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81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涉及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的柱形钢筋笼在放入混凝土中时放入较缓慢,在缓慢放入过程中,如果桩孔中的混凝土发生初凝,钢筋笼便难以继续放入的问题,其包括竖直设置的呈柱状的钢筋笼本体,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沿柱状的母线方向设置的若干主筋和位于柱状内侧且与主筋交叉点焊的若干环状箍筋,所述主筋至少两根为一组于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底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钢筋笼沉入混凝土时的阻力,有利于钢筋笼顺利放入桩孔内的混凝土中。

A Reinforced Cage Structure for Cast-in-place P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需要在地基上预先进行打桩,钢筋笼一般都是在混凝土柱桩中使用,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很低。钢筋笼可以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灌注桩中基本都会用到钢筋笼。公开号为CN105133579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快速成桩方法,包括:A、钻出桩孔;B、灌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水泥浆;C、将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沉入桩孔内。上述灌注桩施工方法,由于先向孔底灌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或水泥浆,再将钢筋笼放入,传统的柱形的钢筋笼在放入混凝土中时由于同时与混凝土接触的面积较大,因此放入较缓慢,在缓慢放入过程中,如果桩孔中的混凝土发生初凝,此时钢筋笼更难放入其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钢筋笼沉入混凝土时的阻力,有利于钢筋笼顺利放入桩孔内的混凝土中。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呈柱状的钢筋笼本体,所述钢筋笼本体包括沿柱状的母线方向设置的若干主筋,及位于柱状内侧、与主筋交叉点焊的若干环状箍筋,所述主筋至少两根为一组于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底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筋与箍筋焊接构成的钢筋笼本体作为灌注桩的骨架,使灌注桩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并能够承受一定的横向力,主筋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尖底,减小了钢筋笼本体在插入混凝土中时,钢筋笼本体的下端在同一状态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插入时的阻力,从而使钢筋笼本体能够顺利沉入桩孔内的混凝土中,并减小钢筋笼的上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笼本体外螺旋绑扎有环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防止钢筋笼放入混凝土过程中,主筋与箍筋之间的焊接点在混凝土的强烈冲击作用下断开,在钢筋笼本体外侧绑扎环筋,环筋具有使主筋贴紧其内侧的箍筋的效果,能够有效保护焊接位置;另外,在钢筋笼下沉过程中,即使焊点被冲击断开,环筋也能够将焊点断开处的主筋聚拢,防止其散开;环筋采用螺旋绑扎的形式,使环筋从上到下为一根整体,即使个别位置的绑扎连接断开,环筋依然能够与钢筋笼本体保持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有主筋下端均向所述钢筋笼本体的轴心方向弯曲形成锥状底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状底尖的尖端位于钢筋笼本体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上,在钢筋笼下沉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这种锥状设置使钢筋笼最下端与混凝土的接触只有一个锥尖的面积,将钢筋笼的全部重量集中于同一位置,使钢筋笼插入时破开混凝土的力更大,即使混凝土发生轻微初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钢筋笼的顺利插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状底尖的外围包覆有与之契合的锥筒,所述锥筒的内壁与所述锥状底尖的外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筒包覆锥状底尖的设置有三个有益效果:第一、钢筋笼本体的下端初接触混凝土时接触位置为锥筒的外壁,而锥筒的外壁为一种近似流线型的形状,所以当锥筒沉入混凝土中时,混凝土相对锥筒的运动不会对钢筋笼本体产生太大的冲击,流通更加顺畅;第二、当钢筋笼下沉至混凝土没过锥筒的上端时,锥筒周围的混凝土会流入锥筒内,流入部分的混凝土的重量通过锥筒施加于钢筋笼本体上,增加了整体的重量,从而加快了钢筋笼的下沉速度;第三、钢筋笼下沉过程中,锥状底尖的最下端受到巨大的冲击,可能会使主筋下端的焊接点散开,锥筒的设置使混凝土的冲击直接作用于锥筒外壁,保护了主筋下端的焊接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筒的高度小于所述锥状底尖