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54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升力臂、第二上升力臂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相连;第一上升力臂一端与上侧接触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一端相连,上侧接触部的一侧具有朝向底板延伸的延伸臂,延伸臂远离上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上升力臂的一部分限位于第一限位块与上侧接触部之间。当上侧接触部发生勾起现象时,第二上升力臂能够为上侧接触部提供一个朝向底板的力,从而防止弹片连接器被勾起,大大提高了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

Square impact shrapne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片连接器,尤其涉及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610377780.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矩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该弹片连接器具有体积小、弹力大、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但其缺乏防勾起的措施,在运输、使用的过程中,该弹片连接器的弹性臂及接触部有时候会被勾起,换句话说,该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升力臂、第二上升力臂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相连;第一上升力臂一端与上侧接触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一端相连,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上升力臂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侧接触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上升力臂的一部分限位于第一限位块与上侧接触部之间,当上侧接触部发生勾起现象时,第二上升力臂能够为上侧接触部提供一个朝向底板的力,从而防止弹片连接器被勾起,大大提高了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上侧接触部;2、第一侧板;21、第一支撑脚;3、第二侧板;31、第二支撑脚;4、第一上升力臂;5、第二上升力臂;6、底板;71、延伸臂;72、第一限位块;81、第一保护臂;82、第二限位块;91、第二保护臂;92、第三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上侧接触部上设置一防勾起结构,通过第二上升力臂与防勾起结构的配合,达到防止弹片连接器防勾起的目的,从而保证弹片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和图2,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上升力臂4、第二上升力臂5和底板6;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与底板6相连;第一上升力臂4一端与上侧接触部1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2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5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1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3一端相连,所述上侧接触部1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板6延伸的延伸臂71,所述延伸臂71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72,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72与所述上侧接触部1之间。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上侧接触部发生勾起现象时,第二上升力臂能够为上侧接触部提供一个朝向底板的力,从而防止弹片连接器被勾起,大大提高了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底板6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一上升力臂4的至少一个第一保护臂81,所述第一保护臂8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82,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82的正下方。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限位块限制了第一上升力臂的上升行程,与第一限位块形成了双重防勾起结构,有效地防止弹片连接器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被勾起,进一步提高了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底板6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二上升力臂5的至少一个第二保护臂91,所述第二保护臂9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设有第三限位块92,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块92的正下方。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限位块限制了第二上升力臂的上升行程,与第一限位块形成了双重防勾起结构,有效地防止弹片连接器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被勾起,进一步提高了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为S形上升力臂。由上述描述可知,S形上升力臂具有体积小、弹力大、加工便利等优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支撑脚21,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21的正上方。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弹片连接器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第一支撑脚能够限制第二上升力臂的下降行程,避免第二上升力臂过度变形,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2的一端朝内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脚21。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支撑脚加工简单,利于控制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脚21抵触所述底板6的顶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有第二支撑脚31,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脚31的正上方。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弹片连接器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第二支撑脚能够限制第一上升力臂的下降行程,避免第一上升力臂过度变形,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及工作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3的一端朝内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支撑脚31。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支撑脚加工简单,利于控制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的制造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脚31抵触所述底板6的顶面。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一上升力臂4、第二上升力臂5和底板6;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与底板6相连;第一上升力臂4一端与上侧接触部1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2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5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1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3一端相连,所述上侧接触部1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板6延伸的延伸臂71,所述延伸臂71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72,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72与所述上侧接触部1之间。详细的,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悬空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72与所述上侧接触部1之间。所述延伸臂71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1的一端朝内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限位块7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72平行于所述底板6设置。所述底板6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一上升力臂4的至少一个第一保护臂81,所述第一保护臂8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82,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82的正下方;所述底板6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二上升力臂5的至少一个第二保护臂91,所述第二保护臂9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设有第三限位块92,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块92的正下方。具体的,所述第一侧板2、第一保护臂81、第二侧板3和第二保护臂91依次设于所述底板6的四个侧边,如此设置能够为第一、二上升力臂提供充分的抗冲击保护,从而提高弹片连接器的抗冲击性能;所述第一保护臂8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朝内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限位块82,所述第二保护臂91远离所述底板6的一端朝内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三限位块92,所述第二限位块82与所述第三限位块92分别平行于所述底板6设置;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为S形上升力臂。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第一支撑脚21,所述第二上升力臂5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脚2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有第二支撑脚31,所述第一上升力臂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脚31的正上方。应当理解的,所述第一、二支撑脚设于底板6上也是可行的,当视为本技术方案的等同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升力臂、第二上升力臂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相连;第一上升力臂一端与上侧接触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一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上升力臂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侧接触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包括上侧接触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上升力臂、第二上升力臂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底板相连;第一上升力臂一端与上侧接触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一侧板一端相连;第二上升力臂一端悬空设置于上侧接触部下方,另一端与第二侧板一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侧具有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上侧接触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上升力臂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侧接触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一上升力臂的至少一个第一保护臂,所述第一保护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上升力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抗冲击弹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保护第二上升力臂的至少一个第二保护臂,所述第二保护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园园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