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64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管和能够从外管的开口端伸入外管并能够与外管相对移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管的固定件,所述内管能够伸入外管的部分和外管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外管上的透水孔大于内管上的透水孔;所述内管两端开口,且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调节气体的流量以及外管上的透水孔和内管上的透水孔的重叠部分的面积调节曝气的流量和压力,提高曝气的效果,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Adjustable aeration volume aeratio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曝气量可调曝气管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曝气量可调曝气管。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需要使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所以需要向水池中曝气,但是曝气量和待处理的污水数量有关,若曝气量过多会起到反作用、曝气量过少也会降低污水处理的效果。所以一种方便调节曝气量的曝气管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解决现有曝气管的流量无法调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管和能够从外管的开口端伸入外管并能够与外管相对移动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管的固定件,所述内管能够伸入外管的部分和外管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外管上的透水孔大于内管上的透水孔;所述内管两端开口,且内管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紧密贴合。本申请中的曝气量可调的曝气管通过调节内管和外管的相对位置,调节内管和外管上透水孔重合部分的面积大小,重合部分即为曝气管上的曝气孔的面积。使用时,将外管的开口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水池或水箱的侧壁上,内管和外管之间紧密贴合,使得气体较少或不会从内外管之间漏出。内管远离外管闭合端的一端可以与空气压缩机或气泵等气源相连。作为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开口端与外管同轴设置有保护管,所述内管一端连接有能够使内管沿轴向在外管和保护管之间移动的动力装置;或所述内管一端连接有方便推拉内管使其沿轴向在外管和保护管之间移动的扶手。为防止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位移过大使得内管脱离外管,从而使得气体未经外管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设置套设在内管上的保护管,也相当于外管的延长。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远离外管封闭端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通过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曝气量,通过调节曝气孔的面积,调节曝气的压力,从而使得气相与液相能够充分的接触。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外径和保护管内径相适配。若保护管的内径和内管的外径相差太大,在保护管和内管之间需要设置的密封装置的要求会比较高。若二者之间结合比较紧密,少量的漏气不会给曝气造成影响,则也有可能不需要设置密封装置。作为优选的,所述保护管远离外管的一端与内管无法伸入外管的部分或进气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虽然少量的漏气可能不会给曝气造成影响,但是提高密闭性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所以设置密封圈。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管靠近外管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刮垢部,所述刮垢部的管壁厚度沿靠近外管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当内管与外管设置透气孔德部分没有重合时,曝气孔最大,长时间处于此状态下,外管的内壁可能会生出水垢,所以在内管的末端设置一个倾斜的角度,形成刮垢部,在内管向外管封闭端移动的过程中,刮垢部像一个倾斜的刀一样将外管内壁的水垢去除,且不会堆积在外管封闭端的端面和内管末端之间。作为优选的,所述刮垢部内侧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刮垢部任意一内径重合。刮垢的过程中,若遇到比较顽固的水垢可能会给内管一个很大的阻力,严重时可能会使刮垢部发生形变,所以设置加固杆。另外,关于内管和外管的连接,可以采用滑轨滑块或其他任何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够使内管和外管相对移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气体的流量以及外管上的透水孔和内管上的透水孔的重叠部分的面积调节曝气的流量和压力,提高曝气的效果,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管1和能够从外管1的开口端伸入外管1并能够与外管1相对移动的内管2;所述外管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管1的固定件,所述内管2能够伸入外管1的部分和外管1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外管1上的透水孔大于内管2上的透水孔;所述内管2两端开口,且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本申请中的曝气量可调的曝气管通过调节内管2和外管1的相对位置,调节内管2和外管1上透水孔重合部分的面积大小,重合部分即为曝气管上的曝气孔的面积。使用时,将外管1的开口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水池或水箱的侧壁上,内管2和外管1之间紧密贴合,使得气体较少或不会从内外管1之间漏出。内管2远离外管1闭合端的一端可以与空气压缩机或气泵等气源相连。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外管1的开口端与外管1同轴设置有保护管3,所述内管2一端连接有能够使内管2沿轴向在外管1和保护管3之间移动的动力装置;或所述内管2一端连接有方便推拉内管2使其沿轴向在外管1和保护管3之间移动的扶手。为防止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位移过大使得内管2脱离外管1,从而使得气体未经外管1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设置套设在内管2上的保护管3,也相当于外管1的延长。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内管2远离外管1封闭端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上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通过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曝气量,通过调节曝气孔的面积,调节曝气的压力,从而使得气相与液相能够充分的接触。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内管2外径和保护管3内径相适配。若保护管3的内径和内管2的外径相差太大,在保护管3和内管2之间需要设置的密封装置的要求会比较高。若二者之间结合比较紧密,少量的漏气不会给曝气造成影响,则也有可能不需要设置密封装置。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保护管3远离外管1的一端与内管2无法伸入外管1的部分或进气管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虽然少量的漏气可能不会给曝气造成影响,但是提高密闭性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所以设置密封圈。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内管2靠近外管1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刮垢部21,所述刮垢部21的管壁厚度沿靠近外管1封闭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当内管2与外管1设置透气孔德部分没有重合时,曝气孔最大,长时间处于此状态下,外管1的内壁可能会生出水垢,所以在内管2的末端设置一个倾斜的角度,形成刮垢部21,在内管2向外管1封闭端移动的过程中,刮垢部21像一个倾斜的刀一样将外管1内壁的水垢去除,且不会堆积在外管1封闭端的端面和内管2末端之间。实施例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刮垢部21内侧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刮垢部21任意一内径重合。刮垢的过程中,若遇到比较顽固的水垢可能会给内管2一个很大的阻力,严重时可能会使刮垢部21发生形变,所以设置加固杆。另外,关于内管2和外管1的连接,可以采用滑轨滑块或其他任何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够使内管2和外管1相对移动即可。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管(1)和能够从外管(1)的开口端伸入外管(1)并能够与外管(1)相对移动的内管(2);所述外管(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管(1)的固定件,所述内管(2)能够伸入外管(1)的部分和外管(1)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外管(1)上的透水孔大于内管(2)上的透水孔;所述内管(2)两端开口,且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外管(1)和能够从外管(1)的开口端伸入外管(1)并能够与外管(1)相对移动的内管(2);所述外管(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管(1)的固定件,所述内管(2)能够伸入外管(1)的部分和外管(1)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外管(1)上的透水孔大于内管(2)上的透水孔;所述内管(2)两端开口,且内管(2)的外壁和外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量可调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开口端与外管(1)同轴设置有保护管(3),所述内管(2)一端连接有能够使内管(2)沿轴向在外管(1)和保护管(3)之间移动的动力装置;或所述内管(2)一端连接有方便推拉内管(2)使其沿轴向在外管(1)和保护管(3)之间移动的扶手。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峰潘森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鸿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