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950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包括:封严腔上壳体,其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的上腔体;搭接片,固定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径向外侧;封严腔下壳体,其形成有截面呈半圆形的下腔体,下腔体与上腔体适配形成截面呈O型的封严腔体,且具有与O型的封严腔体连通的封严口;插接片,固定设置在工作叶片下缘板的面向导向叶片下缘板一侧,由封严口插入封严腔体中,以形成插入式封严结构。本申请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在未增加结构设计和工艺难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封严腔形式,使得气体流路加长,气体充分得到了膨胀,致使封严腔中压力增大,阻止主流道燃气流入内腔,较现有的级间封严结构有更佳的封严效果。

A Turbine Interstage Sea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
本申请属于航空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涡轮机工作过程中,为防止主流道燃气泄露而降低其工作效率,一般需要在级间进行封严结构设计,通过气体膨胀增加腔压的原理阻止主通道燃气泄露到内腔。传统的涡轮机未进行级间封严结构的设计,现有的级间封严多数采用“鱼嘴腔”式封严结构,静子件上、下铛片形成“鱼嘴”式封严腔,叶片下缘板插入该腔内,形成级间封严结构。但是,现有的级间封严结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主流道燃气泄露,但是仍然存在气体膨胀有限,导致的封严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与工作叶片下缘板之间,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包括:封严腔上壳体,所述封严腔上壳体由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的侧面沿主流道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成,且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上腔体;搭接片,所述搭接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径向外侧;封严腔下壳体,所述封严腔下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搭接片径向外侧,所述封严腔下壳体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的侧面从主流道径向外侧朝向所述主流道方向延伸,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下腔体,所述下腔体与所述上腔体适配形成截面呈O型的封严腔体,且所述封严腔上壳体与所述封严腔下壳体在面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的一侧形成封严口,所述封严口与所述O型的封严腔体连通;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的面向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一侧,且所述插接片面向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一侧由所述封严口插入所述封严腔体中,以形成插入式封严结构。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搭接片焊接设置在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径向外侧。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封严腔下壳体焊接在所述搭接片径向外侧。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插接片与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为一体构件。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还包括: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径向外侧。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为插入式封严结构,在未增加结构设计和工艺难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封严腔形式,使得气体流路加长,气体充分得到了膨胀,致使封严腔中压力增大,阻止主流道燃气流入内腔,较现有的级间封严结构有更佳的封严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与工作叶片下缘板71之间。其中,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可以包括封严腔上壳体5、搭接片3、封严腔下壳体4以及插接片6。封严腔上壳体5由导向叶片下缘板11的靠近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沿主流道8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成,且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上腔体51。搭接片3固定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径向外侧;本实施例中,优选搭接片3焊接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径向外侧。封严腔下壳体4固定设置在搭接片3径向外侧且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一端;本实施例中,优选封严腔下壳体4焊接在搭接片3径向外侧。在封严腔下壳体4的靠近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从主流道8径向外侧朝向所述主流道8方向延伸,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下腔体41;其中,下腔体41与上腔体51适配形成截面呈O型的封严腔体,且封严腔上壳体5与封严腔下壳体4在面向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一侧形成封严口,封严口与O型的封严腔体连通。插接片6固定设置在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面向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一侧,且插接片6面向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一侧由封严口插入所述封严腔体中,以形成插入式封严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插接片6与工作叶片下缘板71为一体构件。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还可以包括蜂窝结构2;蜂窝结构2固定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径向外侧。本申请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导向叶片内环后腔9中气体进入“O”封严腔体,气流旋转,走向加长,气体充分进行膨胀后,使得封严腔中压力增大,阻止主流道8燃气泄露进后腔9中,达到结构封严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为插入式封严结构,在未增加结构设计和工艺难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封严腔形式,使得气体流路加长,气体充分得到了膨胀,致使封严腔中压力增大,阻止主流道燃气流入内腔,较现有的级间封严结构有更佳的封严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与工作叶片下缘板(71)之间,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包括:封严腔上壳体(5),所述封严腔上壳体(5)由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沿主流道(8)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成,且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上腔体(51);搭接片(3),所述搭接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径向外侧;封严腔下壳体(4),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搭接片(3)径向外侧且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一端,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从主流道(8)径向外侧朝向所述主流道(8)方向延伸,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下腔体(41),所述下腔体(41)与所述上腔体(51)适配形成截面呈O型的封严腔体,且所述封严腔上壳体(5)与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在面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一侧形成封严口,所述封严口与所述O型的封严腔体连通;插接片(6),所述插接片(6)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面向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一侧,且所述插接片(6)面向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一侧由所述封严口插入所述封严腔体中,以形成插入式封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设置在导向叶片下缘板(11)与工作叶片下缘板(71)之间,所述涡轮机级间封严结构包括:封严腔上壳体(5),所述封严腔上壳体(5)由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沿主流道(8)向径向外侧延伸而成,且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上腔体(51);搭接片(3),所述搭接片(3)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叶片下缘板(11)径向外侧;封严腔下壳体(4),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搭接片(3)径向外侧且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一端,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的靠近所述工作叶片下缘板(71)的侧面从主流道(8)径向外侧朝向所述主流道(8)方向延伸,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下腔体(41),所述下腔体(41)与所述上腔体(51)适配形成截面呈O型的封严腔体,且所述封严腔上壳体(5)与所述封严腔下壳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媛媛马增祥窦美玲杨养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