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562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包括清水槽和加药槽,所述清水槽通过补水管与加药槽连通;所述加药槽内设置有混料腔和进料管,所述混料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补水管的末端伸入到混料腔内;所述进料管一端伸入混料腔内,另一端伸出加药槽并设置加药口;所述混料腔外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和混料腔腔壁之间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顶部开口。使用清水槽内的水溶解药剂,避免使用自来水浪费资源的同时存在停水的危险。

Clean water tank with automatic do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向其中加入药剂,对于药剂的溶解,有些装置是利用自来水,这样一来,增加了对自来水的消耗,增加了成本,且具有断水的可能,另一方面使用自来水和使用处理过的水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没有有效的提高,所以为了避免浪费,使用处理过的水对药剂进行溶剂,所以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自来水溶解药剂,一旦停水影响影响生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包括清水槽和加药槽,所述清水槽通过补水管与加药槽连通;所述加药槽内设置有混料腔和进料管,所述混料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补水管的末端伸入到混料腔内;所述进料管一端伸入混料腔内,另一端伸出加药槽并设置加药口;所述混料腔外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和混料腔腔壁之间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顶部开口。污水处理后得到可以回用的清水,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上设置有与加药槽连通的补水管,药剂通过加药口加入,加入的药剂在补水管补给的水中溶解,然后用于污水处理。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得药剂快速溶解,使用搅拌装置,但是这样使得加药槽的结构相对复杂,且需额外电源,本申请中在补水管的末端设置有混料腔,加入的药剂首先到达混药腔,然后在补给水的冲刷下,混药腔中的水能够快速的溶解药剂,溶解后的药剂跟随补给水离开混药腔。另外,由于透水孔具有一定的大小,一些粒径比较小的药剂颗粒会随补给水离开混料腔,为使该种小颗粒药剂快速溶解,设置缓冲腔,一方面可以使得小颗粒药剂在缓冲腔内溶解,另一方面外壳的存在可以给补给水一个阻碍作用,使得缓冲腔或混料腔内的水流受到扰动,形成对流,加速缓冲腔以及混料腔内的药剂的溶解。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一端为高端、另一端为低端,所述加药口设置在高端,所述低端伸入到混料腔内。使得药剂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进入混料腔。作为优选的,所述外壳和混料腔的腔壁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倾斜设置。由于缓冲腔顶部开口,所以设置倾斜的连接片也可以阻碍补给水的自由流动,形成对流,加快药剂的溶解。作为优选的,所述补水管设置在清水槽的底部,使得补给水能够依靠重力进入加药槽。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腔内还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围绕混料腔设置且与混料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间隙。作为优选的,所述网罩的网孔小于透水孔。作为优选的,所述网罩有两层以上,围绕混料腔的腔壁由内而外依次设置,且沿由内而外的方向,所述网罩的网孔逐渐减小。网罩的设置相当于设置多级的混料腔,物料由内而外逐级溶解成更小的颗粒,最终使得药剂充分溶解,提高药剂溶解的速度,尽量使的药剂在离开缓冲腔之前全部溶解。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所述的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使用清水槽内的水溶解药剂,避免使用自来水浪费资源的同时,存在停水的危险。设置混药腔和缓冲腔,可以在不使用搅拌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对药剂的搅拌,且药剂的溶解效率高,不需要对药剂实现进行溶解,方便使用。设置网罩,使得药剂逐步溶解,提高溶解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料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如图1-2所示,包括清水槽1和加药槽2,所述清水槽1通过补水管3与加药槽2连通;所述加药槽2内设置有混料腔4和进料管5,所述混料腔4的腔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补水管3的末端伸入到混料腔4内;所述进料管5一端伸入混料腔4内,另一端伸出加药槽2并设置加药口;所述混料腔4外设置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混料腔4腔壁之间设置有缓冲腔7,所述缓冲腔7顶部开口。污水处理后得到可以回用的清水,储存在清水池中。清水池上设置有与加药槽2连通的补水管3,药剂通过加药口加入,加入的药剂在补水管3补给的水中溶解,然后用于污水处理。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得药剂快速溶解,使用搅拌装置,但是这样使得加药槽2的结构相对复杂,且需额外电源,本申请中在补水管3的末端设置有混料腔4,加入的药剂首先到达混药腔,然后在补给水的冲刷下,混药腔中的水能够快速的溶解药剂,溶解后的药剂跟随补给水离开混药腔。另外,由于透水孔具有一定的大小,一些粒径比较小的药剂颗粒会随补给水离开混料腔4,为使该种小颗粒药剂快速溶解,设置缓冲腔7,一方面可以使得小颗粒药剂在缓冲腔7内溶解,另一方面外壳6的存在可以给补给水一个阻碍作用,使得缓冲腔7或混料腔4内的水流受到扰动,形成对流,加速缓冲腔7以及混料腔4内的药剂的溶解。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进料管5一端为高端、另一端为低端,所述加药口设置在高端,所述低端伸入到混料腔4内。使得药剂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进入混料腔4。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外壳6和混料腔4的腔壁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倾斜设置。由于缓冲腔7顶部开口,所以设置倾斜的连接片也可以阻碍补给水的自由流动,形成对流,加快药剂的溶解。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补水管3设置在清水槽1的底部,使得补给水能够依靠重力进入加药槽2。实施例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缓冲腔7内还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围绕混料腔4设置且与混料腔4的腔壁之间设有间隙。实施例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网罩的网孔小于透水孔。实施例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网罩有两层以上,围绕混料腔4的腔壁由内而外依次设置,且沿由内而外的方向,所述网罩的网孔逐渐减小。网罩的设置相当于设置多级的混料腔4,物料由内而外逐级溶解成更小的颗粒,最终使得药剂充分溶解,提高药剂溶解的速度,尽量使的药剂在离开缓冲腔7之前全部溶解。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前述任意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槽(1)和加药槽(2),所述清水槽(1)通过补水管(3)与加药槽(2)连通;所述加药槽(2)内设置有混料腔(4)和进料管(5),所述混料腔(4)的腔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补水管(3)的末端伸入到混料腔(4)内;所述进料管(5)一端伸入混料腔(4)内,另一端伸出加药槽(2)并设置加药口;所述混料腔(4)外设置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混料腔(4)腔壁之间设置有缓冲腔(7),所述缓冲腔(7)顶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槽(1)和加药槽(2),所述清水槽(1)通过补水管(3)与加药槽(2)连通;所述加药槽(2)内设置有混料腔(4)和进料管(5),所述混料腔(4)的腔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补水管(3)的末端伸入到混料腔(4)内;所述进料管(5)一端伸入混料腔(4)内,另一端伸出加药槽(2)并设置加药口;所述混料腔(4)外设置有外壳(6),所述外壳(6)和混料腔(4)腔壁之间设置有缓冲腔(7),所述缓冲腔(7)顶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动加药系统的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5)一端为高端、另一端为低端,所述加药口设置在高端,所述低端伸入到混料腔(4)内。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峰潘森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鸿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