱的上端上均设有上下布置的两个铰接座,左立柱和右立柱上的铰接座上分别设有三个方向的铰接点,左立柱和右立柱上的上方铰接座的三个铰接点分别铰接的是相邻两个第一X型交叉结构的上侧、相应一侧的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杆,下方铰接座的三个铰接点分别铰接的是相邻两个第一X型交叉结构的下侧、相应一侧的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杆;中立柱上的铰接座上设有五个方向的铰接点,中立柱上的上方铰接座的五个铰接点分别铰接的是同一侧分别与两个五叉顶盘2连接的两个连杆结构的第一连杆、相邻两个第一X型交叉结构的上侧、相应一侧的第二X型交叉结构的上侧,下方铰接座的五个铰接点分别铰接的是同一侧分别与两个五叉顶盘2连接的两个连杆结构的第三连杆、相邻两个第一X型交叉结构的下侧、相应一侧的第二X型交叉结构的下侧;第一X型交叉结构的上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六根立柱,分别为两根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右立柱,两根左立柱分别为前左立柱和后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分别为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两根右立柱分别为前右立柱和后右立柱,两根左立柱上端之间、两根右立柱上端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左立柱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右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左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右立柱之间均通过第一X型交叉结构连接;两根左立柱与两根中立柱之间、两根中立柱与两根右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五叉顶盘,每个五叉顶盘分别通过一个连杆结构与相应的四个立柱连接;两根中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十字顶盘,两个十字顶盘上下正对布置且下面的十字顶盘的底面朝上设置,两个十字顶盘同时通过一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分别与两根中立柱连接;上面的十字顶盘分别通过顶横支撑结构与两个五叉顶盘和下面的十字顶盘连接;所述十字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所述五叉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和一个附加槽,所述附加槽设置在相邻两个铰接槽之间;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第二X型交叉结构包括两个X型交叉单元,每个X型交叉单元由两根交叉杆中部铰接形成,其中一个X型交叉单元与相应的中立柱上端铰接,另一个X型交叉单元包括长交叉杆和短交叉杆,所述长交叉杆的端部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短交叉杆的端部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前后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顶横支撑结构设置两个,两个顶横支撑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顶横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顶横支撑、第二顶横支撑和第三顶横支撑,所述第一顶横支撑的一端与相应一侧的五叉顶盘的附加槽铰接,所述第一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上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的一端与第二顶横支撑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顶横支撑的另一端与下面的十字顶盘左右布置的相应铰接槽铰接;两个顶横支撑结构的第三顶横支撑均位于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的长交叉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六根立柱,分别为两根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右立柱,两根左立柱分别为前左立柱和后左立柱,两根中立柱分别为前中立柱和后中立柱,两根右立柱分别为前右立柱和后右立柱,两根左立柱上端之间、两根右立柱上端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左立柱之间、前中立柱与前右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左立柱之间、后中立柱与后右立柱之间均通过第一X型交叉结构连接;两根左立柱与两根中立柱之间、两根中立柱与两根右立柱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五叉顶盘,每个五叉顶盘分别通过一个连杆结构与相应的四个立柱连接;两根中立柱之间设有两个十字顶盘,两个十字顶盘上下正对布置且下面的十字顶盘的底面朝上设置,两个十字顶盘同时通过一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分别与两根中立柱连接;上面的十字顶盘分别通过顶横支撑结构与两个五叉顶盘和下面的十字顶盘连接;所述十字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所述五叉顶盘包括四个十字交叉的铰接槽和一个附加槽,所述附加槽设置在相邻两个铰接槽之间;两个第二X型交叉结构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第二X型交叉结构包括两个X型交叉单元,每个X型交叉单元由两根交叉杆中部铰接形成,其中一个X型交叉单元与相应的中立柱上端铰接,另一个X型交叉单元包括长交叉杆和短交叉杆,所述长交叉杆的端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泽翔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