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5677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化玻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根可以转动的辊子,辊子相互平行且外径母线共面分布,在机架上设有供辊子的端部转动配合的支承轴承,在辊子的中部开设有环切槽,环切槽中配合安装有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支撑辊子中部的抱箍,辊子与抱箍同心且可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切实地提高平板钢化玻璃产品尤其是大版幅平板钢化玻璃的平整度。

A Glas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lat Glass Tempered Cold Quenched Wind 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钢化玻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平板钢化玻璃产品尤其是大版幅平板钢化玻璃的平整度,需要提高钢化设备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的平面度。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在辊子的下部用两个托轮支承。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托轮体积大,对冷淬吹风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造成了钢化玻璃产品风斑特别严重;辊子向上弹跳不受约束,对钢化玻璃产品平整度也存在很大损害。第二种,辊子断开,在断开部位镶嵌支承轴承,然后再拼接在一起。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辊子的拼接不可避免的会形成非连续的硬折弯,会给钢化玻璃产品表面形成印痕和划伤,严重影响钢化玻璃产品的光学品质;轴承处在高热、吹风、粉尘环境,无法得到良好润滑,极易损坏,可靠性极差。总之,目前的方法均不能良好提高平板钢化玻璃产品尤其是大版幅平板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并且存在钢化玻璃玻璃风斑严重、可靠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能够良好切实地提高平板钢化玻璃产品尤其是大版幅平板钢化玻璃的平整度。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根可以转动的辊子,辊子相互平行且外径母线共面分布,在机架上设有供辊子的端部转动配合的支承轴承,在辊子的中部开设有环切槽,环切槽中配合安装有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支撑辊子中部的抱箍,辊子与抱箍同心且可相对转动。优选的,抱箍包括配合安装在环切槽上方部分的上半箍和配合安装在环切槽下方部分的下半箍,上半箍和下半箍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在下半箍上设有用于与机架连接的连接件。优选的,上半箍和下半箍均为半圆环形。优选的,抱箍和环切槽之间设有软性耐磨材料层。优选的,所有辊子上的环切槽不在同一直线上,或所有辊子上的环形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不与辊子垂直。优选的,所有环切槽沿辊子输送方向的连线呈锯齿形,且锯齿形的环切槽连线以所有辊子的中心连线为中心线均匀离散分布。优选的,环切槽与对应辊子上的任意一个支承轴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辊子上对应两个支承轴承之间距离的1/3;环切槽的长度不大于辊子外径的1/2;沿辊子的径向方向上,抱箍与辊子外径的轮廓相差不大于辊子外径的5%;沿辊子的轴向方向上,抱箍与辊子环切槽的间隙不大于辊子外径的5%。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辊子中部开设环切槽并配合安装抱箍的方式,提高了平板钢化玻璃产品平整度,尤其是提高了大版幅平板钢化玻璃的产品平整度,对钢化玻璃产品光学品质没有影响,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4为辊子外径定义示意图之一;图5为辊子外径定义示意图之二;图中标记:1、辊子,2、支承轴承,3、抱箍,301、上半箍,302、下半箍,303、紧固件,304、连接件,4、软性耐磨材料层,5、环切槽,6、包覆耐热材料层,7、间隙缠绕绳状耐热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3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包括机架和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根辊子1,多根辊子1相互平行且多根辊子1的外径母线共面分布,在机架上还设有驱动辊子1转动的电机。所有辊子1在电机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同步同向转动,以对辊子1外径母线上缘上支撑的玻璃进行输送。为了保证辊子1端部灵活转动,在机架上设有供辊子1的端部转动配合的支承轴承2。如图2所示,与现有的提高输送系统平整度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技术在辊子1的中部开设有环切槽5,环切槽5中配合安装有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支撑辊子1中部的抱箍3,辊子1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可相对抱箍3转动,抱箍3在辊子1转动过程中对辊子1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提高整个输送系统的平整度。在生产过程中,抱箍3的轴心与辊子1轴心同轴分布,相应的,与辊子1两端的两个支承轴承2也同心分布。如图3所示,抱箍3包括配合安装在环切槽5上方部分的上半箍301和配合安装在环切槽5下方部分的下半箍302,上半箍301和下半箍302通过紧固件303可拆卸连接,在下半箍302上设有用于与机架连接的连接件304。上半箍301和下半箍302均为半圆环形,紧固件303为螺栓,连接件304为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连杆。抱箍3和环切槽5之间设有软性耐磨材料层4。目的是为了减少磨损,免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维护便利性。本技术所有辊子1上的环切槽5不在同一直线上,或所有辊子1上的环形槽5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不与辊子1垂直。环切槽5的分布方式可如图1所示,所有环切槽5沿辊子1输送方向的连线呈锯齿形,且锯齿形的环切槽5连线以所有辊子1的中心连线A为中心线均匀离散分布。环切槽5的分布方式也以其他方式做周期性排布,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分散环切槽5及抱箍3对吹风均匀性的影响,避免积聚,消减风斑,提高钢化玻璃产品的光学性能。如图1及图2所示,环切槽5与对应辊子1上的任意一个支承轴承2之间的距离d不小于辊子1上对应两个支承轴承2之间距离D的1/3,可有效的提高辊子1的刚性,进一步提高辊子1输送面的直线度。环切槽5的长度S不大于辊子1外径Ø的1/2,可进一步减小环切槽5及抱箍3对吹风均匀性的影响,消减风斑,提高钢化玻璃产品的光学性能。沿辊子1的径向方向上,抱箍3与辊子1外径的轮廓相差不大于辊子1外径Ø的5%;沿辊子1的轴向方向上,抱箍3与辊子1环切槽5的间隙S1、S2不大于辊子1外径Ø的5%。目的是为了使得该区域与周边环境状况接近,进一步减小环切槽5及抱箍33对吹风均匀性的影响,消减风斑,提高钢化玻璃产品的光学性能。实施例2如图4所示,因为生产工艺的需要,辊子1外设有包覆耐热材料层6,或者无间隙缠绕绳状耐热材料。在该种情况下,辊子1外径Ø是指包覆耐热材料层6的外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生产工艺的需要,辊子1外设有间隙缠绕绳状耐热材料层7。在该种情况下,所述的辊子1外径Ø仍是指辊子1本体的外径。除此之外,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根可以转动的辊子(1),辊子(1)相互平行且外径母线共面分布,在机架上设有供辊子(1)的端部转动配合的支承轴承(2),其特征在于:在辊子(1)的中部开设有环切槽(5),环切槽(5)中配合安装有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支撑辊子(1)中部的抱箍(3),辊子(1)与抱箍(3)同心且可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多根可以转动的辊子(1),辊子(1)相互平行且外径母线共面分布,在机架上设有供辊子(1)的端部转动配合的支承轴承(2),其特征在于:在辊子(1)的中部开设有环切槽(5),环切槽(5)中配合安装有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支撑辊子(1)中部的抱箍(3),辊子(1)与抱箍(3)同心且可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抱箍(3)包括配合安装在环切槽(5)上方部分的上半箍(301)和配合安装在环切槽(5)下方部分的下半箍(302),上半箍(301)和下半箍(302)通过紧固件(303)可拆卸连接,在下半箍(302)上设有用于与机架连接的连接件(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半箍(301)和下半箍(302)均为半圆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淬风栅的玻璃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抱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玻玻璃技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