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利用领域,特别是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始终是城市主要用水大户之一,据相关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施工用水量约1吨。除了如混凝土、砂浆、砌块、石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耗费大量水资源外,施工现场各种洒水、降尘、车辆冲洗、混凝土养护、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洗漱用水等方面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大量的基坑降水、自然雨水却往往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施工工地雨水回收集再利用系统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要解决施工工地雨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回收系统、处理系统、雨水再利用系统以及补给系统;所述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井以及与雨水井连通的屋面雨水收集箱和地面雨水排水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与雨水井连通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回收系统、处理系统、雨水再利用系统以及补给系统;所述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井(1)以及与雨水井连通的屋面雨水收集箱(2)和地面雨水排水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与雨水井连通的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为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以及清水池;所述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与一级沉淀池和清水池循环连通的洗车系统(6)以及与清水池循环连通的雨水收集罐(7);所述补给系统包括与雨水收集罐(7)连通的市政自来水管网(8)和市政排水管网(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雨水回收系统、处理系统、雨水再利用系统以及补给系统;所述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雨水井(1)以及与雨水井连通的屋面雨水收集箱(2)和地面雨水排水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与雨水井连通的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为三级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以及清水池;所述雨水再利用系统包括与一级沉淀池和清水池循环连通的洗车系统(6)以及与清水池循环连通的雨水收集罐(7);所述补给系统包括与雨水收集罐(7)连通的市政自来水管网(8)和市政排水管网(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雨水收集箱(2)通过管路与卫生间冲厕系统(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雨水排水沟包括收集办公区和生活区雨水的日常活动区排水沟(3)和收集施工现场临边道路雨水的施工区排水沟(4)。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为矩形池、顶面与地面平齐,且内部通过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隔离壁分隔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之间通过第一隔离壁分隔,所述第一隔离壁的上部一端开有连通二者的第一溢流槽;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通过第二隔离壁分隔,所述第二隔离壁的上部一端开有连通二者的第二溢流槽;所述清水池内设有提升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工地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爱华,刘亮,乐强,王万贺,胡凡,赵云龙,刘柯彤,何新慧,杜红雨,王丽筠,俞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