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筒的高度以能够包覆主筋下端的焊接点为宜,如果过高,钢筋笼需要下沉更多、用时更久才能够使混凝土没过锥筒,无法起到通过增加钢筋笼整体的重量,来加快钢筋笼的下沉速度的效果,因此,锥筒的高度最高也应该小于锥状底尖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筒侧壁上设有若干连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孔的设置使从锥筒上端流入的混凝土通过连通孔流出锥筒外,避免锥筒底部混凝土流通不到位形成空腔,而且使锥筒在下沉过程中与混凝土互相挤压的时候,锥筒下端的混凝土能够通过连通孔流入锥筒内,加快锥筒内混凝土的充盈速度,进而加快钢筋笼的下降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筋至少分为四组且分别焊接,且每组中相邻主筋的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瓣状底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筋笼本体的直径较大的时候,在不增加底尖高度的情况下,将底尖设置成上述瓣状底尖的形式,在减小底尖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能够避免主筋全部聚拢于一处导致的较远的主筋在水平方向上跨度较大、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小反而妨碍钢筋笼下沉的情况,进而使底尖能够适应不同直径要求的灌注桩的桩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瓣状底尖的尖部向所述钢筋笼本体的轴心方向弯曲聚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瓣状底尖向钢筋笼本体的轴心方向弯曲聚拢能够使瓣状底尖在插入桩孔的过程中,与混凝土相互挤压之后始终有向钢筋笼本体的轴心弯曲的趋势,而不会向外弯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焊接主筋下端,从而使钢筋笼本体的底端形成底尖,包括锥状底尖和瓣状底尖,从而使钢筋笼本体在插入灌有混凝土的桩孔中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混凝土的阻力,顺利沉入桩孔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筋;2、箍筋;3、环筋;4、底尖;41、锥状底尖;42、瓣状底尖;5、锥筒;51、连通孔;6、钢筋笼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呈柱状的钢筋笼本体6,钢筋笼本体6包括沿柱状的母线方向设置的若干主筋1和位于柱状内侧且与主筋1交叉点焊的若干圆环状箍筋2,所有箍筋2的圆环直径相同且同轴设置、在同一方向上均匀分布,主筋1均匀分布在圆环状箍筋2的外圈、与每个箍筋2均有接触,并在接触位置进行焊接,为了保护焊点,使焊接位置能够抵抗钢筋笼本体6下沉过程中的混凝土的冲击而不会散开,在钢筋笼本体6外螺旋绑扎有环筋3,环筋3螺旋缠绕于钢筋笼本体6外侧,并在其与主筋1的接触处使用钢丝进行绑扎定位,环筋3采用螺旋绑扎的形式,使环筋3从上到下为一根整体,即使个别位置的绑扎连接断开,环筋3依然能够与钢筋笼本体6保持连接。在钢筋笼本体6的一端,所有主筋1均向钢筋笼本体6的轴心方向弯曲形成锥状底尖41,锥状底尖41的尖部焊接在一起。上述钢筋笼在插入桩孔前,先钻出桩孔,然后在桩孔内灌入混凝土,最后将钢筋笼的锥状底尖41一端竖直朝下,逐渐沉入桩孔内,上述结构中,锥状底尖41的尖端位于钢筋笼本体6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上,在钢筋笼下沉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这种锥状设置使钢筋笼最下端与混凝土的接触只有一个锥尖的面积,将钢筋笼的全部重量集中于锥尖位置,增加了钢筋笼插入时的压强,即使混凝土发生轻微初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初凝的阻力,保证钢筋笼的顺利插入。上述钢筋笼在插入混凝土中时,由于锥状底尖41的尖端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混凝土对锥状底尖41的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呈柱状的钢筋笼本体(6),所述钢筋笼本体(6)包括沿柱状的母线方向设置的若干主筋(1)和位于柱状内侧且与主筋(1)交叉点焊的若干环状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1)至少两根为一组于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底尖(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呈柱状的钢筋笼本体(6),所述钢筋笼本体(6)包括沿柱状的母线方向设置的若干主筋(1)和位于柱状内侧且与主筋(1)交叉点焊的若干环状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1)至少两根为一组于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底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本体(6)外螺旋绑扎有环筋(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主筋(1)下端均向所述钢筋笼本体(6)的轴心方向弯曲形成锥状底尖(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底尖(41)的外围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刘瑞王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