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16739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5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

Production Method and Mould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Ribbed Prestressed Composite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本公开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混凝土叠合板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起模板的作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完毕后和现浇部分形成整体,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它兼具现浇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好和预制板节省模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快、可提高构件质量的优点。而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除具有以上优点外,还具有承载力高、自重轻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据专利技术人了解,普通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需要对混凝土底板和肋部先后分别进行浇筑和振捣,这样会带来(1)施工工序多,生产时间长,劳动效率低(2)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太短否则两次施工的混凝土不能结合为一个整体,难以采用凝结时间段和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降低生产周转效率(3)在特殊条件下可能会有底板和肋部混凝土之间粘结不良的风险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及模具,本公开结构简单,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更加快速方便,同时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架设并固定混凝土侧模与端模;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将预应力钢丝穿过端模,同时在端模外侧将锥形防漏浆堵头套在预应力钢丝上;将预应力钢丝穿过长线台两端张拉平台的预留孔,在预应力钢丝上套锥形预应力夹片,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架设抗拉钢筋网架;架设并固定混凝土顶模;从顶模上方空缺处连续浇筑已经制备好的自密实混凝土至设计高度;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混凝土顶模、端模和侧模;混凝土强度临近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放张预应力钢丝。作为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和减水剂经搅拌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中各材料的重量比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砂:石子:水:减水剂=(0.4~0.6):(0.1~0.2):(0.25~0.45):(1.62~1.89):(1.49~1.75):(0.32~0.43):(0.003~0.05)。进一步地,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6~2.9。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大于35%,且1h坍落度损失应小于30mm。进一步地,所述石子的最大粒径为10mm。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应为42.5或更高强度等级。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为2.5~4分钟。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在浇筑时坍落扩展度应大于600mm,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之差不大于50mm。进一步地,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不应有泌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本公开在预应力叠合板中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实现了免振捣施工,可以实现肋部混凝土和底板混凝土一块浇筑,从而可以使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减少施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使用量。本公开模具系统在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可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浆体从底模和测模的间隙流出,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损耗。本公开在预应力叠合板中设置肋部抗拉钢筋,可以提高叠合板的承载能力,可以增大叠合板的长度或者减少施工中叠合板下面支撑的数量,可以降低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本公开在顶模下部设置具有凹凸的图案,可以增强叠合板与叠合层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图案的设计增加美观效果或宣传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公开的顶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的侧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的端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的模板之间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的中空防漏浆堵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一种适合于免振捣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模具/模板,由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组成。长线台底模的长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侧模,短边上分别设置有一端模,侧模和端模的上端设置有一顶模,形成一个整体模具。如图4所示,当多个模板一起工作时,相互衔接的模板中的一种模板(例如侧模)内设置槽形结构,另一种模板(例如底模)的一部分伸入该槽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从侧模与底模之间流出从而影响叠合板质量。图4中仅为了表示模具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各模板的比例并不一定如图所示。如图3所示,端模应预留有可以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另外,端模的两个端部的高度应该与侧模的高度相适配。端模的长度和底模的宽度相适配。端模的上沿形状与顶模相适配。至少具有一个凹槽部,以和顶模上设置的凹槽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顶模至少具有一个凹部;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长线台底模及侧模、端模和顶模,所述长线台底模的长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侧模,长线台底模上端设置顶模,其顶模的两端封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所述顶模至少具有一个凹部;所述长线台底模的短端部分别连接有一端模,且端模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顶模的侧边沿形状相吻合,所述端模的两个端部与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相连,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腔体;所述端模上具有若干能够使预应力钢丝通过的孔洞,所述孔洞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漏浆堵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防漏浆堵头为中空的锥体结构,与所述孔洞之间能够卡接;或,所述防漏浆堵头的中空部位为直径不变的空腔,直径与所适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应力钢丝直径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模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和凸起,或具有一定凹凸深度的图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至少有一部分是可拆卸连接;或,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卡接。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长线台底模、侧模、端模和顶模之间,连接的相应模的连接处,其中一个模设置有卡槽,另一个模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6.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带肋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架设并固定混凝土侧模与端模;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纪宏尚勇郭庆辉周广利王万鹏赵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