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67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各个接线槽内分别设置有触点,接线槽内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的压线块,压线块在接线槽内做上下运动,解决了接触器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导线所带来的不便,使导线安装检修更加方便快捷,易于拆卸,并且设有自锁选择装置,解决了以往自锁电路中辅助常开触点与线圈使用导线连接的繁琐。

Self-locking wire-pressing protection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
技术介绍
传统接触器采用螺丝固定安装导线,很容易使接线人员产生疲劳或造成手部损伤引起水泡,另外在自锁电路中往往还需要特别截取小段导线将辅助常开触点与线圈连接,损耗线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以解决传统接触器使用时采用螺丝拧紧导线从而使安装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以及在交流接触器在自锁电路中快速实现自锁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各个接线槽内分别设置有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的压线块,所述压线块在接线槽内做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槽两侧分别开设有L形导向槽,所述压线块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所述压线块两侧的凸块插入接线槽两侧的L形导向槽内;所述压线块经两侧凸块在L形导向槽的竖槽中上下移动以实现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所述压线块经两侧凸块在L形导向槽的横槽中移动,以实现将导线锁紧在触点上。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槽分为主接线槽、辅接线槽以及线圈接线槽,所述主接线槽内安装主触点,所述辅接线槽内安装有辅触点,所述线圈接线槽内安装有线圈接线端;所述主接线槽内的压线块为主压线块,所述辅接线槽内的压线块为辅压线块,所述线圈接线槽内的压线块为线圈压线块,辅压线所述主压线块和辅压线块上分别设置有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前侧右端开设竖向滑槽,所述壳体后侧右端开设竖向滑槽;所述壳体右端面上设置有可做上下运动的自锁铜片,所述自锁铜片前端的接线端伸入所述壳体前侧右端的线圈接线槽内,所述自锁铜片后端的接线端伸入所述壳体后侧右端的辅接线槽内;所述自锁铜片向上运动,所述壳体前侧右端线圈接线槽内的线圈接线端与壳体后侧右端辅接线槽内的辅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所述自锁铜片向下运动,所述壳体前侧右端线圈接线槽内的线圈接线端与壳体后侧右端辅接线槽内的辅触点处于导通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后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绝缘保护板,所述绝缘保护板与壳体右端面之间形成滑腔,所述自锁铜片位于该滑腔内,所述绝缘保护板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自锁铜片上固定设置有绝缘滑片,所述绝缘滑片伸入竖向滑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接触器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导线所带来的不便,使导线安装检修更加方便快捷,易于拆卸,并且设有自锁选择装置,解决了以往自锁电路中辅助常开触点与线圈使用导线连接的繁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正面示意图;图2是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背部示意图;图3是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接线槽示意图;图4是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自锁弹片安装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线圈压线块示意图;图7是压线块示意图;图8是线圈压线块示意图;其中,1、压线块,2、接线槽,3、导向槽,4、自锁铜片,5、绝缘滑片,6、铜片滑槽,7、绝缘保护板,8、竖向滑槽,1A、主压线块,1B、辅压线块,1C、线圈压线块,13、手柄,14、凸块,2A、主接线槽,2B、辅接线槽,2C、线圈接线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7所示,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包括壳体,壳体上11个接线槽2,11个接线槽2内分别设置有触点,接线槽2内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的压线块1压线块1在接线槽2内做上下运动,压线块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压线块1在触点上方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如图3所示,为使压线块1在接线槽2内做上下运动,在接线槽2两侧分别开设有L形导向槽3,在本实施例中,11个接线槽2分为3对主接线槽2A、1对辅接线槽2B以及3个线圈接线槽2C,3个线圈接线槽2C中2个位于壳体前侧,1个位于壳体后侧,3对主接线槽2A内安装主触点,1对辅接线槽2B内安装有辅触点,3个线圈接线槽2C内安装有线圈接线端。如图4所示,主接线槽2A内的压线块1为主压线块1A,如图5所示,辅接线槽2B内的压线块1为辅压线块1B,线圈接线槽2C的压线块1为线圈压线块1C,压线块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14,将压线块两侧的凸块14插入接线槽2两侧的L形导向槽3内;其中,主压线块1A和辅压线块1B上分别设置有手柄13,主压线块1A与辅压线块1B底部分别设有适于相同线径或不同线径的导线槽。如图5所示,为实现导线压接,使压线块1经两侧凸块14在L形导向槽3的竖槽中上下移动以实现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随后将压线块1经两侧凸块14推入L形导向槽3的横槽中,以实现将导线锁紧在触点上。如图6所示,为便于在自锁电路中实现自锁功能,在壳体前侧右端开设铜片滑槽6,壳体在后侧右端开设铜片滑槽6,在壳体右端面上设置有可做上下运动的自锁铜片4,自锁铜片4前端的接线端伸入壳体前侧右端的线圈接线槽2C内,自锁铜片4后端的接线端伸入壳体后侧右端的辅接线槽2B内。当自锁铜片4向上运动,壳体前侧右端线圈接线槽2C内的线圈接线端与壳体后侧右端辅接线槽2B内的辅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自锁铜片4向下运动,壳体前侧右端线圈接线槽2C内的线圈接线端与壳体后侧右端辅接线槽2B内的辅触点处于导通状态。如图1所示,为安全实现自锁铜片4连接状态的切换,在壳体后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绝缘保护板7,绝缘保护板7与壳体右端面之间形成滑腔,自锁铜片4位于该滑腔内,绝缘保护板7开设有竖向滑槽8,自锁铜片4上固定设置有绝缘滑片,绝缘滑片伸入竖向滑槽8中。操作时,将导线插入压线块1与接线端之间,随后按下压线块1使导线与触点压紧,随后将压线块1的凸块14压入横槽内锁紧,即可导线的固定连接;当电路中需要自锁时,将绝缘滑片5向下滑动,即可实现辅助常开触点与线圈导通,当电路中不需要自锁时,将绝缘滑片5向上滑动即可。综上所述使用该技术的,解决了接触器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导线所带来的不便,使导线安装检修更加方便快捷,易于拆卸,并且设有自锁选择装置,解决了以往自锁电路中辅助常开触点与线圈使用导线连接的繁琐。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2),各个接线槽(2)内分别设置有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2)内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的压线块(1),所述压线块(1)在接线槽(2)内做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接线槽(2),各个接线槽(2)内分别设置有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2)内设置有用于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的压线块(1),所述压线块(1)在接线槽(2)内做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两侧分别开设有L形导向槽(3),所述压线块(1)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块(14),所述压线块(1)两侧的凸块(14)插入接线槽两侧的L形导向槽(3)内;所述压线块(1)经两侧凸块(14)在L形导向槽(3)的竖槽中上下移动以实现将导线压紧在触点上,所述压线块(1)经两侧凸块(14)在L形导向槽(3)的横槽中移动,以实现将导线锁紧在触点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压线保护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2)分为主接线槽(2A)、辅接线槽(2B)以及线圈接线槽(2C),所述主接线槽(2A)内安装有主触点,所述辅接线槽(2B)内安装有辅触点,所述线圈接线槽(2C)内安装有线圈接线端;所述主接线槽(2A)内的压线块(1)为主压线块(1A),所述辅接线槽(2B)内的压线块(1)为辅压线块(1B),所述线圈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