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70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端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内端子和外端子;内端子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触指;外端子包括两个第二弹片,两个所述第二弹片贴附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片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触指对应的抵触臂,两个所述第二弹片的抵触臂朝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的所述弹性触指上。第二弹片贴附于第一弹片的外侧,抵触臂能够为弹性触指施加一个弹性力,增加弹性触指的回弹力,使两个第一弹片的弹性触指相互靠拢,避免了弹性触指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的与电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能够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

A connector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端子
本技术涉及端子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大多是包括插接端子,插接端子由纯铜制得,插接端子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共同形成了内端子的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容置插线端,第一侧板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多个弹性触指。使用时,电器件插入两个第一侧板的弹性触指间,由于铜的回弹能力较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触指发生塑性变形导致与电器件接触不良,从而增大连接器端子与电器件连接处的电阻,使连接器端子无法继续使用。因此,亟需一种连接器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端子,该连接器端子能够与电器件紧密接触。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端子,包括:内端子,其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触指;外端子,其包括两个第二弹片,两个所述第二弹片贴附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片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触指对应的抵触臂,两个所述第二弹片的抵触臂朝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的所述弹性触指上。第二弹片贴附于第一弹片的外侧,抵触臂能够为弹性触指施加一个弹性力,增加弹性触指的回弹力,使两个第一弹片的弹性触指相互靠拢,避免了弹性触指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的与电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能够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端子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弹片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锁紧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片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弹片的表面经钝化处理。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的材质为铜,所述第一弹片的表面镀有铜层,所述铜层上镀有镍层,所述镍层上镀有银层。优选地,所述连接片的材质为铜,所述连接片的表面镀有铜层,所述铜层上镀有镍层,所述镍层上镀有银层。优选地,所述银层经钝化处理。优选地,所述铜层的厚度为1-3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3μm,所述银层的厚度为2-3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二弹片贴附于第一弹片的外侧,抵触臂能够为弹性触指施加一个弹性力,增加弹性触指的回弹力,使两个第一弹片的弹性触指相互靠拢,避免了弹性触指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的与电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能够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端子的分解视图。图中:1、第一弹片;11、弹性触指;2、第二弹片;21、抵触臂;3、连接片;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4、固定件;5、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其包括内端子、外端子和连接片3。内端子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1,第一弹片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弹性触指11,与该连接器端子连接的电器件插接于两个第一弹片1之间,两个第一弹片1的弹性触指11夹持于电器件上。第一弹片1由高导电性材料制得。外端子包括两个第二弹片2,第二弹片2贴附于第一弹片1的外侧,第二弹片2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多个左右间隔的抵触臂21,抵触臂21与弹性触指1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第二弹片2的抵触臂21朝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第一弹片1的所述弹性触指11上。第二弹片2由高弹性材料制得。第二弹片2贴附于第一弹片1的外侧,抵触臂21能够为弹性触11指施加一个弹性力,增加弹性触指11的回弹力,使两个第一弹片1的弹性触指11相互靠拢,避免了弹性触指11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的与电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能够增加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触指11和抵触臂21均是通过冲压折弯成型工艺加工而成。两个第一弹片1的弹性触指11折弯成型后形成一定的开角,具有一定的加持力。但是弹性触指11在与电器件插拔时易发生塑性形变,此时需要第二弹片2的抵触臂21提供一定的弹性力,保证弹性触指11不会发生过量的塑性形变。连接片3是由高导电性材料制得。连接片3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片3呈“L”形。两个第一弹片1夹持于第一连接部31,第一弹片1和第二弹片2通过固定件4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上。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4为铆钉,在第一连接部31、第一弹片1和第二弹片2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冲压铆合将第一弹片1和第二弹片2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上。当然还可以使用螺栓将第一弹片1和第二弹片2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上。还可以是第一弹片1与连接片3一体成型,然后用螺栓或者粘接剂等粘接材料将第二弹片2固定于第一弹片1上。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连接孔,与外部电子设备连接时,锁紧件5穿过该连接孔固定连接于外部电子设备上,本实施例中锁紧件5选用螺栓,该螺栓的材质选用不锈钢,其表面需经过钝化处理,钝化处理后螺栓不易被腐蚀。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片2的材质为不锈钢,还可以为弹簧钢等高弹性的金属材料。并且要对第二弹片2的表面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处理后第二弹片2不易被腐蚀,缓第二弹片2的腐蚀速度,提高了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片1的材质为铜,第一弹片1的表面镀铜,也可以是银等其他高导电性材料。铜层厚度为2μm左右,作为基层,然后在铜层上镀镍,镍层的厚度为2-3μm,然后在镍层上镀银,银层的厚度为2-3μm,最后对银层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处理第一弹片1不易被腐蚀,延缓第一弹片1的腐蚀速度,提高了使用寿命。连接片3的材质也为铜,也可以是银等其他高导电性材料。连接片3的表面镀铜,铜层厚度为1-3μm,优选地为2μm,作为基层,然后在铜层上镀镍,镍层的厚度为2-3μm,然后在镍层上镀银,银层的厚度为2-3μm,最后对银层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处理连接片3不易被腐蚀,延缓连接片3的腐蚀速度,提高了使用寿命。铆钉的材质选用黄铜,其表面经过钝化处理,黄铜与铜材质的第一弹片1和连接片3的被腐蚀速度差不多,不会影响连接器端子的使用,再者黄铜的电阻小。第一弹片1优先选用具有高传导性的材料铜,材料成本低,通过冲压折弯成型工艺形成弹性触指11,为了弥补弹性触指11因材料特性回弹能力差的问题,在第一弹片1的外侧贴附不锈钢材质的弹片,充分利用材料自有的特性进行互补,加强弹性触指11的回弹能力。使该连接器端子应用于大电流连接器成为了可能。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端子,其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1),所述第一弹片(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触指(11);外端子,其包括两个第二弹片(2),两个所述第二弹片(2)贴附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片(1)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片(2)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触指(11)对应的抵触臂(21),两个所述第二弹片(2)的抵触臂(21)朝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1)的所述弹性触指(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端子,其包括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1),所述第一弹片(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触指(11);外端子,其包括两个第二弹片(2),两个所述第二弹片(2)贴附于两个所述第一弹片(1)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片(2)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弹性触指(11)对应的抵触臂(21),两个所述第二弹片(2)的抵触臂(21)朝相互靠拢的方向抵压在两个所述第一弹片(1)的所述弹性触指(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端子还包括连接片(3),所述第一弹片(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片(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弹片(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榕鑫宁鹏涛令狐云波刘思锶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