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574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的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三电极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之间的像素层以及设置在第三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该显示面板,将像素层和液晶层集成在一个面板中,实现了液晶光栅与像素层的精确配合,提高了3D显示的出光均匀性和显示效果,相对于现有的3D显示设备,厚度更薄,有利于实现薄型化显示。

A display pane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裸眼3D显示设备主要包括视差光栅式和棱镜式。视差光栅式的3D显示设备通常包括2D显示面板和在2D显示面板的外部设置的液晶光栅面板,液晶光栅面板近似贴合地设置在2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这种近似贴合结构的3D显示设备,液晶光栅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容易产生相对位移,使得视差屏障与显示面板之间无法精确配合,导致出光均匀性较差,影响3D显示效果。并且,近似贴合结构的3D显示设备,厚度较大,不利于实现薄型化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以解决3D显示出光均匀较差、3D显示设备较厚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三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的像素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极层的材质包括不透明导电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电极块,每一行的多个电极块均与对应的行驱动线电连接,每一列的多个电极块均与对应的列驱动线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第一取向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层的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第二取向层,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中的至少一个为表面栅结构。可选地,具有表面栅结构的取向层的材质包括光聚合物。可选地,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所述第三电极层同时用作所述像素层的阴极层和所述液晶层的公共电极层。可选地,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液晶像素单元,所述第三电极层同时用作所述像素层和所述液晶层的公共电极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显示结构层和光栅结构层;将所述光栅结构层设置在所述显示结构层的出光侧;在所述光栅结构层和所述显示结构层之间形成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其中,制备显示结构层,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像素层;在所述像素层上形成第三电极层,制备光栅结构层,包括,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将所述光栅结构层设置在所述显示结构层的出光侧,包括,将所述光栅结构层设置在所述显示结构层的出光侧,使得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相对设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以上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进行横向3D显示时,向所述奇数行电极块施加第一电压,向所述偶数行电极块施加与第一电压不相同的第二电压,使得所述液晶层形成横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在进行纵向3D显示时,向所述奇数列电极块施加第一电压,向所述偶数列电极块施加与第一电压不相同的第二电压,使得所述液晶层形成纵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均为脉冲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为时序相反的矩形脉冲电压,使得所述液晶层形成明暗相间且交替变换的狭缝光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使像素层和液晶层共用第三电极层,将显示图像的像素层和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集成在一个面板中,可以实现液晶光栅与像素层的精确配合,避免了视差屏障与像素层之间相对位移,提高了3D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提高了3D显示效果。这种集成式的3D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的3D显示设备,厚度大大减小,有利于实现薄型化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第三电极层的结构;图3为第三电极层对光线的调制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二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第二电压以及第三电极层电压的示意图;图6a为第三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不存在电场时,液晶层的平行状态示意图;图6b为第三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不存在电场时,液晶层的垂直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3—偏光片;20—像素层;21—第一电极层;22—空穴传输层;23—有机发光层;24—电子传输层;25—第三电极层;251—条状电极;31—粘性胶层;32—第二取向层;33—液晶层;34—第一取向层;35—第二电极层;351—电极块;352—第一控制开关;353—第二控制开关;41—行驱动线;42—列驱动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的朝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21,第二基板12的朝向第一基板11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35,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35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层25。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像素层20和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33。像素层2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三电极层25之间,像素层20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三电极层25的控制下显示图像。液晶层33设置在第三电极层25和第二电极层35之间,液晶层33在第三电极层25和第二电极层35的控制下形成液晶光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使像素层20和液晶层33共用第三电极层25,将显示图像的像素层20和用于形成液晶光栅的液晶层33集成在一个面板中,当液晶层33在第三电极层25和第二电极层35的控制下形成液晶光栅时,便实现了裸眼3D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是集成式的3D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像素层20和用于形成液晶光栅的液晶层33集成在一个面板中,可以实现液晶光栅与像素层的精确配合,避免了视差屏障与像素层之间相对位移,提高了3D显示面板的出光均匀性,提高了3D显示效果。这种集成式的3D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的3D显示设备,厚度大大减小,有利于实现薄型化显示。为了实现显示功能,第二电极层35的材质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等。图2示出了图1中第三电极层的结构。如图2所示,第三电极层25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251,条状电极251的材质为不透明导电材料。条状电极251的宽度可以为一个像素或半个像素的宽度。在具体实施中,条状电极251的宽度以及相邻条状电极251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三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的像素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三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层之间的像素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用于形成光栅的液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层的材质包括不透明导电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电极块,每一行的多个电极块均与对应的行驱动线电连接,每一列的多个电极块均与对应的列驱动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第一取向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层的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第二取向层,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中的至少一个为表面栅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表面栅结构的取向层的材质包括光聚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所述第三电极层同时用作所述像素层的阴极层和所述液晶层的公共电极层。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常洪王进刘耀廖加敏李宗祥吴振钿程浩刘祖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